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明确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在评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n=261),依据ApoB/ApoA1比值的均值分为高比值组(n=125)和低比值组(n=136),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等指标,分析ApoB/ApoA1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B/ApoA1高比值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总胆固醇(TC)高于低比值组(P〉0.05),而ApoA1水平低于低比值组(P〈0.05),同时,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多于低比值组(P〈0.05)。(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逐渐升高,ApoA1逐渐降低,P〈0.05。(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人群的血管病变Syntax评分与ApoA1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与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呈正相关(r=0.47,0.51,0.62,0.66,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poB/ApoA1比值升高,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标签: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ApoB/ApoA1比值 SYNTAX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加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111.2±3.3)g/L比(99.3+4-3)g/L,P〈0.05],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1.4±39.7)μmol/L比(198.2±41.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增加[(43.8±7.1)ml/min比(39.0±8.8)ml/L,P〈0.05],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3.1±0.7)比(2.3±0.5)],血浆biT—proBNP显著下降[(11236.1+430.7)ng/L比(2215.3±950.2)ng/L,P〈0.05]。对照组上述参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应用rhGH和口服铁剂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 标签: 人生长激素 心力衰竭 贫血
  • 简介: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162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资料分为uA组、AMI组、SA组、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m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69、0.74,P〈O.05)。结论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型钠脑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在不同心肌再灌注疗法中的差异,以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13例AMI患者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组(n=74)和静脉溶栓组(n=39),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NT-proBNP水平在急诊PCI组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早期应用急诊PCI术较静脉溶栓治疗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血浆NT-proBNP水平对判断AMI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有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 心室功能
  • 简介:血浆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研究者们预测,高水平的肌钙蛋白(TnT)和N-末端B型钠酸肽(NT-proBNP)与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并进行了前瞻lI生流行病学调查加以验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社区人群中研究(the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ARIC)对无卒中的10902人的血浆TnT和NT-proBNP进行测定,并平均随访11.3年。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肌钙蛋白T 疾病风险 社区人群 N-末端 利钠肽
  • 简介: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改变。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A组)、2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B组)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及终止后1周测定外周静脉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并与2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C组)、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D组)及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B组惠者房颤发作时及C组患者GMP-140、TXB2和TXB2/6-K-PGF1α比A组患者房颤终止后1周和D组及对照组明显上升。A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浓度及TXB2/6-K-PGF1α与房颤发作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左心房内径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无论是器质性心脏病房颤还是孤立性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存在血小板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血小板α-粒膜蛋白质 内皮 血管 前列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