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一线孕期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孕期护士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对孕期护士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我们把宜兴地区二、三级综合医院两所临床一线的孕期护士44人,以问卷调查方式,采用德若伽斯编制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定,统计每一位孕期护士心理测评因子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及治疗,两个月后对原有测试阳性者进行复测。结果临床一线孕期护士SCL-90总分为127.61±33.31,总均分为1.41±0.37,阳性项目数为26.68±20.48,阳性者为8例,占总数的18.2%;对44名孕期护士各因子分进行统计,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敌对、其他等5个因子得分异常。心理干预后阳性受检者降至3例,干预率达62.5%。结论临床一线孕期护士通过心理健康调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经心理干预后能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孕期护士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总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诊治的56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诊时表现为异位痛29例(52%),无痛性21例(37%),非典型胸痛6例(11%)。误诊8例(14%)。结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的认识,观察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是减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误诊的关键。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四年实施新法复苏,儿科医生提前进产房,儿、产科密切协作抢救946例高危新生儿与未实行新法复苏抢救的563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法组复苏成功率为95.2%,其中生后5分钟、10分钟分别为80.9%、14.4%;旧法组复苏成功率为76.9%,其中5分钟、10分钟分别为43.4%、50.1%.新法组仅需A步复苏者851例,B步35例,C步8例.ABC三步为894例,占94.5%.新法组并发症及多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1.8%、31.7%.旧法组分别为84.5%、50.1%.两组在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及多器官损伤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X2分别为115.7、74.5、50.3,P均<0.01).新法组窒息病死率为3.92%,旧法组为10.9%,丽组差异显著(X2=4.73,P<0.05).结论: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苏 抢救 新生儿 窒息 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床边血液灌流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毒鼠强中毒1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血液灌流治疗后患者血液毒鼠强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脑电图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意识转清及抽搐停止时间分别为(24.4±6.6)h、(48.6±26.5)h和(1.9±0.7)d、(17.9±10.2)d,均P〈0.05。结论: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效果确切。

  • 标签: 血液灌流 毒鼠强 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癌咳嗽患者。随机分组方法单双数编号法。100例患者分为化疗组和化疗+中医组。化疗组常规接受化疗治疗;化疗+中医组在化疗组化疗基础上接受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研究评估(1)咳嗽缓解率、咳嗽治愈率;(2)毒副作用发生率;(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评分、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化疗+中医组对比化疗组咳嗽缓解率、咳嗽治愈率更高,X2检验差异显著,P<0.05;(2)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相似,X2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3)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评分、生存质量相似,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化疗+中医组对比化疗组咳嗽症状评分、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t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效果确切,对改善咳嗽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益,且不增加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苏黄止咳胶囊 肺癌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肾绞痛是门、急诊常见病症,我们观察了肾绞痛时应用曲马多及哌替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于下.

  • 标签: 曲马多用于 用于肾 绞痛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法,提高DKA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5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0例,治愈率94.1%;死亡5例,死亡率5.9%.结论:DK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一旦确诊,积极补液、补钾、小剂量胰岛素及去除诱因等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治愈率 小剂量胰岛素 死亡率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AD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以疼痛(胸痛、腹痛、肩背痛及下肢痛)为首要症状者26例,高血压24例,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18例。结论:AAD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重视患者对疼痛性质的描述,掌握AAD临床特点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疼痛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群体急性砷化物中毒的临床特点与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16日本院收治34例急性砷化物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出院。结论:及时诊断、及时足量使用特效解毒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对症处理和早期器官功能支持,注意内环境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有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预案,是提高群体中毒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 标签: 水污染 砷化物 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肠镜下治疗方法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91例小儿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分布、大小、切除方式、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等特点。结论大肠息肉为小儿便血的主要病因,行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并且可以及时安全的行息肉切除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tate)、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8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原发病、治疗及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94.4%)、肝脾淋巴结肿大(77.8%)、外周血细胞减少(〉61.1%)、肝功能异常(88.9%);经针对原发病及采用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后3例治愈,6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发生VAP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VAP中治愈12例,死亡10例。结论:ICU中VAP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VAP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在开腹胆囊切除术者占60%,腹腔镜胆囊切除者占23%;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肝总管;胆管横断伤占60%.结论: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对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胆道损伤类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修复胆道损伤、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急救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均在12h内症状缓解,1.5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5±1.5)天,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应以预防为主,及时诊断和亚甲蓝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亚甲蓝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传统鼻饲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诊治的12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血栓发生在妊娠期,8例发生在产褥期;3例合并肺栓塞,1例死亡;经过溶栓等治疗,11例预后良好.结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妊娠期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产时使用止血药、有妊娠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以超声为首选,早期抗凝治疗是主要及有效方法,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高危因素的围妊娠期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

  • 标签: 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高危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血栓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14d后、28d后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记录凝血功能中APTT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订值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对机体的危害及控制胰腺感染的措施.方法:将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二组.A组:未继发胰腺感染组,B组:继发胰腺感染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B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25.29±6.12)与A组(12.83±2.4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对机体的危害非常大,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防治胰腺感染.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 SAP 临床资料 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