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口腔并非转移性肿瘤细胞定居的常见部位,但肿瘤远处转移至口腔则是其广泛转移的证据。在673例病例中,25%是肿瘤临床广泛转移的首发证据。23%的远处恶性肿瘤首先在口腔表现。颌骨,尤其是下颌骨较软组织更易受侵犯(2:1)。口腔附着龈是软组织最易受累及的部位(54%)。肿瘤是原发灶,男性为肺、肾、肝及前列腺,女性为乳腺、生殖器官、

  • 标签: 口腔肿瘤 非转移性 肿瘤远处转移 广泛转移 肿瘤细胞 肿瘤临床
  • 简介: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患者360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54例,涉及上颌窦提升手术86例,植骨术64例.按患者就诊顺序给每位患者编号,奇数患者为心理护理组,偶数患者为对照组,每位患者初次就诊心理护理前和心理护理后(术后24h)分别填写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dentalanxietyscale,MDAS)[1],评估患者牙科焦虑情况.MDAS由4个问题条目组成,每条目5个备选答案,分值1-5分,4题选项分数之和为MDAS得分,MDAS评分≥11分可诊断为牙科焦虑症.

  • 标签: 口腔种植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牙隐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4颗隐裂患牙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别采用活髓全冠修复(5颗)、根管治疗前即刻暂时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6颗)、大量调褂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25颗)、桩核冠修复(6颗)及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2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追踪半年-5年。结果:修复后的成功率84.1%,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隐裂纹的深度、隐裂纹涉及的边缘嵴数、牙周袋的深度均影响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牙隐裂,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人 牙隐裂 根管充填 牙周治疗 全冠
  • 作者: 韦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8-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南宁530022
  • 简介:为前牙缺失或缺损患者开展口腔修复治疗,不仅要关注患者牙齿使用功能的恢复,还要满足患者的美学需求。本文基于前牙美学修复出发,探究修复前牙的整体策略和细节,以提高最终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前牙美学修复;整体策略;细节
  • 简介:108例多生牙的临床观察分析邵,高光明,张苗苗,刘志杰一、发病率、发生年龄及性别差异笔者随机观察了6981例错患者,发现108例多生牙患者,约占1.55%,明显高于国外Stafnea医生在大量牙科病人中发现患病率仪为1%(1932)[1],这与多生牙...

  • 标签: 多生牙 临床观察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理功能 性别差异 口腔正畸科
  • 简介:研究目的:传统的审美标准和假牙选择流程提示我们患者的面型和前牙形态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该研究调查了脸形、上颌骨形态和前牙形态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我们采集了117名患者的脸形和上颌骨的三维数字化资料。我们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脊回归和Hausdorff距离等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脸形和牙齿形态之间存在微弱的联系.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面部信息并不能很好的预测牙齿的形态。结论:本文采用的描述方法揭示脸形和牙齿形态之间存在着微弱的联系.但该结果并不精确,不能用于临床。

  • 标签: 前牙形态 脸形 牙齿形态 审美标准 颌骨形态 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孕期妇女口腔保健宣教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4月妊娠后第1次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做孕期检查且怀孕期不超过3个月的孕妇3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口腔保健宣教)和对照组(未接受口腔保健宣教),比较孕妇接受与不接受口腔保健宣教5个月后的牙周与龋病情况。结果接受口腔保健宣教的孕妇较未接受宣教孕妇的牙龈指数、牙石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龋病的新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孕期口腔保健宣教措施可有效改善孕妇口腔健康水平。

  • 标签: 孕期 口腔保健 牙周疾病 龋病
  • 简介:目的利用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评估危险因素对慢性牙周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459例患者,应用危险因素评估软件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共分为5组(Riskl。Risk5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从Risk1组到Risk5组依次递增。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和牙周基础治疗,检查的指标为所有天然牙的近中颊、颊正中、远中颊和舌正中4个位点的PD和AL。在治疗后3个月、第1年、第2年、第3年时复诊,检查牙周指标,与基线比较并评价牙周炎症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得知,3个月时炎症明显改善(P〈0.05)。牙周炎症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恶化,并在治疗后第3年时这种影响比较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3年比较各组的PD和AL发现,Riskl和Risk2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sk5组与其他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因此将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等级。结论(1)本研究中危险因素评估软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患者的各个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预后判断,并帮助患者更好的认清危险因素的影响。(2)危险因素在牙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测牙周炎症的预后,其对牙周炎症的影响在治疗后第3年就表现出来,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危险因素 慢性牙周炎 Florida探针 预后
  • 简介:冠修复体与牙周组织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材料选择和冠修复体的设计对牙周组织健康起重要作用。牙周组织健康与正确的临床操作、良好的口腔健康维护关系密切。本文就冠修复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冠修复 冠边缘 粗糙度 牙体预备
  • 简介:本研究对100名正常藏族人的牙、牙弓大小进行了计算机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了藏族人牙、牙弓大小和部分指数的正常值和标准差,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族人的牙冠宽度和高度、牙弓各段宽度和牙弓全长男性大于女性,Pont′s前磨牙指数男性小于女性。与汉族人相比,藏族人牙冠宽度、牙弓长度和宽度较大,藏族女性的Bolton前牙比指数、Pont′s磨牙指数小于汉族女性。

  • 标签: 牙模型 正常 牙弓 测量学
  • 简介:共振频率分析经10余年的发展,在口腔临床中的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在口腔种植中用于科学客观地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基于共振频率分析原理生产的的三代商业化产品及在其在口腔中各个方面的应用、作用、临床实验室进展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共振频率分析 种植体稳定系数 种植体 骨结合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患者曲面体层片上的切牙影像失真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影像数据库中选取500例正畸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和头影测量侧位片,所有曲面体层片均采用咬合杆投照,分别从切牙牙体影像放大、缩小、牙根变短、根尖模糊等评价指标分析上下颌切牙影像失真的发生情况,在头影测量侧位片上测量中切牙根尖-对颌切牙切缘的距离,探讨切牙影像失真发生的原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500例患者中,切牙牙体影像正常者共417例,切牙牙体影像失真者共83例,影像失真发生率16.6%,其中切牙牙体影像放大17例、牙体影像缩小0例、牙根变短30例,牙根影像变短伴模糊36例。影像失真患者的根尖-切缘距离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7.18,P=0);影像失真患者的覆盖值大于影像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P=0)。结论严重牙颌面畸形如反、深覆盖是导致曲面体层片的切牙影像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全景 错 影像失真 体层域
  • 简介: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具有美观、逼真、耐磨等特点,巳被广泛用于牙体组织缺损的修复。PFM的制作工艺复杂,其修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临床医师的设计、牙体预备质量和技工的制作。有关PFM临床修复的文献报道较多,本文拟从技术加工的角度,对PFM返工件作回顾性分析,探讨PFM制作中医技交流的方式方法问题。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技工 返工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切概率(SAS9.13软件包)检验各相关因素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见于青少年。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单囊型术后复发率7.69%(3/39)、外周型复发率为40.00%(2/5)、一般型复发率为57.14%(32/5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术治疗29例,术后8例复发;刮治术治疗38例,24例复发;颌骨方块切除11例,3例复发;根治性切除22例,术后2例复发。不同术式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术式治疗的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设计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发病部位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适应证。不当的手术方案设计也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复发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特点。方法对1979—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经病理确诊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0~86岁,平均52.12岁;40~60岁年龄段为22例(64.71%);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居首位(70.59%);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35%、76.47%、47.06%。结论舌下腺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舌下腺常见的恶性肿瘤;首次正确选择术式,且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舌下腺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为2.80∶1;20~29岁(30.07%)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时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 标签: 颌面部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合并伤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特点。确定早期咬合的概念范围与定义,初步探讨诊断标准及防治方法。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17例病例进行检查,治疗的临床分析。结果:17例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病例包括前牙3例,前磨牙5例,磨牙9例,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牙痛,偶有咬合至某一个位置疼痛,有时定位不准确,检查偶有叩痛,经反复检查可查及咬合高点,但X线片检查牙体及牙周膜并未见改变,经调He治疗后1周内症状可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临床上确实存在单纯因咬合创伤引起的早期牙痛,仔细检查可查到咬合创伤点,但不能查到牙体及牙周组织的损害,在临床应引起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引起进一步的损伤,有关单纯性咬合创伤引起早期牙痛的发病原因及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咬合创伤性牙痛 诊断 临床分析 咬合调整
  • 简介:目的:探讨口底畸胎样囊肿临床病理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对2000年4月-2008年5月有详细记载的10例口底畸胎样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口底畸胎样囊肿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儿童,表现为活动的囊性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由于位于口底,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进食困难,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组织学观察该囊肿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外,还有呼吸道上皮和(或)胃肠上皮。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摘除,随访3-103个月无复发。在对患儿呼吸道无明显压迫等情况下,可以待患儿身体状况较好时行囊肿摘除术。结论:口底畸胎样囊肿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尽管系囊性病变,但对患儿影响较大。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处理,早期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口底 畸胎样囊肿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本研究通过与根尖牙乳头来源细胞(APDCs)相比,鉴定其中干细胞/祖细胞的放射学特性。方法:从新鲜拔除的具有未成熟根尖的人类第三磨牙中分离APDCs,运用神经球培养技术,制备含有大量干细胞/祖细胞成分的多能性细胞团。经1射线照射后,对牙乳头球形成细胞(PSFCs)和APDCs进行放射敏感性和硬组织形成能力分析

  • 标签: 乳头细胞 放射学 敏感性分析 根尖 人类 放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