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措施对静脉的形成施以预防。参照组护理干预在其病情稳定后的1周后开始,即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护理,即为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从下肢静脉的形成的发生率、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评分两项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以偏瘫脑梗塞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采用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塞 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4.55%、护理满意度为9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8.18%、护理满意度为8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2、4.423、3.880,P

  • 标签: 脑出血手术 集束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21.7~2022.12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病人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各含25例的参照组(2021.7~2022.3,采取常规护理)与干预组(2022.4~2022.12,采取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的24.00%,P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21.7~2022.12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病人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各含25例的参照组(2021.7~2022.3,采取常规护理)与干预组(2022.4~2022.12,采取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的24.00%,P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静脉、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心接受手术的100例术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气压治疗,包括间断气压装置的使用,以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在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为8%;而在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为20%。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采用间断气压装置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推广气压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压治疗 神经外科术后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构建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干预。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及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构建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可加快血流速度,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高危患者依照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SCD六腔式阶梯序贯下肢间歇气囊加压装置感应抗血栓泵。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LT降低、APTT和PT时间延长,FI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4%(3/75),对照组15%(1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优。结论抗血栓泵可增大血流,降低了血液瘀滞,增加纤溶活性,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能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泵 妇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积极作用。 方法:在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 60 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常规组 ( n=30 )进行常规护理 ,康复 组 ( n=30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 护理,对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形成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 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康复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我院使用康复护理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作用效果明显,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下肢骨折 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患者就诊期间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其下肢静脉形成影响作用。方法:脑外伤患者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54例,分组以奇偶数,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分析。结果:下肢静脉形成率,两组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形成率低(P<0.05),患者恢复情况,观察组恢复指标项用时较短(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就诊期间,给予其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对其下肢静脉形成做到的有效预防,促进其恢复,效果良好。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外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后患者下肢静脉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260例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中西医结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卵巢囊肿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行临床对比研究,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围术期内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Caprini评分、深静脉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术后4日,观察组Caprini评分、深静脉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 标签: 微创手术 卵巢囊肿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下肢静脉的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研究筛选出2组一共120例下肢静脉的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研究,以平行对照法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最后对两组综合考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数据可见,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在术后并发感染症及护理满意度两方面考察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实施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出血 手术 早期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其术后下肢静脉(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结果:术后DVT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0.00%、10.00%,P<0.05;术后3d、5d以及7d的患肢肿胀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DVT发生率,并缓解患肢肿胀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DVT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实施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出血 手术 早期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静脉是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由于深静脉起病隐匿,不易察觉,往往在发病后才被发现,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危害.笔者对深静脉的发生病因、国内外流行病学、预防措施及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总结,望能对深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深静脉栓塞 预防 护理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静脉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大多是因为分娩、手术等应激引起血小板的反应性改变,酿成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之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血液淤滞,激活凝血过程而形成血栓静脉炎。本病来势较凶猛,常可留有后遗症或危及生命。经临床护理两例深静脉的患者,由于诊断明确,护理得当,两例均痊愈出院。1严密观察病情,为诊断提供依据1.1深静脉患者的体温观察:产后静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热、随着栓塞加重、毒素的吸收,患肢局部温度也可升高。并伴有下肢肿胀,当炎症得到控制后,体温才恢复正常。观察中要注意与奶胀及剖腹产术后体温反应机制相鉴别,注意产后体温及伴随的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免贻误病情。1.2询问病史,尽早查出诱因:产后深静脉患者大多有原发病灶。两例病人中,一例为剖腹产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原因可能为手术前粗针头静脉穿剌造成了静脉壁的损伤,加之妊娠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在静

  • 标签: 血液淤滞 粗针头 剖腹产术 高凝状态 静脉壁 术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