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Keller手术治疗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前对母外翻畸形的评估,从切口的设计、近节趾骨的截骨方式和截除量、跖趾关节两侧力学平衡的矫正和术后的康复等几个方面改良Keller手术。2005年至2009年,采用此改良Keller术式治疗母趾外翻36例(62足)。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获得相应资料,对母趾畸形的矫正程度、疼痛症状的改善及行走功能的恢复等进行充分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3年,疗效优46足,良11足,可3足,差2足。总优良率达92%,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Keller手术方法治疗母外翻,尤其是重度外翻畸形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症状,恢复行走功能,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外翻 改良Keller手术 跖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0年3月收治的3例晚期青光眼患者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3例患者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瘤患者行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78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9例,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对照组(39例,应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80.38±10.12)min、术中出血量(16.43±7.05)ml、手术切口长度(3.38±1.17)cm、住院时间(4.03±1.21)d,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较之于对照组(28.21%,11/39),P<0.05。结论 将改良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可观且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美容效果满意度(45例,73.77%)、手术时间(294.32±12.35min)与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度(60例,98.36%)、手术时间(121.35±3.98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显著,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美容
  • 简介:摘要:目的 经典七白膏及改良处方美白功效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方法 在豚鼠紫外线造模基础上,分别对豚鼠背部进行经典七白膏和改良处方七白膏给药,再对经典七白膏和改良处方七白膏的美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以后,经典七白膏组和改良处方七白膏组均与模型对照组有差异,在对黑色素含量方面和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数量方面都低于模型组,改良处方对豚鼠血清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较经典处方好。结论 经典七白膏及改良七白膏均有美白功效,且改良组在对酪氨酸酶抑制上优于经典组,即改良处方在黑色素生成方面的抑制作用强于经典组。

  • 标签: 七白膏 改良处方 美白 酪氨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瘤治疗中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用价值。方法:此项研究中共选取104例甲状腺瘤进行对比实验,遵循随机原则采取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52例患者,前者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后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表明,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的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明显较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瘤患者而言,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不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各临床指标均明显有所改善,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改良 小切口 甲状腺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8月-2022年10月接收92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评价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VAS评分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改良式盆底重建术的35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患者,做好术前肠道及阴道等准备及个体化心理支持;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出院教育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盆底血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2.06±1.22)d,住院(7.26±1.34)d。均康复出院。随访12个月,无补片侵蚀、感染、脱出和复发病例。结论对接受改良盆底重建术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改良盆底重建术 盆底器官脱垂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兰店市中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256例,其中行改良Muller术192例。结果192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评价住院时间为7天。随访3个月至6年,术后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湿疹样皮疹明显好转,无残留静脉曲张。3个月后切口痕迹消失,无复发。美容效果很好。结论采用改良Muller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练,疗效确切。能够满足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腿部的美容要求。

  • 标签: 静脉曲张 点刺放血或血栓 挤压 七号线缝扎 血管 下肢Muller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10-01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开展的改良二孔法LA63例患者(改良二孔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三孔法LA(三孔组)62例进行比较。结果改良二孔组6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三孔法或开腹阑尾切除术。腹壁上只有两个戳卡孔(10mm或5mm)和一个针孔(1.8mm)。手术操作时间:改良二孔组(48.16±19.34)min,三孔组(47.36±18.63)min;术后自行下床活动时间:改良两孔组(17.56±10.56)h,三孔组(17.67±11.09)h;住院时间:改良两孔组(4.19±1.42)d,三孔组(4.32±1.36)d;术后镇痛药使用:改良两孔组7例,三孔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两孔法LA对某些类型的阑尾炎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改良两孔法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神经外科病人采用改良方式的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另对53例采用传统方式的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观察脑脊液性状、常规生化等结果。结果大多数病人在经过腰池持续引流治疗,病情得到好转,改良方式发生并发症更少。结论改良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可试用于神经外科。

  • 标签: 神经外科疾病 持续腰池引流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优点以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使用改良缝合方法225例,其中上腹部手术120例,下腹部手术105例,急诊手术56例。结果225例病例中其中5例患者由于肥胖出现脂肪液化,另外4例患者由于急诊手术,腹腔感染重,出现切口感染导致切口裂开,二期缝合后愈合。其余均为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缝合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后脂肪液化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在基层医院中使用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 标签: 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下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小切口 甲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式坐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与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7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采用改良式坐位,选取同期采用常规体位分娩的6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坐位能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坐位 第二产程 自然分娩 母婴健康
  • 简介:苏木素-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haematoxilingiemsaacidfuchsin,HGF)通常应用于骨髓活检的塑料切片。但由于普通塑料包埋的Hemapun865剂在室温下聚合时引起强烈放热,使组织和细胞内的各种酶活性遭到破坏,无法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且塑料包埋组织较硬,对切片刀要求高。本科将HGF染色用于骨髓活检的石蜡切片,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骨髓活检 石蜡切片 HGF 染色 改良 GIEM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