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魏晋隋唐方志的兴起与发展对后世方志的定型、完备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而明确魏晋隋唐方志外延是研究该段方志的难点。通过《续修四库全书》"方志部"著录之书倒推其在前代目录的著录,描写出方志类目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次结合"方志"语义及方志内涵,将尚存争议的方志种类与《续四库》"方志部"方志在历代目录的著录情况进行对比。推知魏晋隋唐方志包括各级行政区综合志及不以官府修志通用名目命名而记述一地综合情况的志书,如区域图经、区域地记(《国史经籍志》史部地理类"郡邑"中的区域地记、"蛮夷"类中今属中国行政区划的区域地记及《华阳国志》);不包括全国性地理总志、专志、域外地理书或区域文学作品。

  • 标签: 魏晋隋唐 方志 外延 目录 《续修四库全书》
  • 简介:近代福州救火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职能扩张与社会组织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一面。福州的救火会孕育于社区传统,在20世纪上半期迅速崛起,成为覆盖全城、统合不同阶层的社会网络,最终形成以消防为中心并兼及多种职能的公共事业综合体。救火会的发展,弥补了政府在公共事业方面的缺位,政府借此实现了公共职能的扩张;救火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稳定的发展,成为近代福州市政进步的支柱性力量。这一个案展现了一条在政府支持下、源于草根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市政成长之路。

  • 标签: 福州 救火会 “草根”市政 城市转型
  • 简介:宗教对於汉唐之间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巨大作用,虽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还有进一步具体分析的必要。事实上,宗教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地渗透到中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在正史中则是《魏书.释老志》的出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封建王朝的礼仪制度也曾与之发生了某种互动关系,而以道教更为突出。这一课题近年来颇受学界瞩目,例如劳格文(JohnLagerwey)先生曾揭示了道教的醮坛与汉代郊祀坛的渊源关

  • 标签: 唐代 道教 国家礼仪 唐高宗 封禅活动 历史研究
  • 简介:惭愧祖师又称“祖师菩萨”“惭愧祖师公”“阴林山祖师”或“荫林山祖师”①,是梅州客家人的守护神,也是闽台地区的重要神明。惭愧祖师在梅州地区的神格形态是高僧模样的客家乡土神祗,其神格职能主要表现为祈雨救灾、御敌弭寇、助佑学业和灵签降示等②。台湾的惭愧祖师信仰,基本上沿续其禅师崇拜,但由于特有艰困环境衍生出来的生存需求,惭愧祖师信仰的功能化、世俗化趋势增强,其形象演变为“头戴王爷冠,身着文武装,跷足坐王位,举剑斩魍魉”的凶煞武将造型,其神格型态是移民守护神、防番之神、灵医天尊和灵占能神③。梅州地区的灵光寺作为祖庙,长期以来以惭愧祖师为中心,与地方社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宗族势力的推动下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地域组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移民的流动以及旅游开发,惭愧祖师信仰的地域范围也在逐步扩展。

  • 标签: 梅州地区 地域范围 祖师 信仰 区域经济文化 闽台地区
  • 简介: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后,自上而下构筑了一条党政并行的政治双轨。但在战前,其党的组织触角基本上止于县城,而行政轨道则逐渐延伸到县以下乡村社会。国家政权的下延,与20世纪乡村政治文化生态的衰颓相激荡。自治名义下的区乡组织实际成为国家政权的行政末梢;原本偏重政治控制的保甲,最终沦为社会征取的重要工具。区乡保甲体制的相继建立,恰逢其会地为土豪劣绅提供了一个纵横驰骋的舞台。国家政权的深化与地方精英的恶化相伴随,乡村社会日益沦为贫穷与动荡交错的深渊。

  • 标签: 国民党 区乡行政 保甲制度
  • 简介:丘濬在其重要著作《大学衍义补》中提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海运构想”,表面上从运输漕粮的经济角度出发,力主恢复“河海并运”,以海运来补充河运之不足,实质则为基于国家战略层面的设计。对于已停罢海运多年的明朝来说,这种表面谨慎的提法已然是一种突破。随着《大学衍义补》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此构想也成为此后朝廷“海运之议”的重要依据,为“海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体现了明代“四书学”中的“经世致用”精神。然而“海运构想”终未实现,失败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弘治朝政治环境与现实需要之制约,又有国家决策中各集团利益博弈之扰动,且在义理上的弱点与技术条件上的不足也多为反对者所诟病,而究其根本则为明代国家发展重心之限制。

  • 标签: 丘濬 《大学衍义补》 海运构想
  • 简介:这是作者2008年12月2日在济南举办的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上的演讲稿。作者以文献内容为中心,提出古籍鉴别的一些方法,包括从避讳、官制、地名、译名、作者生卒年及古籍要件等方面判断古籍的真伪、年代及是否残缺。并以杨继盛请诛严嵩疏稿本的鉴别作为实例。

  • 标签: 古籍鉴别 文献内容 时代标志 古籍要件
  • 简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是抗战期间成立的规模最大的穆斯林团体。它于1938年成立后,在官方推促和回族精英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协会对爱国、抗战建国等大加阐扬和宣导,并顺时将持久抗战、抗战必胜和坚持抗战到底等观念融入其中,使宣传内容层层累叠而建构出一套逻辑严密的抗战宣传中心理论。在宣传实践中,协会做到与宗教信仰体系和宗教权力结构相结合、将多种宣传方式综合运用、把着眼上下层相互配合。回族精英怀揣兴教救国理想,在抗战宣传理论与策略上着力精巧,为抗日救亡宣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 标签: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宣传中心理论 回族精英
  • 简介: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解各地贯彻“修志为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服务中心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与对策等.推动全省方志系统充分利用地情资源优势.积极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从5月中旬开始.省方志委组织课题组开展服务中心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政府中心工作 地方志事业 服务社会 专题调研 工作机构 资源优势
  • 简介: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批东周墓葬。其中,春秋墓M8781是洛阳市发现为数不多的春秋早期墓,保存完整。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有青铜器、玉石器、骨器、木器等器物。

  • 标签: 洛阳市 014中心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春秋早期
  • 简介:本文从慕容农的个人沉浮入手,重新审视後燕复国运动。後燕复国运动并不能简单地视为慕容垂及其子侄们的个人壮举,实则在复国大旗下存在着不同的政治集团,在河南是丁零翟斌领导的“新安集团”,在河北是慕容农领导的“列入集团”。在复国运动初期,慕容农作为慕容氏之代表整合黄河以北的故燕势力,缔造了“列人集团”,这支势力是他赫赫武功的基石。慕容垂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在西征与北伐的掩护下密谋瓦解“列入集团”,这也正是慕容农末年境遇悲凉的原因。在君位传承与政治集团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後燕政权在内斗中丧失了支柱力量,进而丧失了华北,盘踞於龙城一隅,最终走向灭亡。

  • 标签: 慕容农 后燕 列人集团 复国运动
  • 简介:9月8日随着黄河京都大酒店推介会的进行。山西名优特产品展览交易中心由山西省名优产品开发中心创办,由山西省平遥峰岩集团、新晋商商贸有限公司承建筹办,主体建筑16层,总面积37000平米,其中现代化展览大厅117万平米,中心概算投资4000万元,位于平遥古城城区主干线与环城公路东外环交汇处的秋雨新城,南连大运高速公路,北接国道108线,西通平遥古城南门,交通运输便利。通讯邮递设施完善,餐饮娱乐各种服务功能完善,是我省政府唯一指定的名优产品展示窗口,是我省对外集中推介全省名优特产品的重要平台。

  • 标签: 产品展览 交易中心 山西省 大运高速公路 平遥古城 名优特产品
  • 简介:明代茶马制度不能简单地称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明代的茶马制度重在“得番固围”,“得番”在于建立和确保卫所下的属番体制,设官“编族”,铺展为类似于编户的基层组织。属番体制源自元代,明代嵌入了以茶怀柔的新因素。从而将茶马制度内嵌于属番体制之中。

  • 标签: 明代 茶马制度 属番体制
  • 简介:明末清初中国文人和黄檗僧为躲避战乱来到日本,他们带来中国先进的文化艺术成果。另一方面江户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人很难主动接触海外文化。心越禅师东渡日本时携带《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和关寿亭侯金印,受到水户藩主德川光囫的极度推崇。此后出现了《关帝灵应篇》和《关夫子经》,这些劝善书的读者不仅包括在日华人,也有为数众多的日本人;《三国演义》第一个日文译本《通俗三国志》带给日本大众一个栩栩如生的关羽,亦把关帝信仰介绍给世人,以其为蓝本的许多三国故事书流行于市井,对关帝信仰在日传播推波助澜;江户时代出现了大量以关羽或关帝为题材的绘画和题画诗;长崎“四大唐寺”以及日本各地其他寺庙设立关帝堂祭祀关帝或举办盛大的关帝祭活动。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是关帝信仰在日本传播的全盛期。

  • 标签: 江户时代 关帝信仰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通俗三国志》关帝祭
  • 简介:中国首家高海拔应急救援救护中心——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玖玖玖(西藏)应急救护(援)中心(以下简称“中心”)9月30日在拉萨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高海拔地区初步建成反应快速、保障有力、转运及时、有氧保障的应急救援救护机制。该中心在西藏全区设有8个急救站,现有各类救护车辆近20辆,航空医疗包机12架,均配备有专业救援救护仪器和急救药品,且都具有适航证,目前可以提供综合性救援、跨区域医疗救援、运送等服务,并已开通全国绿色通道。包括航空包机、铁路运输、救护车救援、高反应急氧疗氧护保障等服务。

  • 标签: 高海拔地区 应急救援 救护车 中国 拉萨 西藏自治区
  • 简介:本文通过尼布楚条约相关满文文书,探讨将条约内容用满文、俄文、拉丁文刻写石碑,安置在中俄两国边界的问题。本文利用五件满文文书记载,寻找制作石碑的石材,最终报告未能找到石材结果来看,在当时确实未能具体立碑的事实。其结果发现历来中外史学界公认的尼布楚条约界碑问题,实际上石碑并没有设立的一个事实。从汉籍资料对分界石碑的不同记载与满文文书中搜寻石材未能找到石材的结果来说,从根本上否定了界碑的存在。从而可以说满文文书,不仅可以填补许多汉文资料的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改写历史常识提供了一个例证。

  • 标签: 尼布楚条约 满文档案 界碑 石材
  • 简介:进行中的大佛三维复原设计谁也不知道,纽约世贸大厦坍塌的巨形浓烟何时又怎样才能散尽。《纽约客》杂志在一周年祭日到来时邀请八位艺术家描绘对旧址前景的构想。没有一个人建议简单重建,最具想象力又把世界和平阐述在一种关系中的,是著名连环画家J.OttoSeibol之彩图:

  • 标签: 瑞士 阿富汗 博物馆 彩绘茶壶 佛像
  • 简介:水下(沿船)考古,在国际上诞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考古学的分支之一。我国的水下考古,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目前,已经在广东正式建立了水下考古基地,而且还建立了国家级相关机构——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20年来,我国水下考古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展的项目十数项。本文仅以“碗礁Ⅰ号”沉船资料为例,通过出水瓷器品种、器形以及装饰风格等方面特征的分析,主要探讨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和海上“陶瓷之路”贸易情况以及清代瓷器外销路线等相关问题。

  • 标签: 水下考古 沉船瓷器 清代外销瓷
  • 简介:本文以黄宗羲为线索探讨了清代初期宁波文人群体对于西学(天主教文化)的回应与处置态度。首先论述了明清之际浙东学术精神领袖刘宗周的西学观,认为刘氏本着体用无间、道器合一的逻辑理路,对于西人西学持彻底否定的立场;其次论述了黄宗羲本人的西学观,指出他对于西学,总体而言是斥其神学而纳其技艺,但西学对于其在上帝、魂魄、天堂地狱等方面的见解实有间接之影响;再次以万斯同、黄百家、全祖望为个案论述了黄宗羲学生辈的西学观,认为这个群体在回应西学冲击时虽非铁板一块,但其基本态度则少有轩轾,这就是在正邪之差、夷夏之防、文野之分的思维定势之下必然延展出来的对作为“他者”之西学的怀疑和否定,西方技艺之“用”也只能在“中源”的招牌之下被接纳到儒学“道体”之内。这种应对与处置西学的态度,在当时是主流立场。

  • 标签: 刘宗周 黄宗羲 宁波文人 西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