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11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传统组采取传统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方法;美容缝合组采用可吸收线无损伤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方法。就两组产妇伤口渗血量、平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甲级愈合率、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美容缝合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美容缝合组产妇伤口渗血量、平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伤口渗血,减轻产妇痛苦,缩短缝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甲级愈合率,降低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临床对比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8日~2018年1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阳性率心律失常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阳性41例(82%),对照组检测出阳性26例(52%)(P<0.05)。观察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14例、室性早搏成对1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22例、房性早搏成对12例、短阵室上速12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房性早搏单发22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短阵窦性停搏17例;对照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2例、室性早搏成对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6例、房性早搏成对2例、短阵室上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单发7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短阵窦性停搏5例(P<0.05)。结论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价值,更能反映出患者心律失常、冠脉缺血等情况,从而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行性感冒预防治疗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我校医院流行性感冒爆发案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流行性感冒爆发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防治策略间隔时间疫情控制能力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流感防治策略间隔时间流感疫情控制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51,P=0.033),结论越早采取流感防治策略,越能有效提升流感疫情控制效果。因此,一旦患者患上流行性感冒,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加大对易感染群体健康宣教力度,拓宽疫苗接种覆盖范围,以防止流行性感冒进一步蔓延。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和诊断必要性可行性,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怀孕12周至22周大于35岁高龄孕妇1625例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对筛查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孕妇及新生儿随访,从而分析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和诊断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1625例高龄孕妇发现存在血清产前筛查高风险者为61.8%,低风险者38.2%;和NT筛查高风险7%;其中拒绝羊水穿刺和NIPT孕妇495例,拒绝羊水穿刺接受NIPT筛查750例,接受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有380例,经妊娠结局随访观察准确性可以保证。且高风险孕妇NT、NB、NIPT筛查结果均存在着不同程度异常情况。结论对高龄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并进行诊断结果,是减少出生缺陷最有效方式,建议高龄产妇首选羊水穿刺,其次选择NIPT筛查,而NT、NB筛查和血清筛查仅作为参考辅助指标,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 标签: 高龄孕妇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儿科护理中80例不安全因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自身因素31.43%例,医疗设备15.71%例,护理人员37.14%例,通讯因素10%例,其他因素5.71%例。结论在实践中,护理人员在照顾孩子必须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急诊护理后,护理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偏瘫患者肢体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颅脑外伤 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有45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着积极影响,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废液排放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64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废液排放护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都为32例,对照组应用单根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观察组应用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对比两组废液排放率、预冲时间、残余气泡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废液排放率残余浓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预冲时间、残余气泡检测结果评分均短(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在血液透析废液排放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废液排放率,缩短预冲时间,提高残余气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废液排放 血液透析 护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脂溢性脱发中医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92例脂溢性脱发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配方治疗和中医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药配方治疗脂溢性脱发患者,并给予患者中医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毛发生长。

  • 标签: 脂溢性脱发 中药配方治疗 中医饮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小切口手术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2016.3.20~2017.3.20期间我院收治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将7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6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甲状腺大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将两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美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美观满意度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临床疗效比甲状腺大切口手术更加优越,并发症少且术后切口美观度高。

  • 标签: 甲状腺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大切口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空心螺钉和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62例后踝骨折患者电脑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空心螺钉治疗,观察组采取支撑钢板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和活动范围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后踝骨折患者术后一年踝关节功能评分(93.64±1.10)分高于对照组,背屈范围(21.22±1.38度)、跖屈范围(42.51±3.26度)、内翻范围(21.34±2.59度)以及外翻范围(27.56±2.28度)均更大(p<0.05)。结论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较空心螺钉更加有效。

  • 标签: 空心螺钉 支撑钢板 后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发生原因,分析预防肿瘤内科风险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1月到2017年5月该院肿瘤内科发生护理风险事件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结果50例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外渗24例,跌倒磕碰16例,医院感染7例,自杀3例。其中以化学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较多,需要护士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护理风险事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护理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CT表现,提高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5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CT诊断中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5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0例、甲状腺癌患者15例、甲状腺腺瘤患者10例以及甲状腺囊肿7例。结论通过分析不同患者CT表现,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有助临床治疗提出合适方案。CT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鉴别分析起着积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影像学诊断 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CT、MRI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MRI检出率高于CT,且差异有统计学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检测中MRI诊断准确性更高,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有较高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78例年轻恒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通过改良三联抗生素糊剂对根管进行消毒,并用IrootBP覆盖在根管内釉牙骨质交接位置,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74%)明显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79%)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年轻恒牙行以牙髓血管再生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对牙髓再发育有利,且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年轻恒牙 牙髓血管再生治疗 疗效
  • 简介:从医学检验、药剂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现状中存在问题,阐述了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必要性,并且对精选实验考核内容.更新实验考核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分析化学 实验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对腹膜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5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B超诊断结果于病理检查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B超对腹膜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腹膜后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数量最多,交界性肿瘤患者数量最少,肿瘤直径最大为57cm,肿瘤直径最小为6cm,24例患者肿瘤直径在20cm以上,17例患者肿瘤直径为10——20cm,15例患者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肿瘤直径在10cm以上患者,均对周围组织及器官造成压迫并导致其发生移位;B超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肿瘤患者数量为20例,略少于病理检查或手术结果21例,检出率分别为35.71%和37.50%;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或手术结果均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为33例,检出率均为58.92%;B超检查结果显示交界性肿瘤患者数量为3例,略多于病理检查或手术结果2例,检出率分别为5.35%和3.57%,P均>0.05.结论在对腹膜后肿瘤患者诊断中,B超诊断准确率虽然尚未达到100.00%,但是已经具有较高准确率,一般情况下能够应用其进行临床诊断,若B超不能够给予准确诊断,则应及时给予患者病理诊断,以避免延误患者进行治疗最佳时间。

  • 标签: B超 腹膜后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疹临床特点,根据小儿麻疹病症原理提出预防措施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小儿麻疹患者66例,在临床中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来分析小儿麻疹疾病特点。结果小儿麻疹以4-5月龄患儿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以面部出疹和发热为主,66例患儿中,42例患儿有麻疹类疫苗接种史,占63.64%;18例未接种疫苗,占27.27%。结论在小儿麻疹预防方面,需要加强小儿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同时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从而有利于降低小儿麻疹发病率,其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麻疹 预防 医院感染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 ]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分析 ,对不合理中成药处方进行归类和总结,及时进行公示和整改,促 进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月— 2018 年 12月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随机抽取 200张,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等方面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2017-2018 年两年共计点评中成药处方 4800 张 ,其中 不合理处方为 346 张,占点评处方数 7.21 %。 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 北京市卫计委关于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通知发布,促使我院加大中成药处方点评力度,加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促进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

  • 标签: [ ] 中成药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医务人员针刺伤现状,促使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方法根据汇总我院临床科室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上报206例针刺伤事件,并进行分析。结果206例针刺伤事件中80.1%为护理人员,且均为女性;低年资工龄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比例远高于其他工龄组;最容易发生针刺伤事件关联操作分别为处理针、拔针、回套针帽、手术;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低年资工龄医务人员是针刺伤发生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可减少针刺伤事件发生。

  • 标签: 针刺伤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