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宁夏谋划气象助力精准脱贫做法深入分析,得到气象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整体战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贫困地区基层气象现代化、破解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发展瓶颈等方面的启示,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 精准脱贫 宁夏 做法 启示
  • 简介:利用实测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下垫面、水汽输送等对“灿鸿”路径和强降水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位于东部沿海高压脊东移并人使得副高加强北进,以及“灿鸿”与“莲花”之间弱双台风互旋作用,导致“灿鸿”路径偏东。围绕台风中心输送带将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浙东沿海上空,低层暖湿气流使得大气趋于对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上升运动,与四明山区迎风坡强迫抬升叠加作用,形成了位于四明山区暴雨中心。整个台风影响期间浙江东部沿海大气比较稳定,暴雨主要是由大气斜压作用引起。台风登陆前东西侧螺旋云带逐渐趋于对称,但其与南侧季风云团联系基本被切断,使得浙江没有出现大范围暴雨区。

  • 标签: “灿鸿” 路径 降水
  • 简介:根据南京气象站及其周边3个乡村自动气象站2005年逐时风速资料,拟合了风速概率分布函数,分析表明:南京城、乡地面风速概率分布均与3参数韦伯分布吻合度很高,风速概率密度函数(PDF)曲线形状存在明显城乡差别,城市风速PDF曲线更加陡峻,即风速分布更为集中;在0.75~3.75m/s,城市风速PDF值明显高于周边乡村,而在〉3.75m/s和〈0.75m/s范围,城市风速概率密度值则低于乡村;城市下垫面的摩擦效应削弱风速而热力效应起增强风速作用,对风速城乡差值序列分析发现:多数时间城市风速是小于乡村风速,但风速小于1.90m/s条件下,城市风速会出现大于乡村现象;总体上摩擦效应作用远大于热力效应;城市效应使全年平均风速下降0.43m/s。

  • 标签: 城市效应 地面风速 概率分布律
  • 简介: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目前,城市燃气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已面临应对“互联网+”时代全新竞争局面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城市燃气行业要得到更多更快发展,需要把企业自身特点和“互联网+”相结合,调整企业组织运营模式。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可能带给燃气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探讨燃气行业基于现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可能实现大数据应用场景,进而有效梳理自身已建设信息系统关系和存在数据资源,打通各数据系统间屏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系统集成模式,形成大数据规模,挖掘企业新业务应用结合点,让企业在“互联网+”历史潮流中得到更加快速发展。

  • 标签: 城市燃气 大数据 数据标准化 数据集成与共享 信息化 自动化
  • 简介:速度交互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步骤,准确速度是完成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必要条件,需要更高精度地震速度交互分析软件。本文介绍了速度交互分析流程,应用Qwt编程实现了速度谱及地震道集显示、速度交互拾取等操作,完成了地震速度交互分析软件开发。

  • 标签: 地震速度 交互分析 软件开发
  • 简介:通过对德令哈市进行气象为农服务调研,分析了气象为农服务现状,着重强调及剖析了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气象为农服务 现状 对策 建议
  • 简介:自发地理信息(VGI)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出现新概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在相关地图传输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提出了基于VGI空间信息传输模型;重点分析了VGI条件下空间信息传输特点和过程;并探讨了空间信息传输中空间认知规律,为进一步研究VGI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VGI 空间信息传输模型 空间认知
  • 简介:采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产出观测报告,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兴海地区2008年以来中小地震进行了精定位。结果表明,精定位后丛集地震更加集中,并显示出北东或北北西向优势分布。丛集地震展布特征与断裂构造存在较好联系,①区地震与哇洪山—温泉断裂及其次生断裂有关,②区地震印证了重力和航磁资料联合推测扎列里龙洼—塔秀断裂存在,③区地震受控于哇洪山—温泉断裂。震源深度改善了初始定位结果分层现象,①区和③区深度主要分布在0km-15km,②区深度分布在0km-25km,深度分布范围异同与所属构造性质有关。

  • 标签: 双差定位 兴海地区 地震构造
  • 简介:目前在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研究中,对数据处理和算法改进主要针对布尔关联规则挖掘,存在对空间关联规则量化表示不够重视等问题.在FP-growth算法基础上增加规则事务信息,并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得到规则进行进一步挖掘,得到量化空间关联规则.

  • 标签: 空间关联规则 量化关联规则 FP-GROWTH 模拟退火
  • 简介:通过分析地勘单位目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新思路,探索实现转型发展具体实践。

  • 标签: 地勘 转型 发展
  • 简介:介绍了格尔木GLC-36型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概况、主要应用、故障排除和基本维护,指出X波段雷达在格尔木气象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 故障排除 基本维护
  • 简介:利用中国热带气旋年鉴统计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2年年平均有2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其中1985年和2012年均有7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最多年份;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最早时间为5月,最晚时间为11月,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出现在7—9月;8月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最多,占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总数46.3%。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路径多以抛物线形为主,多数热带气旋在菲律宾附近洋面生成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至中高纬地区转向东北方向移动,个别热带气旋则在高纬地区向西北方向移动深入内陆地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时多处于强度衰减期;登陆山东地区热带气旋集中分布在鲁东南和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不同路径热带气旋造成山东地区降水和大风分布也不同,热带气旋降水多集中出现在山东中东部地区,暴雨高值区则主要集中出现在鲁东南、山东半岛南部和半岛东部地区。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变性率为58.2%,远高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平均变性率,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特征显著。

  • 标签: 热带气旋 气候统计 路径 变性
  • 简介:适应气候变化在国际公约谈判及国内适应实践中成为重要关注内容,明晰适应相关术语含义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比较适应相关术语认为,适应是行为方式或对策措施界定,可不需量化数据支持;适应能力需有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产生量化性评价结果;适应性更偏重于能力属性,其基本结论是有或无、强或弱判断,在适应性有量化结论支持或明确强弱确定时则等同于适应能力。脆弱性评价中,暴露度体现主体对象与气候变化相关基本处境概况,敏感性表明气候变化对主体对象影响,适应能力则是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社会保障四大要素综合评价,各要素涵盖具体指标需要酌情依据适应主体属性予以判别和遴选。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在主体范畴、驱动因子、行动目的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共同关注提高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抵御、承受、恢复能力,以降低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 标签: 适应 敏感性 脆弱性 复原力 风险管理
  • 简介:以中国夏季气温为预测对象,选取东亚地区冬季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地表温度场和850hPa温度场为预测因子,采用1951~2009年去趋势处理后资料,通过变形典型相关分析(Barnett-Preisendorfer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BP-CCA)方法分别建立单因子预测模型,再利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EnsembleCanonicalCorrelation,ECC)方法建立集合预测模型,对中国夏季气温进行基于交叉检验方法预测试验,然后利用2010~2014年资料对中国夏季气温进行独立样本检验。通过分析BP-CCA模态可知,一对BP-CCA模态空间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预报因子场和对象场遥相关特征。通过基于交叉检验方法预测试验表明环流场和热力场均能为气温提供预测信息。ECC预测模型综合了各个预报因子在不同地区预报技巧,比单因子BP-CCA预测模型有更高、更稳定预报技巧。独立样本检验表明ECC模型与单因子BP-CCA预测模型相比,对中国夏季气温有更高、更稳定实际预测能力,对气温季节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夏季气温 季节预测 集合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8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逐日CI干旱指数,按照干旱过程方法统计年、季干旱天数及强度指数,运用趋势分析、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湘西自治州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差异,湘西自治州年干旱强度、干旱天数、出现频率因季节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夏秋季干旱对年干旱影响最大;干旱存在多个显著活动周期,但不同季节也有所差异;年干旱变化有加强趋势,而春、夏季干旱也表现出加强趋势,仅冬季干旱略有减弱。M-K突变检验显示,年干旱有加强趋势,但未出现显著性突变;春、夏季干旱变化不存在突变;秋季,干旱强度经历了由明显偏弱到波动较大再转为偏强突变过程,突变年份为1989年,而干旱天数经历了偏少到偏多突变过程,突变年份为1970年;冬季干旱强度存在明显减弱突变现象,突变年份为1989年。

  • 标签: 湘西自治州 CI指数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M-K检验
  • 简介:川渝地区探井普遍较深,完井测试时常使用带有APR工具井下管柱进行酸化—测试联作工艺,联作中酸化阶段往往是在测试工具下深较深、酸量较大工况下进行。常温酸液通过井下管串长时间、大排量注入到地层过程中,给管柱产生温降效应明显。生产实践表明,管柱温降可以使管柱收缩产生应力,尤其对封隔器等关键工具不利,对整个管柱井下安全、完井测试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在管柱中适当位置加入圆心轴伸缩器,可以有效补偿温降引起管柱伸缩,消除应力,保护管柱,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 标签: 酸化—测试联作 圆心轴伸缩器 井下管串 完井测试 川渝地区
  • 简介:分析了内陆河流域点云数据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网格模型河流边缘提取算法。首先将目标区域按网格窗口大小进行逐级分层,并建立层级继承关系;然后计算网格平均高程、平均反射强度、点云密度等参数,利用8邻域判决算法、面积阈值算法和河流连通性原则确定水体网格;最后对河流边缘网格水体点数据进行提取,确定河流边缘。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对河流进行提取。

  • 标签: 机载激光雷达 点云数据 河流边缘提取 多级网格模型
  • 简介: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反应迅速、成本低等特点,且能在高危地带作业,已经成为测绘应急保障重要手段。以樟木口岸应急为例,介绍了无人机系统组成以及影像获取和处理作业流程,并利用PixelGrid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证明其具有一定可行性。

  • 标签: 无人机 影像处理 应急
  • 简介:针对城市大尺度不透水面提取需求,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选出最优参数,实现高精度城市不透水面提取。选取武汉市作为实验区,以资源3号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不透水面提取总体精度为0.97,所提取高精度不透水面可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效专题数据。

  • 标签: 不透水面 随机森林 高分辨率遥感 海绵城市
  • 简介:元素化学特征变化已在油气盆地井间地层对比中得到运用。但很少有公开发表文献明确地将化学地层与物理对比(physicalcorrelations)联系起来,更没有人在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中将这二者相联系。本文将化学地层学方法用到南非卡鲁盆地(KarooBasin)二叠系博福特群(Beaufort)河流相沉积地层研究中,对三个测量剖面进行了地层对比。利用基于直升机载激光雷达(Heli-LIDAR)数据开展年代地层对比结果,对化学地层对比结果进行了验证,以便对相距7公里两个剖面进行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此外还参照基于GoogleEarth绘制地层图进行了验证,以便对相距25.5公里两个剖面进行对比。利用细粒岩性研究成果开展了化学地层学表征,在厚度约为900米地层段内划分出了8个化学地层组合,厚度在50米和250米之间。在该地层段内观察到较粗粒岩性(河道沉积带)地球化学组分出现过两次明显变化。在相距7公里两个剖面上开展了更高分辨率化学地层组合细分,划分出了4个相关地球化学单元(厚30~60米),用于高分辨率地层对比。间距为7公里和25.5公里两对剖面的化学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对比结果都高度一。所研究地层段厚度和剖面间距与公开发表地下层序化学地层学研究成果相似;因此地下河流沉积体系化学地层对比地面验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本文博福特群沉积地层相似。

  • 标签: 河流沉积体系 地层对比 化学特征 地面验证 化学地层学 机载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