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架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收诊的6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实施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仅为3.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破裂颅内动脉瘤 并发出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消化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共选52例病人,通过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狭窄,观察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病人满意度。结果52例病人均一次手术置入成功,成功率为百分百,且病人治疗后满意度为96.15%,而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1.54%。结论消化道狭窄病人,通过内镜下指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治疗扩展狭窄部位,术后并发症较少,取得良好满意度,临床上可进一步扩展。

  • 标签: 消化道狭窄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疗养康复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舒适护理)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组25例。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疗养康复中护理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率。

  • 标签: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 舒适护理 康复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究护理干预对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共选取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各44例,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A组79.55%,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出血形成血栓的病患给予护理,分析护理体会。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患使用髂外动脉带膜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进行治疗之后,给予病患微创腔内治疗。结果本项研究中将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患,病患的股动脉血栓皆是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病患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手术中使用股动脉切开造影、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病患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经过治疗与护理病患皆已康复出院。结论于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出血形成血栓的病患而言,需要给予全面、精心的护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观察能力、操作技能都会对病患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推进病患的恢复进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 血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泪道再通管治疗慢性泪囊炎,鼻内管阻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泪道再通管支架手术植入治疗,再通管支架留置3~6个月后取出。结果38例除2例泪道探通及泪道扩张手术失败改为其他治疗方案,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有效率90%。结论泪道再通管支架植入术可用于治疗鼻内管阻塞、慢性泪囊炎。

  • 标签: 泪道再通管支架 慢性泪囊炎 鼻内管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球囊扩张与植入覆膜支架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取2015年4—10月于我院采取植入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2016年2—8月于我院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值、胃镜介入治疗次数、平均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3、6个月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近似(P>0.05),术后12个月有效率为78.6%明显低于对照组97.6%(P<0.05)。治疗前两组LESP值与LESR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ESP值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ESRR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23.8%(P<0.05)。结论胃镜下球囊扩张与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各具优势,对于中老年患者首选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覆膜支架治疗虽然能获得理想的远期效果,但内镜介入治疗率高,增加医疗费用开销。

  • 标签: 胃镜下球囊扩张 覆膜支架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予以护理延伸服务对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所收治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192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延伸护理服务,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服药的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且MACE的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临床患者予以延伸护理服务,将服药的依从性提升,将MACE的产生率降低,对预后效果予以改善。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本院神内二科的40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0例和观察组(优质护理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护理满意度两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0名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法。结果据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统计,患者的视力改善效果理想,复发概率是13.33%。结论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长期预后效果理想,患者的视力改善状况较好,复发概率低。

  • 标签: Enterprise支架 辅助弹簧圈栓塞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 动脉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方式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患者的主、客观以及X线的表现,根据Jaki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优秀,6例良好,88.89%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来说,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好的疗效。

  • 标签: 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以及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31/40)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以22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220例患者总计346枚支架完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以及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将CAG结果作为对照,显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1.93%、96.55%、91.11%、90.63%。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情况,通过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手术前后对照性分析,并评估脑血流灌注改善及认知功能改善的一致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超声诊断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无症状患者72例,分别对患者术前进行蒙特利尔评估量表测评,同时对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以观测大脑前循环大脑中动脉(MCA),记录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22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3个月内于上级医院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3个月对患者再测评。对比分析MoCA评分改善情况,MCA血流速度及PI改善情况。结果(1)MCA术前血流速度(43±7cm/s)对比术后血流速度(93±6cm/s),P<0.01;(2)MCA术前(PI0.68±0.12)对比术后(PI0.98±0.13),P<0.01;(3)MoCA评分术前(22.6±2.9分)对比术后(27.4±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动脉狭窄不仅造成大脑前循环灌注减低,同时也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支架术后两者均明显改善。两者具有相关一直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支架 脑血流灌注 搏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采取围术期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系统化护理作用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整体效果。方法以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均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系统化护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40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数字编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20例。对照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踝关节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预后。

  • 标签: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 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对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类手术配合的特殊性,总结术中与术后护理方法,及时预见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升主动脉置换 全弓置换 降主动脉支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与PTCA支架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采用康复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36%(9/55)明显低于对照组43.63%(2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63.38±4.72、33.52±2.37、15.58±2.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02±3.29、21.61±2.16、10.63±2.3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TCA支架术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康复护理 PTCA支架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阿托伐他汀对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的患者98例,随机编号并分组,单数组为观察组49例,双数组为对照组49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术后均进行如下处理给予静脉滴注肝素、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结束后即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肱动脉基础内径(D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舌下含硝酸甘油的肱动脉内径(D2)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O浓度均升高、EL、Hs-CRP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行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应积极推荐服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