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15岁,主因间断胸骨后疼痛半年加重一天入院。查体:血压14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60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无紫绀及下肢无水肿。超声检查:肝脏位于左季肋部,脾脏、胃泡位于右季肋部,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房反,心室右袢,主动脉发自解剖右室,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二者呈平行排列。

  • 标签: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彩色超声心动图 CT诊断 左季肋部 胸骨后疼痛 收缩期杂音
  • 简介:2014年8月,ACC/AHA联合发布了题目为[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与治疗指南]的临床指南。近日,Todd博士重点提取了围手术期间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管理,并进行讨论,旨在为已经或具有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欲行非心脏手术时提供围手术期间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指导。全文发表在JAMA杂志上。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 围手术期间 非心脏手术患者 ACC/AHA 应用 临床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人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的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总动脉人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壁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增高,成年大鼠颈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并伴有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①3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0.1±2.5和79±8,显著高于12(6.7±1.4,64±8)和24个月龄大鼠(1.9±0.9,30±5),P〈0.01;②3、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张开角分别为(80±6)度、(110±6)度和(121±4)度,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的张开角都显著大于3个月龄大鼠的张开角(P〈0.01);③应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量与血管张开角变化呈负相关(r=-0.8089,r=-0.7560,P〈0.05)。结论无论在血管形态学还是在应力状态方面,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血管壁组织eNOS蛋白表达与大鼠颈总动脉应力状态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颈总动脉 一氧化氮合酶 应力 物理 张开角 大鼠
  • 简介: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管造影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肌筋膜激痛引起的慢性颈部疼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斜方肌患者随机分为5组,1组在激痛注射生理盐水,2组在人体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3组在中上斜方肌(E)注射生理盐水,4组在E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5组在E和斜方肌下部进行0.5%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F),对比五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主、客观疼痛程度。结果五组患者治疗前的主、客观疼痛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5组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均较其他四组患者轻,其次为4组患者、2组患者,1组、3组患者的主、客观疼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肌筋膜激痛引起的慢性颈部疼痛患者多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疗效确切。

  • 标签: 肌筋膜激痛点 慢性颈部疼痛 利多卡因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anerialswitchoperation,ASO)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withintactventricularseptum,TGA/IV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ASO的TGA/IVS患儿72例,依手术时年龄分为3组:I组年龄≤7d,Ⅱ组年龄7~14d,Ⅲ组年龄〉14d。回顾性分析各组术后围术期并发症、早期死亡、中期死亡及再次手术干预等情况。结果各组患儿在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膈肌麻痹、肺不张、肾功能衰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0-8%(8/26),11.1%(3/27)及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共61例出院患儿,随访率为91.8%(56/61)。3组各有1例因术后肺动脉狭窄需再次手术干预,3组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Ⅱ组患者均无中期死亡,Ⅲ组中期病死率为6.7%(1/15)。结论TGA/IVS患儿ASO术后早期病死率仍较高,中期预后好;手术年龄不是TGA/IVS手术时机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时机 预后
  • 简介:心肌梗死后浸润于缺血坏死区域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早期通过酶解作用分解梗死组织,在炎症中晚期通过旁分泌作用加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血管新生过程,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进程。然而,心梗后早期炎症反应过度,会导致原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降解,引发梗死区膨展、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张、乃至室壁瘤和心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组织修复 单核/巨噬细胞 靶点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