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在北京市农村社区分析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及老年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2014年5~10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30个行政村/居委会符合条件的2122例常住老年人,采用《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对该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慢性病发生情况,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慢性病分析指标。最终纳入1836例,合格率86.5%,年龄60~92(69.4±6.8)岁,其中男性713例,女性1123例。结果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64.1%vs35.9%,P=0.000),总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为慢性疼痛,高达23.9%。女性患有≥2种老年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9.2%vs10.5%,P〈0.01)。通过老年健康综合评估,入选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14.9%、13.2%和29.1%。51.3%老年人患有老年综合征。结论通过开展社区老年健康综合评估,能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检出率,发现重要的老年综合征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病 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n—stentchronictotalocclusion,ISCTO)病变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技术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ISCTO135例的临床、介入手术资料及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总结PCI治疗技术及经验。结果PCI病变成功率93.2%(136/146),病例成功率94.1%(127/135)。单纯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coronaryangioplasty,PTCA)23例(17.0%)。再次置人支架112例(83.0%)。置人的112枚支架中药物洗脱支架94枚(83.9%)。具有支架内闭塞时间超过6个月、绝对性闭塞、闭塞部位呈刀切状、有分支发出、闭塞长度在15mm或以上、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在45。或以上特征的ISCTO病变较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病变PCI成功率降低(88.2%与97.4%,89.7%与98.3%,81.8%与98.0%,82.9%与97.1%,87.8%与98.6%,86.2%与97.7%,P〈0.05)。8例患者10处病变PCI操作失败,其中导丝不能通过ISCTO病变7处,球囊不能跨越病变2处,开通血管后发生无复流1处。术中发生心室颤动1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均处理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9.0%。临床随访4~78个月,造影随访72例(53.3%),发现心绞痛复发23例(17%),靶血管重建16例(11.9%),心脏性猝死4例(3.0%)。结论ISCTO成功PCI因素包括合适的手术时机、适当的手术器械选择及术者的经验及决策。手术难度虽大,但一旦成功,患者将明显受益。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支架 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ECP)对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3例CHF行PCI术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随机分为EECP组和药物治疗组。EECP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做EECP8周,药物治疗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6min步行距离及Tei指数。结果两组6min步行距离(m)(589.00±47.17、556.00±48.17)及Tei指数(0.38±0.11、0.45±0.12)与治疗前(465.50±41.80、467.75±40.76,0.57±0.12、0.56±0.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可提高女性CHF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缺氧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图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脏室壁心肌具有电异质性,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产生的一个正常存在的电生理现象,并且发现异常增大的跨壁复极离散度是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主要基质,也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1]。T波峰-末间期(Tp-e)已证实可作为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2]。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临床意义 比值变化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 简介: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的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指标.

  • 标签: 低钾血症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CHF
  • 简介: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教育的效果。方法回顾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对型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后的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60%,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教育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中进行高血压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控制该疾病,因此,值得加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宣传力度。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社区 慢性病防治 探讨
  • 简介:目的评价美托洛尔治疗中国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至2012年7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收集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760例患者。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RR=1.23,95%CI:1.15~1.32,P〈0.001);联用美托洛尔可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WMD=-5.94,95%CI:-6.83~-5.03,P〈0.0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5.81,95%CI:4.86~6.76,P〈0.001);但同时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RR=10.17,95%CI:3.92~26.37,P〈0.001),主要包括胸闷、乏力、头晕、双下肢水肿、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但会使不良反应增加,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以做进一步的评价。

  • 标签: 美托洛尔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73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非心衰组),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将心衰组分为QRS时限〈100ms组(n=271),QRS时限100ms-119ms组(n=108),QRS时限≥120ms组(n=94)三个亚组。比较心衰组、非心衰组之间QRS时限、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比较心衰组三亚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LA、LVEDd的差异,分析QRS时限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较非心衰组QRS时限明显延长(101.45msvs.94.95ms,P=0.000)、LA明显增大(39.73mmvs.31.07mm,P=0.000)、LVEDd明显增大(51.88mmvs.43.54mm,P=0.000)。心衰组三亚组之间LVEF、LVFS、LA、LVEDd有显著差异(P〈0.05),且QRS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与LA、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及衰竭心脏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QRS时限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象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作为病例组,按1∶1病例配对,选取同期内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除外与感染有关的疾病,所有对象对本实验均知情,并同意配合实验。方法①设计脑梗死危险因素调查表,对两组进行如下调查既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吸烟史。②选择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及吸烟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脑血管病患者各14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既往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冠心病史比较,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老年脑梗死各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吸烟及冠心病与脑梗死不相关(P>0.05),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47,2.28,2.18,2.01,P<0.05~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可作为老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干部呼吸病房的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资料,比较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氧情况,并对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急性加重发生、进行夜间吸氧护理。结果急性加重期氧气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昼夜动脉血氧分压在2:00、8:00、14:00、20:00均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症状多在7~12d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吸氧,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是有益的。

  • 标签: 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老年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慢性肾脏病(CKD)是公认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我国成人CKD的患病率已达10.8%[1]。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心血管疾病(CVD)成为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管钙化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理表现,血管钙化导致的死亡率约占终末期肾脏病(ESRD)总病死率的30%左右[2]。动脉中层钙化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主要类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动脉中层的主要成分,

  • 标签: 中层钙化 血管钙化 肾脏病患者 终末期肾脏病 进行性恶化 公共健康问题
  • 简介:目的:研究风心病慢性房颤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29例风心病伴或不伴慢性房颤的病人在行二尖瓣置换术时,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定左、右心房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AERP)及右房内和房间的传导时间.结果:风心病慢性房颤组左、右心房AERP比窦性心律明显缩短(P<0.05),左、右心房各部分的AERP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即存在明显离散性;慢性房颤组的右房和房间传导时间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和缩短刺激右房高位间期时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心房各部位AERP的差异反映了其AERP的离散性,而AERP的离散性在房颤的诱发和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房颤 心房有效不应期 风心病 心外膜标测 对比研究 AERP
  • 简介: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左卡尼汀组同时给予5%GS250ml加左卡尼汀3g静脉滴注,1次/d,共15d,然后口服左卡尼汀1g/次,2次/d,共15d。结果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60.0%(P〈0.05),左室收缩功能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肉碱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功能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具有一键优化功能的心脏起搏与不具一键优化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并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一键优化”功能分为“一键优化”组(n=10)和“超声优化”组(n=9),于术前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3个月分别行一键优化及超声优化评价CRT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一键优化与超声优化的最佳优化房室(AV)间期(131.00±7.40msVS134.00±15.80ms)及最佳优化心室(VV)间期(18.50±9.50msVS17.00±13.60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定期随访,发现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经优化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除BNP术前及术后3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结论有一键优化功能的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不亚于常规超声心动图优化的CRT,且一键优化功能方便、快捷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方便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一键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瘀血证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瘀证作为自变量,超声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血瘀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明显增大,心脏射血(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和超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 超声指标 临床关联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起病前多有头部外伤,高血压等病史。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但仍有3%~37%的复发率[1,2]。本文CSDH106例均运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其中对照组56例,观察组50例,对比其术后的复发率并评价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4月份作为研究的时间区间,共选择该区间来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碘胺酮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量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量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胺酮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