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40例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CT诊断)与对照组(X线平片)各20例,评价两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特点。结果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0.0%(诊断准确个数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95.0%(诊断准确个数为19例),x2=4.3290,P=0.0374。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影像学特点显著,P<0.05。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对其中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CT诊断更与手术结果相符,操作简便且诊断准确率高,影像学特点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X线平片 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在检查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46岁,在一星期内进行腕关节X线检查和MR检查。MR成像仪的为0.3T场强,处理含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结果25例临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50个腕关节中,X线发现14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的表现,MR发现45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的表现。MR检查一共发现156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而X线平片只发现18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检查中发现月骨是最容易受累的骨头。在检查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的病变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分析,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01)。MR的成像还可以清楚的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增强MR可鉴别关节积液与血管翳。结论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腕关节病变,如骨质侵蚀等,MR比X线检查更优越,倘若X线检查不能发现临床怀疑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行MR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腕关节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与CT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98个关节有阳性发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比较阳性关节检出率及阳性关节不同病变X线与CT显示情况。结果CT检查对阳性关节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90.8%高于80.6%,P<0.05)。阳性关节不同病变显示,CT显示尿酸盐结晶、痛风石、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关节积液等病变比例均高于X线检查(77.6%高于0.0%,85.7%高于40.8%,88.8%高于46.9%,73.5%高于59.2%,57.1%高于0.0%,P均<0.05)。结论X线与CT均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诊断检查方法,但与X线相比,CT阳性关节检出率及不同病变显示率高,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 标签: X线与CT比较 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CT、MRI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接受诊治的30例(42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进行X线、CT及MRI检查,对检查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最为接近,其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为92.9%,明显高于CT检查的76.2%和X线检查的57.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价值高于CT及X线检查。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与CT检查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8例,入院后均接受X线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48例患者中,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54.16%(26/48),高于CT检查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查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可判断病情的进展情况,但在早期病变诊断中易漏诊,此时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佳。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 线 CT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2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摄取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片,与此同时,对患者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图像对患者牙槽骨改变的判断的组间一致性,以此评价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图像,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能帮助临床诊断发现患牙的病变细节,诊断一致性明显更高(100.00%vs78.57%,P<0.05)。结论数字化X线数字化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一致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化X线 影像后处理技 牙周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和超声波检查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X线对患者尿道、膀胱以及输尿管中下部分的诊断有效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对输尿管上端及肾脏结石的诊断准确度明显优于X线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超声检查这两种方式对于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各具优势,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 超声检查 泌尿系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型臂X光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93例98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在G臂下实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男38例,女55例,平均年龄78.3岁(65岁-93岁)。观察术前术后1天VAS评分、每节椎体的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满意度和相邻椎是否存在新发骨折的随访。结果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别是6.8±1.8和1.9±0.6,差异有显著性(P<0.05)。93例获得随访,平均18月(2月-38月)。疼痛缓解满意度95%;骨水泥注入量4.5±1.2ml,椎体高度恢复到原高度的80%;5例发生了骨水泥漏,均无灾难性症状。结论G臂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比C臂下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防止骨水泥的泄露。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 G型臂X光机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也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医学影像已经成为临床患者诊治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影像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关键,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处理处理技术,且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且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技术领域。本文将针对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医学影像 X线影像 后处理技术 应用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X线及CT诊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我院发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60例,均实行胸部X线及CT诊断,对两种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CT检验中空洞的出现率(21.67%)大于胸部X线检测(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验中小结节征的出现率(88.33%)大于胸部X线检测(8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验中大片实变影的出现率(88.67%)大于胸部X线检测(83.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结合肺结核中使用胸部X线及CT检验时会出现一定的特殊性,如空洞,小结节征,大片实变影等,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诊断病人的情况,其中CT检验的特征检出率大于X线检验,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肺结核 胸部X线 胸部CT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与X线片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对比分析。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并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胸腹闭合性损伤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采取X线诊断的50例胸腹闭合性损伤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A组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准确率是92.0%,显著高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心脏损伤、肝脏损伤、脾胃损伤以及肺部损伤的检出率依次是80.0%、88.0%、82.0%、84.0%,均高于B组的64.0%、66.0%、66.0%、6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X线片相比较,采取多层螺旋CT对胸腹闭合性损伤进行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对心脏、肝脏损、脾胃以及肺部等不同部位损伤的检出率也更高,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胸腹 闭合性损伤 CT X线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和腹部X线进行检查,最后以手术证实作为肠梗阻的基本标准。进而比较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肠梗阻当中结果的吻合度和临床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在梗阻原因、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方面的吻合度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测的舒适度和图像清晰度方面显著优于X线,但其操作难度低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患者更具临床价值,同时在影像方面也更加具有特征性,能够更好的确定其梗阻程度、原因以及发生部位,并且为患者后续的治疗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肠梗阻 腹部X线平片 多层螺旋CT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90例患者依次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空洞、卫星灶、支气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和少量胸水的检出率均比X线胸片检查高(P<0.05),误诊率和漏诊率比X线胸片检查低(P<0.05)。结论在诊断肺结核中,低剂量螺旋CT技术的符合率较X线胸片检查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低剂量 螺旋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中青年妇女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经病理证实患有恶性乳腺肿瘤或良性乳腺疾病。采用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系统进行患者乳腺检查。结果A组特异度为67.03%、灵敏度32.97%;B组特异度71.04%、灵敏度28.96%,P>0.05,无统计学意义。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患者特异度为89.68%,灵敏度为84.07%,正确率87.12%。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能及时发现乳腺病,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青年乳腺癌 全数字化乳腺X线 摄影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CT、MRI三种诊断方式下对糖尿病足的病变诊断结果。方法选择30位糖尿病足病患,均给予X线、CT、MRI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式下糖尿病足典型病变表现的诊出率差异。结果CT与MRI在血管壁钙化、骨端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神经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的诊出率上显著高于CT诊断。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足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方式,为保证检出效果可考虑通过CT、MRI进一步明确病变类型。

  • 标签: 糖尿病足 影像诊断 检出率
  • 简介:目的:评估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以下简称FISH)在诊断不同部位发生的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究其在泌尿系统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前景,并初步探讨将其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史以监测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368例泌尿外科疑似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采用FISH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分析该检测在不同发生部位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尤其是对于血尿患者的肿瘤筛查以及在膀胱癌随访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采用FISH检测诊断不同发生部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膀胱癌、肾癌、输尿管癌和前列腺癌)时,其对于血尿标本的诊断灵敏度高于非血尿标本(P〈0.05)。(2)采用FISH检测诊断不同病理分级、分期的泌尿系统肿瘤时,其对于高级别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尤其对于血尿标本呈现出较高的诊断灵敏度(P〈0.05)。(3)在最终确诊为膀胱癌的156例患者中,有45.51%(71/156)的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肿瘤复发,而FISH监测膀胱癌患者复发的阳性检出率为57.75%(41/71)。(4)采用FISH法随访监测156例最终确诊为膀胱癌的患者,诊断血尿患者在随访中复发的灵敏度高于有泌尿系统肿瘤病史患者的灵敏度。结论:(1)FISH检测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浸润程度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在诊断高级别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具有重要价值。(2)FISH检测可用于监测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尤其应加强对血尿患者的随访。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 血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椎转移瘤中实施X线平片、CT及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间9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分析总结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测效果。结果患者实施MRI检查对胸椎、颈椎、腰椎、骶椎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与X线平片、CT检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患者实施MRI检查对软组织肿物、椎管损伤、病理性骨折检出率及病灶内容总检出率与X线平片、CT检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脊椎转移瘤中实施MRI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平片、CT检查效果。

  • 标签: 脊椎转移瘤 X线平片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X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7例肩胛骨骨折患者,Ⅰ组采用X线检测法对患者进行诊断,Ⅱ组采用CT联合X线法对患者加以诊断,根据临床手术结果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7例病患中肩胛骨骨折伤处共计139处,Ⅰ组诊断中共计86例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合,一致率为87.63%,Ⅱ组共计97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一致率达到100%,两组诊断一致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T联合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有效确认患者肩胛骨骨折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诊断 肩胛骨骨折 X线 CT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3例6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62髋早期ANFH中,Ⅰ期25髋,Ⅱ期37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4.1%、62.9%及100%。结论: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X线和CT。

  • 标签: 股骨头坏死/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