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ESWL治疗的8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开展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41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结石排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且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的结石排净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WL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结石排净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急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 05月 -2019年 05月,将该期间来我院的 45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抗生素及补液治疗,给予治疗组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给予急性肠炎患者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临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山莨菪碱 抗生素 补液 急性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进行的两种造瘘口护理方法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进行的66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乙组采用了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理念的新型护理方法,比较预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乙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出现频率下降,身体健康恢复速度更快。乙组患者满意度高于甲组。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的伤口愈合,并能起到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造瘘口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比较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及康复指导治疗在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实践中的适用性。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者总数102例,实验开始时间为为2020年2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A组(51例)、B组(5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而后B组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A组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及康复指导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为适宜的治疗手段。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指导 早期脑卒中 偏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患有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的治疗当中,藿香正气水与藿香桂枝汤的不同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7 月收治的 200 例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接受藿香正气水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藿香桂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整体疗效远好于参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的治疗,藿香桂枝汤的应用效果更好,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外感夹湿型感冒 藿香正气水 藿香桂枝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有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的治疗当中,藿香正气水与藿香桂枝汤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7月收治的200例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接受藿香正气水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藿香桂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疗效远好于参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感夹湿型感冒患者的治疗,藿香桂枝汤的应用效果更好,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外感夹湿型感冒 藿香正气水 藿香桂枝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与氟西汀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氟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使用TESS量表对患者的治疗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二周,其汉密尔顿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文拉法辛缓释剂 氟西汀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时间段内诊治的4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纳入钢板组21例、置换组21例。即钢板组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置换组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钢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置换组则为10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置换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钢板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不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等状况,可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 人工关节置换术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探究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酥松性锥体压缩骨折的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62例于2019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酥松性锥体压缩骨折(OVCF)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均匀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锥体成形术(PVP),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效果更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t=37.10;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原理(χ2=0.87;P<0.05)。结论 在重度骨质酥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患者治疗上,经皮椎体形成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首次下床时间,但存在较高的骨水泥渗漏风险,要求术中密切关注骨水泥注入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锥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锥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