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而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越发显著的互相影响联系性;2型糖尿病属于发生率极高的代谢性病症,会受到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而改变其机体作用机制,肠道菌群可以反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进展研究方面展开了综述形式的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相关性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并被确诊为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聚集患者2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同时进行末梢血血小板手工计数。比较两组在15min、30min、60min时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在15min、30min、60min时的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逐渐降低,呈现不稳定状态,而手工血小板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则无明显变化。结论EDTA-K2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检测指数假性减少,临床上可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代替EDTA-K2抗凝剂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避免因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造成的误诊。

  • 标签: EDTA-K2抗凝剂 血小板假性减少 枸橼酸钠抗凝剂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份——2018年1月份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0例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未开展综合预见性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为开展综合预见性护理期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评分,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评分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高出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观察组治疗期间遵医行为依从率达到97.89%较比对照组92.63%的依从率有持有爱,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可有效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积极配合医嘱,同时患者对护理各项评分也明显提高,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近似自然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将含10%HCVRNA阳性血清的接种液和HepG2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再加含新生牛血清、地塞米松、胰岛素及硫酸亚铁的维持培养液,置32℃、5%CO2条件下培养,以后每3~4d传代一次,定期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RT-nested-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RT-nested-PCR法检测发现在接种病毒后第4~16天的细胞标本中可检测到HCVRNA正链,接种病毒后第4~24天的细胞标本则可检测到HCVRNA副链.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蛋白(NS3)能在第4天检出.结论:HCV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可望用于HCV吸附肝细胞机制研究及疫苗中和试验.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体外感染 HEPG2 细胞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得时、诺和锐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来得时+诺和锐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详细整理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90%比对照组27.59%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来得时与诺和锐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2型糖尿病 来得时 诺和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额脂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经治疗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是其首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降血脂作用,效果较好,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治疗分析
  • 简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为1%~2%,胎儿病死率达26.5%。我院收治2例该病患者孕前均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病史,均成功分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血液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诊断 人类
  • 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53 BCL-2/BAX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腔唾液腺外,消化道黏膜、胰腺、肝脏和胆道也存在大量外分泌腺,亦可出现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相应临床表现。干燥综合征胃肠道受累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1,2。卟啉病是一种因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缺陷引起的以腹痛、皮肤损伤、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3,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根据血红素主要合成部位分为红细胞性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肝卟啉病,后者又分为急性间歇性、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隐匿型卟啉病4。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更是罕见。下面就临床中发现的2例SS合并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选择的20例病例给予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观察期3个月,观察期间监测FPG、P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PBG和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不增高(P>0.05)。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HbA1c,使治疗达标,减少低血糖风险,减轻体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艾塞那肽 2型糖尿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3例,分别给予专科常规护理、专科护理+运动护理干预方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糖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相近,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FBG、2hP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住院期间开展运动护理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平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护理干预 血糖水平 影响
  • 简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softpartsarcoma,ASPS)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深部软组织,也可出现于眼眶、舌、女性生殖道、肺和胃等处。但原发于骨者极少见。以往常以ASPS命名,现认为发生于骨者以骨原发性腺泡状肉瘤(primaryalveolarsarcomaofbone,PASB)命名更恰当。本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部分患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但易经血液途径转移至肺和脑等处,患者预后较差。为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院确诊的2例PASB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 标签: 骨肿瘤 腺泡状肉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观察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特点。方法对3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30例无糖尿病肾病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两组在年龄、病程、BMI、HbA1c、CRE、FBG、2hC肽、SDBG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DN组每日总胰岛素量、ACR、2hPG、空腹C肽、MBG、LAGE、MAGE、MODD均大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血糖水平高,餐后血糖升高显著,血糖波动大。

  • 标签: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血清AMH、LH、FSH、E2检测结果分析,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例不孕不育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2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患者血清AMH、LH、FSH、E2水平进行临床诊断的判别。结果观察组患者AMH含量为(5.44±1.32)ng/mL,对照组则为(2.59±1.28)ng/m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排卵期的LH、FSH、E2水平分别为(4.52±1.87)mIU/mL、(7.41±6.36)mIU/mL、(74.58±30.22)pg/mL,对照组则对应为(11.32±1.96)mIU/mL、(32.54±20.22)mIU/mL、(175.62±44.83)pg/m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血清AMH、LH、FSH、E2检测,其中,AMH升高,LH、FSH、E2水平则较低,对临床诊断具有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不孕不育症 血清抗缪勒管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 促卵泡成熟激素 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00例T2DM患者(T2DM组)、400例高血清铁蛋白非糖尿病(non-diabetesmellitus,NDM组)患者和400名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血清铁蛋白和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空腹胰岛素指标在T2DM组与NDM组、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铁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在T2DM组、NDM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当T2DM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292.5mg/L时,其诊断T2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2%和91.6%,曲线下面积为0.82,血清铁蛋白与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相比,显示出与疾病间更好的风险关系。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T2DM的高风险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将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有利于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血糖波动及血管并发症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出在2015年11月到2018年5月这一段时间之中我院接收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并凭借12个星期之中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与12个星期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施行分组,比照两组患者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1组(HbA1c即6.5%-9.0%;SDMG>2mmol/L)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即25.00%,大于甲2组(HbA1c即6.5%-9.0%;SDMG<2mmol/L)患者的11.76%,P<0.05。乙1组(HbA1c>9.0%;SDMG>2mmol/L)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33.33%,大于乙2组(HbA1c>9.0%;SDMG<2mmol/L)患者的18.75%,P<0.05。甲1组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25.00%,大于乙2组患者的18.75%,P<0.05。结论血糖变异性即不会为HbAlc所予以影响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一大产生的要素,为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血糖波动性施行准确的评测与把握,对把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与进展来说尤为关键。

  • 标签: 血管并发症 2型糖尿病 关联性 血糖波动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分两组后予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加以控制,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7年的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本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结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患者长期缓解率为88.24%;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接受治疗前;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急性反应水平均优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才,P<0.05。结论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率,为患者获得更佳的预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18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说教式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型健康教育,比比较两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各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各项指标变化统计。结果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较开展活动前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较开展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病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而强化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患者的各项改善较说教式健康教育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更好,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更好,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