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PFNA对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情况等;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手术时间为55-14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72.2±7.8分钟,术中出血量在80-250ml之间,平均为157.2±10.8ml,术后发生不良事件5例,主要包括3例心力衰竭,2例肺部感染,住院时间为7-19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7天;根据Sanders对上述患者的髋关节进行评分优20例,良9例,差3例,患者在愈合后均未出现严重髋部疼痛或跛行的现象出现。结论PFNA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32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3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者15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4.63%,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血压控制、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出血 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2-01
  • 简介: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清学Rh(D)阴性表型汉族人群的分子背景。方法37份常规血清学试验检测出的Rh(D)阴性江苏汉族人,采用PCR-SSP检测RHCE基因和RH(D)基因;并对存在RH(D)基因的个体进行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的测序。结果37例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26例无RH(D)基因。存在RH(D)基因的11例中,3例为RH(D)和RHCE基因发生互换,6例为RHD(K409k)(第9外显子1227G〉A),1例为弱D15型(第6外显子845G〉A),1例为RH(D)*711delC(第5外显子711位碱基缺失)。结论一定比例的血清学阴性Rh(D)人群并非真正的Rh(D)阴性,即表达弱D抗原。提示对血清学Rh(D)阴性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RH(D)阴性 RH(D)基因
  • 简介:软骨损伤及滑膜组织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突出的增殖特性和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等优点,SMSCs被视为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颇有希望的种子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MSCs的分离纯化、基本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SMSCs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免疫调控 种子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HB下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的1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术后HB下降程度,比较不同骨折分型与HB下降是否相关。结果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HB明显下降,其与骨折类型并无相关。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导致HB下降明显。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天,故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出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59-0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个体化康复措施,康复周期为3个月。结果两组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都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与康复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康复的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采用综合性个体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优化其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指导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历来不乏关于腰椎失稳的研究,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的"腰椎失稳"定义是由Stokes和Frymoyer于1987年提出的:脊柱运动节段(functionspinalunit,FSU)的刚度下降,生理载荷下脊柱运动节段的位移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致出现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和不能忍受的疼痛。生物力学试验证明,腰椎运动节段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腰椎节段性失稳。

  • 标签: 关节突关节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方法对近年临床上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以及生物工程修复等。结论对于早中期的治疗,中医、中药疗法疗效较好,手术治疗常用于晚期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仙人掌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情况的研究。方法选择健康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和仙人掌汁对两组进行喂养,观察两组大鼠在12周后出现心血管疾病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比例明显更少发生率比较(p=0.026<0.05)。结论仙人掌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仙人掌 治疗情况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用针刀治疗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山西省一○九医院对193例疝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分别应用药物治疗、局部阻滞及针刀治疗,观察其疼痛治疗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比较,针刀治疗慢性疼痛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及局部阻滞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5、6.081,P=0.016、0.014)。结论应用针刀治疗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疼痛 手术后 对比研究 针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究四川西南地区(成都、德阳、绵阳、雅安)1000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分析人们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常见降高血压药物了解情况。结果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在群众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认识情况不同。均数之间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70岁年龄段人群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情况优于30-50岁,70-90岁年龄段人群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了解情况。结论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可能与年龄、患高血压情况,知识文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 标签: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基层战士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特征,为部队更有效地预防感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580名武警某部基层战士,对其入伍后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一般卫生习惯、就诊及防治意愿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病密度较高的感染性疾病是流行性腮腺炎0.76/100人年、其他感染性腹泻0.59/100人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0.52/100人年、流行性感冒0.48/100人年、麻疹0.24/100人年、风疹0.21/100人年、水痘0.14/100人年。新入伍战士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密度较高,发病密度随军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战士发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发病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曾患病人群的就诊率为52.50%,未患病人群有25.72%表示若患感染病则愿意就诊。87.50%表示愿意接种疫苗,6.20%表示若疫苗免费就接种,6.30%表示担心有副作用不接种。84.65%的人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但能够按5步洗手法洗手的仅占17.14%。【结论】武警新人伍战士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密度较高,是感染性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被调查对象缺乏对疫苗接种的正确认知,急需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提升战士对感染病的认知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标签: 武警 战上 感染性疾病 发病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我院救援医学专业学生急性中毒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2013年3月-6月,我们在整合和优化三部教材中的急性中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2010级30名救援医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为2组进入临床实习:一组基于案例实习(跟踪式实习组,15人),以实习科室遇到的中毒病例为起点,顺时或逆时追踪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获取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另一组采用传统转科实习(轮转式实习组,15人),以实习科室遇到的中毒病例为起点和终点,获取患者中毒的病历资料。期末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1)整合后的授课内容和课时分配得到优化,2013年学生的期未理论考核成绩(分)好于2012年学生[(88.1±5.8)比(79.3±12.8),P〈0.01]。(2)2013年两种实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显示,跟踪式实习组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分)高于轮转式实习组学生[(79.1±6.9)比66.2±6.7)分,P〈0.01]。(3)对基于案例学习的跟踪式实习教学法的问卷调查,师生满意度分别为95.3%和93.3%。【结论】优化急性中毒教学内容有利于改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基于中毒案例学习的跟踪式实习对于提高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中毒 基于案例的学习 优化教学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脱矿方法酸蚀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最佳存活条件.方法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mm×5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酸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酸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酸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矿,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酸蚀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

  • 标签: 柠檬酸 根面处理 细胞定植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预防前置胎盘状态引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注射引产,对照组患者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注射引产。结果实验组引产后出血量为(30.55±7.82)ml,对照组引产后出血量为(274.72±114.02)ml,P<0.05。结论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预防前置胎盘状态引产术后大出血有良好效果,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前置胎盘状态 子宫动脉 栓塞 引产术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究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6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64例患者中56例患者成功得到保守治疗,其他8例患者转入手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手术切除烂尾后4到8天出现肠扭转,2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胃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1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空肠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该加强患者的观察,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高烧不退、腹痛、腹胀加剧以及腹膜炎等及时转用手术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肠梗堵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