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技术的论述,提出了提高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质量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落叶松 人工林 技术
  • 简介:利用在福建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资料,按照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的建模思想,建立了以木材价值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林分最优经营密度模型,探讨了该模型的具体应用,为优化森林经营措施和林木资产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福建柏 林分价值 密度效应模型
  • 简介: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酸枣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提高了酸枣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差异干缩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杉木的影响大于马尾松;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酸枣人工林木材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杉木对酸枣人工林木材除弦面硬度和冲击韧性外的其它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马尾松对酸枣人工林木材力学强度指标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降低了酸枣人工林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提高了酸枣人工林木材戊聚糖含量,而杉木影响正好相反。

  • 标签: 伴生树种 人工林酸枣 材性 影响
  • 简介:在尤溪国有林场的红豆树和闽楠人工林中,按随机抽样原则,分别径阶抽取样木,测定胸径和树高。选择15个备选方程,应用回归分析技术求解每个方程参数,以相关指数、剩余标准差、系统误差、平均误差为评价指标,对备选方程进行分析评价,据以建立红豆树和闽楠人工林树高曲线模型,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红豆树 闽楠 树高曲线 方程
  • 简介:当前,人工林普遍存在树种结构简单、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的现象,林地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分析宁化县人工林树种结构现状,以及现存人工混交林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的原则、目标及措施。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丰富森林系统组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森林群落环境,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人工林 树种结构 优化方案
  • 简介:通过马尾松人工幼林不同抚育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幼林抚育措施的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林分保存株数、林分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取造林当年全面铲草,第二年全面铲草、扩穴培土80×80cm,施复合肥200g/株,第三年全面劈杂、劈草的抚育措施的林分保存株数最多,蓄积量最大。

  • 标签: 马尾松 幼林 抚育措施 上杭县
  • 简介:通过对米老排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选择7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对米老排生长过程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米老排的最佳生长模型。最后,根据最佳生长模型对米老排生长过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米老排经过科学经营后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可列为福建珍贵速生阔叶树种进行培育推广。

  • 标签: 米老排 人工林 树干解析 生长过程 生长模型
  • 简介:红锥(Castanopsishystrix)是壳斗科常绿阔叶乔木,为速生优质用材树种。通过对红锥的系统调查,研究了红锥适生环境、栽培生物学特性、物侯和生长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红锥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总结出可供林业生产推广应用的红锥人工培育技术措施,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闽北林区有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红锥 栽培生物学特性 培育技术 物侯
  • 简介:历时8年(1993年3月-2000年7月)的“ITTO海南热带人工林营造示范区”项目,在资助国、中国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实施单位和项目核心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严格按实施计划,按质、按量圆满地完成。达到预期总目标和产出。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好评。经过8年努力,研究出了一整套建立热带人工林高产栽培模式,桉树枝条扦插繁殖新技术,桉树扦插基质配方,培育出一批特别高产新的桉树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技术辐射和成果推广效益显著,促进了海南林业向高层次发展,有效地保护了海南热带天然林。

  • 标签: 热带人工林 桉树 示范区 高产栽培模式 扦插基质 树枝
  • 简介: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郁闭度的大小对不同树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适宜的郁闭度可以达到促进林木生长的目的.

  • 标签: 人工幼树 郁闭度 生长量
  • 简介:收集60个杉木人工林样地的直径序列分布,用4种方程式拟合直径序列(y)和株号序列(x)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性最显著,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相关性次之,且当P=0.01时,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5,无论自由度大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举例说明杉木人工林直径序列的这种线性及非线性分布,在确定抚育间伐的间伐木最大胸径与间伐蓄积量时的应用。

  • 标签: 杉木人工林 直径序列 线性分布 非线性分布
  • 简介:华北落叶松具有生长快、材质优良、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是经济建设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树种之一。介绍了大同市长城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优良林分全面疏伐改建母树林的技术。

  • 标签: 华北落叶松 优良林分 母树林
  • 简介: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绥阳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26个固定样地3次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株树密度、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预估模型.经检验,本文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本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

  • 标签: 落叶松 人工林 生长模型
  • 简介:运用国际上通用的监测与评价理论和方法,针对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应当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造林树种选择与现有植被保护、水土保持、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和生物制剂安全使用、有害生物防治等,提出一套与我国人工林建设和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体系。对该体系的机构分工、制度保障、监测指标和方法、评价标准及结果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政策建议,为组织和实施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人工林 生态环境管理 监测与评价
  • 简介:应用连江县湿地松人工林样木的地径、胸径、树高测定数据,建立以地径为辅助因子的胸径、树高预估模型,经检验平均系统误差小于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在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湿地松 地径 胸径 树高 免疫进化算法
  • 简介: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通过在桉树人工林下间作绿肥作物,对绿肥作物间作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地(杂草地)土壤和桉树1.3m树行间土壤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下间作柱花草后,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3.411%,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提高4.485%、1.984%、7.675%,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值分别比对照降低5.788%、0.245%,土壤pH、有机质、速效P、速效K、全N、全P、全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5%、32.051%、9.539%、46.296%、42.315%、29.567%、50.6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良。

  • 标签: 桉树人工林 间作 绿肥作物 土壤理化性状 改良
  • 简介:马来西亚沙捞越林业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在2007年1月中旬召开的“东南亚地区热带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议上对记者说,沙捞越希望通过发展人工林提供可持续供应的木材,从而扩大木材行业的规模。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每公顷可采伐量较高,约为200m^3,而天然林仅为30-40m^3。沙捞越的人工林项目是始于2003年的一个政府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建设可持续供应的木材基地。为了获得最大采伐量,政府一直在做人工林的研发工作。

  • 标签: 热带人工林 木材行业 马来西亚 行业规模 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供应
  • 简介:对山杜英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树体营养特性研究表明:山杜英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以杆材为最高,因此山杜英适合作为用材林树种培育;施用N、P、K、Ca、Mg肥是培育山杜英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配施适量的Mn、Zn、Fe等微肥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必要的;重视保留山杜英林分的林下枯枝落叶,对培肥地力具有现实意义:山杜英对养分的利用率较高,这可能是山杜英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的原因。

  • 标签: 山杜英 人工林 生物生产力 树体营养
  • 简介:为更好地经营管理海南岛内的人工林,在五指山市、昌江县、三亚市三地,分别取桉树林、橡胶林、相思树林这三种岛内最主要的人工林林下土壤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地,同一人工林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调查地内,人工林下土壤SOC与TN的含量比率关系相近。就各元素的垂直分布而论,SOC和TN含量在各区域各样地均以0-20cm土层较高,总体来看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TP含量则表现为分层不明显(昌江和三亚)或于60-80cm土层达到最高(五指山)。在所有区域各类人工林中,五指山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高,昌江相思树林的TP含量最高,三亚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低,五指山橡胶林的TP含量最低。研究还发现,三个地区所有样地的林下土壤C/N和N/P比值均可分为两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P普遍偏低,存在明显的氮限制。根据调查结果推9n,4,影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因素包括水热条件、地表凋落物积累、土壤淋溶强度及元素的周转率等,前二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聚集,而淋溶过强则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但较快的元素周转可以抵消淋溶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各类人工林林下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总体上因地而异,建议对于岛内人工林的C、N、P管理应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

  • 标签: 海南岛 人工林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