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老年失眠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元阳亏损是老年失眠的重要原因。元阳由元气化生,可以温煦卫气,元阳亏损可影响卫气的运行,进而出现失眠;元阳亦可以温养心神,心神内守,夜寐则安。王平教授认为老年阳虚失眠当以培补元阳为主,辅以培补元气之品和和安神之类。

  • 标签: 王平 老年性失眠 阳虚 调补元阳
  • 简介:目的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h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时间在4.5-9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h、24h和7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thStroke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d和90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估神经功能,在溶栓后24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ThrombolysisinCerebralIschemiaScale,TICI)分级方法。结果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h后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vs1.0+0.71,P=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d),差异具有显著(P=0.04)。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62.5±27.23vs47.5±27.84,P=0.13)。患者90dmRS评分较7d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4±0.82vs3±0.82,P=0.09)。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静脉溶栓 扩大时间窗
  • 简介:目的:研究小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3例经小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肿清除率/d、住院时间、病死率与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7±2)d、平均住院时间(15±5)d,保守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18±5)d、平均住院时间(21±7)d;手术治疗组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结论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孔钻颅 尿激酶纤溶
  • 简介:一、概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llouccerebralmalformations,CCM)属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文献提供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统计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0.4%~0.8%,占脑血管畸形的10%-25%,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幕上多见,占70%~90%,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25%发生在儿童,男女发病率相同。

  • 标签: 脑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炎症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QualitySleep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肠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炎症肠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药物难治癫痫行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患者,分析病因与术后转归相关,着重分析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间歇期放电、发作起始及术后EEG特征。结果8例患者以获得性病因为主。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患侧显著;发作间歇期双侧半球呈现多脑区放电特征;发作起始EEG改变多为弥漫改变;术后复查EEG,1个月内以双侧放电居多,半年以上复查以患侧放电居多。结论头皮EE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 脑电图
  • 简介:2016年11月24日,缺血性卒中/TIA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基金终审答辩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答辩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主任王春雪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副院长、《中国卒中杂志》主编王拥军教授进行主席致辞并做题为《临床研究数据库管理》的精彩讲座。在讲座中,王拥军教授分享了临床研究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和高质量数据库的管理经验。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研究 研究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 数据库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后颅窝减压术(PFD)治疗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的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EBSCO、PubMed、EmBase、OVID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5年5月31日发表的文献。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86例,PFD治疗83例;PFD术后好转率为82.3%(95%CI74.2%~90.4%);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中,女性占62.9%(95%CI52.6%~73.1%)。结论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中,女性占大多数;PFD治疗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脑积水 后颅窝减压术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本文主要对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9~2013年手术治疗的49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其中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6例,复杂部分发作23例,20例行单纯病灶切除(A组),29例根据术中脑电监测结果,病灶及颞叶及/或内侧结构癫痫灶扩大切除术(B组)。结果采用Engel效果分级,A组中Ⅰ级为70%,Ⅱ级为20%,Ⅲ级10%;病理检查均为海绵状血管畸形。B组中Ⅰ级89.66%,Ⅱ级6.9%,Ⅲ级3.44%;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畸形,其中25例包括海马硬化,3例皮质发育不良。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结合术前及术中脑电结果,采用选择扩大切除癫痫灶,对控制癫痫更为有效。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可能存在双重病理改变。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畸形 颞叶 癫痫 双重病理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标准翼点入路、纵裂入路和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前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疾病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39例,经纵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5例。结果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经翼点入路手术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9例,经纵裂入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5例,联合入路的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入路及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有效且预后良好。根据不同的动脉瘤瘤体指向,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翼点入路 纵裂入路 翼点纵裂联合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68例,均行头部CT扫描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依据CT影像特点进行RotterdamCT评分。结果RotterdamCT评分2分2例,3分20例,4分10例,5分24例,6分12例。RotterdamCT评分3、4、5、6分患者颅内压分别为(20.60±6.07)、(28.50±2.99)、(33.17±1.37)、(40.67±2.06)mmH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tterdamCT评分与颅内压的相关系数为0.886(P〈0.05)。预后良好患者RotterdamCT评分[(3.08±0.49)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5.09±0.72)分;P〈0.05]。RotterdamCT评分与GO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CT评分与颅内压和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CT 影像学特征 颅内压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2009甲型(H1N1pdm09)流感大流行后,几个单价大流行流感疫苗通过快速程序被许可使用。发作睡病作为疫苗的副作用被发现,主要是在接受用欧洲的灭活纯化协议生产的AS03佐剂A(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感染野生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病毒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发作睡病的发病也在增加,这提示此种病毒抗原的作用在发作睡病疾病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进行了发作睡病背景简介,概述了流感疫苗制剂的不同类型,探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然感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疫苗 疫苗接种 发作性睡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5月收治12例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于发病12h内急诊手术。结果12例均完成手术治疗并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随访2~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4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超早期(12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先处理血肿初步减压,及时解除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可有效降低脑疝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超早期手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开展了操作简便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该技术创伤小,并发病少,但术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感觉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本研究比较分析经额部锥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经额部锥孔引流 小骨窗开颅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回顾对比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一侧MCA存在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包括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andstenting,PTAS)联合药物治疗者10例及单纯药物治疗者1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显示的血流动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1)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随访223.00d后病变血管血流速度改变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而PTAS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随访496.10d后支架治疗血管血流速度较治疗后1周显著增快(P=0.013);(2)最终随访时PTAS联合药物治疗组病变血管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42);(3)PTAS术后1个月病变血管血流速度下降,但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12个月病变血管血流速度与前一时间段比较显著增快(P=0.002,P=0.020)。结论(1)单纯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血管狭窄的进展;(2)尽管PTAS术后血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最终其血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TAS的血管重建作用远期有效。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大脑中动脉 血管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讨其相关联系。方法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LUTD)发生率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anxiety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卒中 下尿路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 膀胱活动度
  • 简介:创伤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不论国内国外TBI的发生率均相当高,研究文献报道美国每年约170万人遭受脑外伤,而中国TBI的发病率为67.38/10万人口,病死率约为30%[1]。尽管随着脑外伤治疗手段不断提高,已大大降低早期病死率,但是仍留有很高的致残率。TBI的严重后果包括运动障碍、知觉障碍、认知缺陷、语言障碍、外伤癫痫、人格改变等。

  • 标签: 颅脑外伤 注意障碍 外伤性癫痫 认知功能 电生理研究 TRAUMATIC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慢性阻塞肺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另选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以往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肺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评价方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病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临床护理 个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1病历介绍现病史:男,59岁,以“间断头痛、头昏1周,再发伴发作性意识丧失1次”之代诉于2015年12月25日入院。发病前1周,患者无诱因出现间断头痛、头昏,站立不稳,持续数十秒钟自行恢复。1天前再次出现头痛、头昏,伴有意识丧失倒地,持续10余分钟后神志清醒。醒后仍感持续头痛。当地医院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脑梗死。为进一步治疗,转诊至我院。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肝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