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近代一位重要的诗文巨匠,陈三立一生留下的文字数量巨大。他的重要作品,已收入《散原精舍诗文集》,当无疑义。但由于他成名甚早,且寿高德广,各方应酬极多,故未入的诗文数量仍不在少数。这些外诗文,对深入了解陈三立的文风诗艺、生平经历、人事关系仍有价值,值得我们予以挖掘、整理和研究。

  • 标签: 陈三立 集外诗文 钩沉
  • 简介: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瑡、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

  • 标签: 《麟溪集》 中国 文献学 郑文融
  • 简介:绪言《宋大诏令》一书的史料、文献价值早经学界公认。胡玉缙先生在《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史部·诏令奏议类》《宋大诏令》提要(后称'胡氏《提要》')中,评价说:'然北宋典制,所存实多,非特为制诰之渊海。其足据以参校《宋史》者不胜枚举,可与《唐大诏令》并存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大诏令》(后称'点校本')《校点说

  • 标签: 宋大诏令集 点校本 文献价值 《宋史》 典制 宋会要辑稿
  • 简介:张翀诗文在晚明及清代都有一些诗文总集及史籍志书采录。万历二十五年编纂的《贵州通志》收录张翀有关黔地黔人的诗文,应该是采自于《鹤楼》都匀刊本,并为后来纂修的志书及有关黔地诗文典籍传承。《奏为恳乞圣明亟处大奸巨恶辅臣以谢天下以靖虏患疏》为明刊本《皇明两朝疏抄》卷十二引录,

  • 标签: 诗文 明刊本 总集 万历 晚明 天下
  • 简介:清代蒲松龄(约公元1640~1715)所作'聊斋俚曲'包括十四篇谣曲,语言诙谐生动,充满乡土气息。其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词,被认为是研究近代汉语口语词特别是明清山东方言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本文就《聊斋俚曲》中几则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所收录或虽收录而义项有缺、解释欠确的词语试加考释,以就正于方家。~①报尘土飞扬。《蓬莱宴》第三回:'把灰吹,把灰吹,一霎报了一头灰;软窈窕的玉人儿,怎么能受这样罪?'也作'暴',《增补幸云曲》十五回:'佛动心你好邋遢,茶壶放在床底

  • 标签: 俚曲方俗 方俗词 聊斋俚曲
  • 简介:灵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灵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灵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灵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 标签: 汉代 集灵宫 华阴故城 京师仓 华山祠
  • 简介:一、刘宝楠《念楼》的学术价值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五岁丧父,由母乔氏教育成人。曾就学于其从叔父著名学者刘台拱,以学行闻名于乡里。嘉庆十一年应试为县学生。为诸生时,与仪征刘文淇齐名,人称“扬州二刘”。嘉庆十九年以后,刘宝楠在扬州地区一边授徒教学,一边从事学术研究,同时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

  • 标签: 《念楼集》 刘宝楠 版本研究 扬州地区 学术价值 著名学者
  • 简介: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初文学家.不仅以诗歌著名一代,而且擅词曲,工书画,并有传奇和杂剧行世.吴氏的专集,最早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的十卷本,后有《梅村》四十卷,由他的学生顾湄编定,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收进《四库全书》.清末宣统年间,董康在北京购得一部《梅村家藏稿》抄本,共六十卷,其中有朱笔校注,称'先大夫'云云,显然是吴伟业之子的手笔.

  • 标签: 吴伟业 十七年 诗歌 杂剧 传奇 文学家
  • 简介:自1992年施闰章作品《施愚山》出版后,学界对其散在外的诗文还在辑录、充实。本文从地方史志及家族文献中,共辑录诗1首、序文5篇,并对部分诗文加以阐释,有助于全面解读诗人的行踪与心态。

  • 标签: 施闰章 集外诗文 新辑录
  • 简介:(一)一部集大成的煌煌巨著——对李白作品全方位的阐释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评》(以下简称《评》)一书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工作重点项目。全书繁体竖排,三百四十万字,近五千页,煌煌八大本,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李白、杜甫被称为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但前人与近人对李白诗文注释的成就远远

  • 标签: 全集校注 李白全集 校注汇
  • 简介:郭绍虞先生在《杜诗镜铨》序言中指出注家也应如史家一样要兼有才、学、识三长。'注'重于学,'解'侧于才,'评'偏于识。这一方面说明注家同史家一样笔悬千斤、事关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注家必须兼有才、学、识三长才能成就一部不凿不芜的杰出注本。陈铁民先生的《王维校注》可说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代表。陈先生不仅在注、解、评三方面各具其长,

  • 标签: 先生王维 王维校注 评陈铁民
  • 简介:《大明礼》为明朝第一部礼制全书,由于内容未备,洪武初修而不刊。到嘉靖九年前后,明世宗为祭礼改制的需要,把《大明礼》正式刊刻、传布,并对明代后期朝野产生影响。

  • 标签: 《大明集礼》 明朝 封建礼制 祭礼
  • 简介:<正>清朝前期,准噶尔贵族割据新疆。他们一方面承认清中央政府的统治;一方面又妄图扩展自己的势力,经常武装侵扰喀尔喀、西藏等地,有时还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清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为祖国西部和北部其他部族的安宁,不得不对准噶尔进行武装征讨。从噶尔丹发动民族分裂叛乱,中经其侄策妄阿拉布坦袭击哈密,攻入西藏,至策妄子噶尔丹策零进击喀尔喀,后又与清中央政府息兵罢战,历时近半个世纪,清中央政府和准噶尔地方政权之间处于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

  • 标签: 西域诗 准噶尔 论略 噶尔丹 中央政府 阿桂
  • 简介:<正>清代制度,奉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什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对其叔伯兄弟和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因以系红色带子为标志,故称“红带子”。一廷奭生平及著作觉罗廷奭,字紫然,号紫然居士;又字棠门,又号饭石道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生于山东省其父任署中。祖籍长白,家居北京。早卒,卒年不详。为觉罗崇恩第四子。觉罗崇恩(1803—1870)字仰之、号语铃,官至山东巡抚。善诗,有《香南居士》八卷。廷奭之母钮祜禄氐,亦能诗。

  • 标签: 努尔哈赤 弱冠 祖籍 道光 家居 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