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8年夏夜,福州闽剧界艺人在榕城举行了抗日救亡火炬游行。游行队伍数百人,个个手举火把,身穿黑色中山装,脚扎绑带。队伍从省府路出发,经过南门兜,走向大桥头。站在第一排的有闽剧武生宗师陈春轩,著名剧作家林飞,著名武生关传庚,还有闽剧名家林芝芳、黄荫雾、肖梦尘、陈杏芬、林赶山、陈开明等。他们沿途用闽剧曲牌(孝顺歌尾)高唱:“为国家,为民族,去、去、去!去当兵!”其势雄雄,其气昂昂。“七·七”事变后,闽剧舞台上宣传抵御侵略,鼓舞抗日斗志的闽剧演出风起云涌。首先是作者群拿起笔杆当刀枪,纷纷编写歌颂爱国主义的古代剧和揭露日寇暴行

  • 标签: 闽剧 抗战时期 赶山 剧作家 武生 名旦
  • 简介:小夜莺:嘉德威·朵米索,你今天为什么垂头丧气的?嘉德威·朵米索: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首巴罗克时期的钢琴曲,如果弹得好,就可以参加“嘉德威杯”钢琴比赛。

  • 标签: 巴罗克时期 钢琴曲 音乐 故事 钢琴比赛
  • 简介:<正>《益州名画录》五代时期,由隋唐的统一局面,分裂成许多割据的小王朝。以洛阳和开封为中心先后有“五代”,在长江以南有“十国”。这些小王朝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艺术家便在这些中心地区重新聚集起来,他们都是在隋唐三百余年统一局面下所形成的同一传统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在艺术上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另一方面,他们又都是在不同地区获得了各自的发展,所以也形成了自己的

  • 标签: 绘画 史籍 北宋时期 文化中心 长江以南 隋唐
  • 简介: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的美术工作者,不仅认真地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实质,还积极运用各种美术形式和手段为工农兵大众服务。如创办《大众画报》、《街头画刊》、《农村美术》等,《拉新洋片》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形式之一。

  • 标签: 大众服务 画报 美术工作者 形式 学习 领会
  • 简介:陕西一带的大小博物馆都藏有数量相当丰富的秦汉瓦当,以动物瓦当和吉语瓦当数量居多。瓦当上的吉语,如“长乐无极”“长毋相忘”,现在读来仍觉得情意绵绵。本文分四部分,就乾嘉时期瓦当大藏家交游、瓦当时价起伏、金石藏家互赠拓本以及拓本的制作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乾嘉时期 秦汉瓦当 翻模拓片
  • 简介:《新时期戏剧启示录》(刘平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是一本全面研究、论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话剧创作中出现的戏剧作品、舞台演出现状、戏剧思潮动态和戏剧市场的发展走向等问题的书。该书既注重剧本文学的研究,同时也注重舞台演出(包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研究。以主流话剧(即国家话剧院团)创作为主,

  • 标签: 戏剧作品 启示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 话剧创作 舞台演出 国家话剧院
  • 简介:1978年.我调回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做领导工作。“文革”中剧院曾一度改名为“工农兵文工团”,文化大革命后,人们精神上尚处于真空阶段,渴望观看久违的话剧,此间话剧工作者也因“文革”的结束,创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于是剧院领导班子决定首先要把创作演出抓上去.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 标签: 创作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 “文革” 精神文化 文化大革命 领导工作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个时代,各种书体完全走向成熟,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的重要历史意义。出现了很多卓越的书法家和一些经典的书法艺术珍品,其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的主流。

  • 标签: 书法艺术 魏晋时期 书体演变 中国书法史 中国艺术史 历史阶段
  • 简介:歌剧是音乐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它的产生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促进音乐的进程。歌剧序曲的发展与演变亦同样是吸收了各个时期在曲式、复调、和声及织体结构诸方面的成就,而且又推动了这些方面的发展,象A·斯卡拉蒂创立的“快、慢、快”意大利序曲成为后世交响曲的前身;而瓦格纳在突破传统和声与调性方面的突出表现恰是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徒》的前奏曲。因此对歌剧序曲的发展与演变予以历时性的探讨是有一定意义的。早在文艺复兴初期,人们就向往和追索古希腊的悲剧理想,其后期在不断的探讨与创作中又逐渐创立了新的欧洲歌剧。音乐史学者将产生了三部歌剧并有完整乐谱遗留下来的1600年定为巴洛克开始的年代(即歌剧产生的年代),歌剧的诞生在音乐史学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 标签: 歌剧序曲 巴洛克时期 瓦格纳 斯卡拉蒂 传统和声 格鲁克
  • 简介:质疑历史和意识形态、深入探索国家符号作为本民族潜在构建要素的作用和责任,一直是中东欧艺术家的兴趣所在,同时也是他们争论与批判的核心。中东欧当代艺术探讨的主要问题是艺术自主权和艺术家自主权,这是当代艺术辩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艺术自主性的讨论也会直接导致不同形式的批判发生。“征候与变革——中东欧当代艺术展”主要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形态各异的媒介来处理或表现各自特定的历史问题、社会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性问题。

  • 标签: 当代艺术 意识形态 艺术展 中东欧 变革 历史问题
  • 简介:民国时期(1912-1949)是海派京剧创新和中国话剧成长的活跃期,上海因大量新式剧场建设和布景装置行业的勃兴,成为中国现代舞台美术布景业、装置行业和产业行会的策源地。

  • 标签: 民国时期 海派京剧 布景 机关 中国话剧 剧场建设
  • 简介:<正>隋唐时期的民歌、诗乐、琵琶音乐、古筝音乐和古琴音乐等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但是,真正能体现隋唐时期音乐的总体水平的,则是汇集了当时华夏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精华的燕乐和唐代歌舞大曲。燕乐是我国隋、唐、宋代宫廷在饮宴时供娱乐欣赏的、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歌舞。隋唐时期的燕乐一般是按地区或国别分为几个部分的。如隋代初期分为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和文康伎七部。至隋代大业年间,隋炀帝国伎和文康伎改名为西凉和礼毕,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合为九部乐。至唐代武德初年重定九部乐,去掉礼毕部,增设燕乐部。624年,又加高昌部,成为十部乐。在隋唐的七、九、十部乐中,分别汇集了中原汉族,东夷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新罗、百济三国,南方的古代印度、柬埔寨、缅甸和南沼四国,西北的高昌、龟兹、疏勒、

  • 标签: 隋唐时期 十部乐 民族音乐 五弦琵琶 九部乐 音乐家
  • 简介:明清时期的主要以案头和场上两种形式活跃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之中.直接的场上接受材料虽然不多,但从文人的各种笔记、日记以及小说、诗文等著述中,可以管窥到许多相关的演出资料.此外,在不少留存至今的各类戏曲选本中,后世不仅可以看到场上之所受的欢迎程度,而且还可以大致体味到这部著名作品的舞台面貌.至于的案头接受情形,仅从其现知的各种版本就可以约略推测出它的受众群体的概貌及其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两代各个受众群体的接受视野中,已然出现了正解和误解两种不同的接受观念.很多受众虽然错误地解读了这部作品,但不少误解却切实可信地指出了的真实创作动机.

  • 标签: 明清时期 琵琶记 受众群体 作品 戏曲选本 误解
  • 简介:汉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在当时专门音乐机构乐府的管理下,为我们留下了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体裁多样的声乐作品。

  • 标签: 汉朝时期 声乐艺术 演唱形式与体裁
  • 简介:清代康熙至乾隆的一百三十馀年间(1662—1795),晋南(山西西南部)流行的主要戏曲声腔:一为本地声腔,即梆子腔(亦称乱弹);一为外来声腔,就是由江南传人的昆山腔。两种戏曲声腔在竞争中交流、发展,把晋南的戏曲演出推向了继元杂剧演出昌盛之后的又一个繁盛兴旺时期。但由于年代久远,能够说明问题的资料严重匮乏,导致此时期晋南戏曲发展的真实状况不易为人知晓。本文意在挖掘整理康乾年间梆子腔和昆山腔在晋南演出、交流的史料,梳理其发展概况,以及给后世戏曲带来的影响,对以往某些认识不够明确之处作些探讨。

  • 标签: 戏曲发展 晋南 戏曲声腔 述略 戏曲演出 发展概况
  • 简介:香港的普及文化揭示了港人的生活状态,一种津津乐道于目常生活、物质消费以及赌博、赛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无疑和它的殖民地身份息息相关:资本主义制度在港的实行,殖民政府对港人政治主体意识的遏制,都促使它转而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如香港大学阿克巴·阿巴斯教授所言的畸形的文化,即政治上缺乏主体、经济上恶性发达的现象。

  • 标签: 香港大学 殖民时期 政治主体意识 资本主义制度 生活状态 物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