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素全身显像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显像表现,并与对应的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核素全身显像阳性率为91.1%(82/90)。多发病灶者占93.9%,主要分布于肋骨、胸骨、脊柱和盆,其中热区(浓聚区)病灶占87.0%,热区与冷区(减低区)共存病灶占13.0%;单发病灶者占6.1%,分布于肋骨、颅骨、髂骨、股骨。X线、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4.1%(25/39)、94.9%(37/39)、97.4(38/39)。X线与CT和MR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显像诊断阳性率与CT和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显像、CT和MRI联合诊断阳性率为100%(39/3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全身显像阳性率高,结合MRI或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颌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造釉细胞瘤,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5例病灶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下颌体部、2例位于上颌。多房型6例,其中3例呈肥皂泡状、3例呈蜂窝状。性房间隔可完整或不完整。单房型5例。5例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11例病灶均可见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7例病灶可见囊壁周围骨质缺损,无硬化缘;2例穿破邻近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侵及上颌窦,5例侵及下颌管。6例病灶呈均一囊性密度,4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术后10年复发病例呈囊实混杂密度。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造釉细胞瘤 颌骨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
  • 简介:目的:评价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在肿瘤患者肋骨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核医学科行SPECT/CT融合显像并经随访明确诊断为肿瘤肋骨转移的21例患者共42个病灶,以及明确诊断为肋骨损伤性病变的12例患者22个病灶,病灶对侧的正常肋骨作为对照,测定SUVmax,采用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转移组SUVmax平均值为24.05(SD=11.84),对照组为5.25(SD=1.63),损伤组为13.71(SD=5.61),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肋骨病变(转移、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最佳诊断阈值为7.96,灵敏度为95%;肋骨病变中,肋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阈值为20.45时其灵敏度为57%,特异度为91%。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中SUVmax值可作为肿瘤肋骨转移的辅助诊断依据。

  • 标签: 肿瘤转移 SPECT/CT 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目的:建立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中氨基聚醚(Kryptofix2.2.2)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经过碘铂酸盐试剂预处理的硅胶G板为载体,将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供试品溶液和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点于薄层板上进行显色。结果: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的圆或圆环;供试品溶液中如有氨基聚醚(2.2.2),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圆或圆环。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中氨基聚醚(2.2.2)的快速检测。

  • 标签: 氨基聚醚(2.2.2) 18F-FDG 18F-FES 18F-FLT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瓣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瓣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瓣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瓣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瓣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瓣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瓣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量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早期乳腺癌患 者共107 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7 月~2020 年 6 月。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 54 例行改良根治术、 观察组 53 例行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本中失血量差异。结果: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 院及引流量均明显较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术中出血量
  •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显像有优势。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距下关节内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院10余年来,采用经皮钢针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距下关节内骨折,经156例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治疗前后X线平片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跟的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互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 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 影像学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急3个月,近1周外院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结节,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盆腔淋巴结肿大,双侧髂骨、骶尾骨多发结节状病灶,考虑转移,遂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

  • 标签: 骨显像 结节状病灶 盆腔淋巴结 硬结节 双侧髂 骶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