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以M2型高速钢颗粒为增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850~1000℃温度下制备高速钢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以及硬度与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钢颗粒与钛基体的界面过渡层未发现孔洞或Ti-Fe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最高致密度达到96.8%。在850℃的烧结温度下,高速钢颗粒周围析出一层碳化物,随烧结温度升高,碳化物因C的扩散而消失,高速钢颗粒中的W、Mo在高速钢颗粒周围富集。高速钢颗粒与钛基体的界面处硬度较高,1000℃下钛基体的硬度(HV)达426.9。高速钢颗粒的添加有利于改善钛的摩擦性能,高速钢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方式以黏着磨损为主。随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的硬度逐渐升高且耐磨性增强。

  • 标签: 钛基复合材料 高速钢 放电等离子烧结 显微结构 摩擦性能
  • 简介:采用机械球磨和热等静压(hotisostaticpress,HIP)相结合的方法制备NbC颗粒增强45CrMoV弹簧钢基复合材料(NbCp/45CrMoV),观察该材料的显微组织、增强颗粒分布和界面结合情况,检测其相对密度、硬度、拉伸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并探讨其断裂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bCp/45CrMoV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细小,NbC颗粒均匀地弥散分布在基体之中,且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相对密度达到99%以上。与45CrMoV弹簧钢相比,该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增大,分别为44HRC和208GPa,抗拉强度略有降低,为1250MPa;伸长率由11%减小到2%;耐磨性能大幅提高,特别是在高载荷下,例如700N时,质量磨损只有HIP45CrMoV的1/4,摩擦因数有所增大。

  • 标签: 45CrMoV NBC 热等静压(HIP) 颗粒增强 摩擦磨损
  • 简介:主要针对连铸合结钢锻材A是否经过去应力退火的探伤缺陷对比进行研究,结合热处理相关理论,通过实验探究去应力退火对连铸合结钢锻材A探伤缺陷的影响。

  • 标签: 连铸合结钢锻材A 探伤缺陷 去应力退火
  • 简介:阐述了影响1Cr18Ni9Ti管坯热穿孔工艺性能的因素,剖析了不锈钢荒管产生内折和纵裂的原因,提出了防止上述缺陷的措施。

  • 标签: 1CR18NI9TI 内折 纵裂 措施
  • 简介:为进一步控制GCrl5轴承铜碳化物液析,进行了加热温度与碳化物溶解扩散之间的关系研究,确定了GCrl5轴承钢比较合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将试验应用于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现有加热能力的务件下,将加热温度提高到1200~1280℃,保温时间在3h以上,使碳化物液析得到了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 标签: GCR15轴承钢 碳化物液析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 简介:阐述了低合金钢板控轧工艺过程中氧化铁皮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氧化铁皮的种类和组成,介绍了酒钢中板除鳞系统的现状和控轧低合金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控制。

  • 标签: 控轧 氧化铁皮 除鳞
  • 简介:本文介绍催化尾气颗粒过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效果,并对应用问题进行了技术评价和探讨。该过滤器的应用为地下矿山柴油机驱动设备尾气净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地下采矿设备 柴油机废气 废气净化装置
  • 简介:文章提出了采用多层次数值模型来考察粉末注射成形过程中复杂行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考察粉末特性(粒度、粒径分布、密度和形状等)对流动过程的影响。为了简化三维问题中的计算,还在基于修正颗粒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充模流动 计算机模拟 两相理论 颗粒模型
  • 简介:用氩气雾化法制备的Zr(50)Cu(40)Al(10)非晶粉末作为填充材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非晶/聚苯硫醚(PPS)树脂复合材料,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磨损机理,并与Al2O3颗粒作为填料的PPS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Zr(50)Cu(40)Al(10)非晶颗粒作为填充物,可降低PPS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量,对于PPS树脂材料抗磨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传统无机填料Al2O3。随非晶颗粒含量(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40%,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与磨损量均逐步降低而后略有增加,磨损机理则从粘着磨损过渡到磨粒磨损,最终转为疲劳磨损。30%Zr(50)Cu(40)Al(10)/PPS复合材料的质量磨损仅为纯聚苯硫醚的20.4%。Zr(50)Cu(40)Al(10)非晶颗粒与摩擦副发生化学反应,参与转移膜的形成,并提高转移膜与摩擦副的结合强度,减少摩擦副表面的微凸体,从而降低摩擦副对复合材料基体的磨损。

  • 标签: 非晶合金 聚苯硫醚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 简介:针对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09CrCuSb连铸时出现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通过实验室高温热塑性分析,研究了其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连铸机二冷区持续保持强冷,铸坯表面金相组织晶粒度明显细化,板坯的热塑性得到改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 09CrCuSb 表面裂纹
  • 简介:将Fe(60)(NbTiTa)(40)合金粉末与纯铁粉分别进行45h高能球磨,获得Fe(60)(NbTiTa)(40)非晶粉末和粒度约10μm的铁粉,然后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Fe(60)(NbTiTa)(40)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的Fe(60)(NbTiTa)(40)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研究15%Fe(60)(NbTiTa)(40)/Fe混合粉末的烧结致密化行为和Fe(60)(NbTiTa)(40)非晶粉末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60)(NbTiTa)(40)合金粉末经球磨45h后转变成非晶态,其过冷液相区达到112℃。通过SPS可实现混合粉末的快速致密成形,增强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密度影响不大,材料的致密度在97.5%左右。非晶合金粉末的加入可细化基体相的显微组织,并且随Fe(60)(NbTiTa)(40)颗粒含量增加,基体相变得更细小和更均匀,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均显著增大。20%Fe(60)(NbTiTa)(40)/Fe材料的显微硬度为232HV,屈服强度和极限压缩强度分别为650MPa和743MPa。

  • 标签: 放电等离子烧结 铁基复合材料 非晶合金 颗粒增强 力学性能
  • 简介:《职工因工伤残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在有关工伤待遇的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诉讼中作为核心的主要证据,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均存在诸多重大缺陷,本文通过《职工因工伤残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的研究,指出其存在的若干缺陷,并提出具体的完善途径,完成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的衔接以及在劳动仲裁和诉讼阶段对此证据的质证、审核和认定,使工伤和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 标签: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 职业病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