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4月25-26日,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编译局、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美国西雅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新华社洛杉矶分社协办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著名生态城克莱蒙召开.来自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环保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及中美高校的200余人参加了论坛.由新华社洛杉矶分社和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联合举办的《“新华影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图片展》也于会议期间展出.此次论坛盛况空前,引起海外社会极大关注,新华社驻洛杉矶分社、美国《国际日报》、《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中华商报》等多家媒体专门派记者采访报道了论坛.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国际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2011年9月6—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了主题为“中国与亚洲:共同发展的前景”的现代院论坛2011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缅甸、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12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现代国际关系 研讨会综述 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 乌兹别克斯坦
  • 简介:2010年5月26-30日,由法国奥巴尔海岸—滨海大学和比利时佛兰德战地博物馆主办、欧洲人文社会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和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协办的欧洲首届"一战华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布洛涅市和比利时伊珀尔市举行。来自中国、法国、比利时、英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华工 联合研究中心 人文社会科学 2010年
  • 简介:国际问题的政策研究是一种学术研究,与理论研究、政府决策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链条。中美两国在三者关系上存在着不同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需要有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和经过理论及方法训练的政策研究。提高政策研究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强调学术独立性、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化,以及政、商、学、媒之间的互动。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政策研究 学术研究 研究方法 国际关系学科建设
  • 简介:学术期刊学术研究有导向性作用,而期刊的分级及其马太效应,更容易促使学术研究在研究力量、研究方向、研究经费、研究分工上发生分化,从而容易对办刊者和研究者产生偏导.这种有偏导向作用既不利于百花齐放、多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调动各类不同领域期刊办刊者的积极性.因此,重视期刊学术研究的导向问题,探索建立一套合理的对不同学术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才能够正确、有效引导学术研究,推进各学科、各专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标签: 期刊导向 学术导向 马太效应 学术评价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该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TCL集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支持。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北京大学 教育创新工程
  • 简介:《人民日报》2013年6月6日发表桑海的文章指出,1929年,冯友兰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题为《一件清华当作的事情》的文章,其中写道:“在德国学术刚发达的时候,有一个人说,要想叫德国学术发达,非叫学术说德国话不可。我们想叫现代学术在中国发达,也非叫现代学术说中国话不可。

  • 标签: 学术国际化 中国 《人民日报》 现代学术 冯友兰 德国
  • 简介:<正>1995年7月6—8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大联合举办了题为“联合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与中国的近60位专家、学者到会。今年是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为纪念这两个50周年,也是国际政治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为加强与海内外有关机构

  • 标签: 联合国 东亚区域合作 研讨会综述 东亚安全 安理会 人权保障
  • 简介:2010年11月12日至14日,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主办的“城市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会议主旨是在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加紧筹划“十二五”规划的双重背景下,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建构我国城市发展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现实依托和重要抓手。会议旨在就城市社会发展中的新实践、新趋向、新问题启动国际讨论,交流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政策的实践经验,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城市发展方式 社会政策 城市社会发展 社会建设 实践经验
  • 简介:2016年12月14-15日,由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学术会议在鼓楼校区知行楼举行。本此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 标签: 国际关系 学术会议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南京大学
  • 简介:对Webof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中近5年来女性研究领域的7101篇文献的被引期刊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和共被引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领域的主流期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医学健康类和人文社科类。其中医学健康类包括各类医学研究类及女性健康类期刊;人文社科类包括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女性暴力研究、女性社会学研究、女性心理学研究等期刊,同时各类期刊中均存在中心性较大的期刊,这些期刊对该领域内知识的传播流动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 标签: 女性研究 主流期刊 多维尺度分析 期刊共被引分析 知识图谱
  • 简介:2012年11月19-20日,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亚裔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五邑大学举行。来自美国等七个国家和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张春旺副所长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开展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有助于把握华侨华人研究的方向和趋势,有助于开拓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化已有研究和开阔国际视野。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侨乡研究 国际移民 比较视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综述
  • 简介: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公告 北京大学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外法学学术交流的更加频繁和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更加紧迫,讨论转型中国的法学和中国法学的转型问题的思潮日益突出。[1]转型中国的法学旨在明确中国法学所处的国情环境和社会背景,即处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中国法学的转型强调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在范式、结构、方法等方面的转型与调整,解决何种转型、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重大问题。

  • 标签: 中国国际私法 转型问题 学术交流 中国法学 文化转型期 社会建设
  • 简介:2012年10月27—28日,“中日韩女性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日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京都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菲利斯女学院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研究团体,以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女性问题 中日韩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日本研究所
  • 简介:<正>为了弘扬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哈尼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经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主办,玉溪行署民委、蒙自师专、元阳罐头厂协办的“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3年2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及建水县举行。

  • 标签: 中国西南 云南省 云南大学 建水县 国内外 哈尼族文化
  • 简介:前不久,由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孙中山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隆重举行。海峡两岸的学者及海外学者代表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主要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中联办副主任李本钧、澳门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中国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卢树民、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朱京光、澳门立法会主席刘焯华、全国政协常委廖泽云、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孙中山基金会理事长石安海、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刘艺良等。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研讨会综述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澳门地区
  • 简介:由上海行政学院主办,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和上海行政学院政党研究所承办的“‘反腐败:经验与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25日-27日在上海行政学院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奥地利、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求是》杂志社、中共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人大、上海市发改委、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纪委、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行政学院等多所高校、机关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议主要围绕“腐败的新特点”和“反腐败的新突破”两方面问题展开研讨,提出一系列新观点。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反腐败 研讨会综述 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政府
  • 简介: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 标签: 国际关系研究 话语权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学术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