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中对品管圈活动开展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儿科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其均接受静脉药物治疗,在此期间实施常规静脉药物配置;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儿科患者100例为实验组,在此期间,其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中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对比2组静脉药物配置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可减少护理人员出现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的几率,对患者的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保证。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结果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均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临床表现,逼尿肌活动低下(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结论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病因,现阶段对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逼尿肌活动低下(DU) 下尿路症状(LUTS)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门诊外科就诊秩序,营造舒适、整洁、安全、流程明畅的医疗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方法应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门诊外科环境的管理,制定不同阶段的明确要求和实施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按标准执行。结果门诊外科就诊环境洁净,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标识醒目,取用方便快捷,有效地提高了门诊外科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结论培养医护人员自律性,纠正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有效改进门诊外科就诊环境,提升医院窗口整体形象。

  • 标签: 5S理论 病房环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率。方法对2016年2月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利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原因,提出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2016年6月对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得出本科室体温单缺陷率降低,体温单书写缺陷率由活动前的51%下降到15%,目标达成率为92.3%,进步率为70.6%。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率中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体温单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职业倦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降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 标签: 管圈活动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95例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惠迪(美沙拉嗪肠溶片,佳木斯鹿灵制药生产)一日3次,每次1g。治疗组予中药方剂(黄柏10g、黄连10g、木香15g、地榆10g、白芍20g、白头翁15g、当归10g、白术10g)随证加减,1日3次,每次200ml餐前服用。同时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剂量同对照组,7天为1疗程,28天后复查肠镜。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改良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期 中重度 中药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器械及耗材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效果。方法探究样本都是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来本院进行手术病例中选取608例,以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时间前后进行分组,参照组314例,实验组294例。比较手术器械与耗材具体管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无论在手术器械与耗材准备方面的不完善率上,还是在耗材管理方面均优于参照组,同时呈现出P<0.05情况,存在分析价值。结论在管理手术器械及耗材准备工作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实现了手术器械与耗材准备方面的不完善率降低,侧面改善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全体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器械 耗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品管圈活动联合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给予品管圈活动联合风险管理,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有关知识掌握评分、有关病例书写质量评分分别为(91.62±5.62)分、(93.59±6.95)分,与对照组产妇的(76.85±8.24)分、(72.62±6.36)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产妇(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联合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风险管理 产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率。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6月组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间物品归位、术中手术间整洁等的作用。结果有形成果手术间物品管理不规范的次数由47次降至23次,目标达标率114%,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患者满意度提高。方法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率,提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值得在手术室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间物品 管理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能够有效提高疼痛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 疼痛管理质量 相关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应用于牙周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6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固定义齿治疗,B组给予活动义齿治疗。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变化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在患者治疗满意度上,B组为95.83%,明显比A组的66.67%高(P<0.05)。结论对于牙周病患者,给予活动义齿治疗效果优于固定义齿,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牙周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方法由NICU医生和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展开前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由之前的医护人员洗手总执行力57.20%上升到75.4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从性,同时还能提升医护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NICU 手卫生应从性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标本采集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一系列流程的实施和品管方法的应用,采用标本不合格率和圈员的成长值来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我科血液标本的采集和管理效果。结果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质量缺陷主要是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管使用不当、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采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总体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04%降到活动后的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和团队凝聚力等有所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促进圈员们的成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神经外科护理评估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4月17日选取本院在职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院内组建品管圈小组并确立主题,分析本次纳入的16名活动前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低下的原因,针对其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贯彻实施,措施实施后二次评估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提出有效措施对本次品管活动所起到的效果进行巩固。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与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品管圈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评估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调动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护理评估系统起到规范作用,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护士护理评估能力,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室包装内差发生率。?方法通过组圈、选定主题、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将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运用于包装工作中。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包装内差由0.29%降低至0.078%。无形成果显示,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力、自信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还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 标签: 品管圈 消毒供应室 包装内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ICU患者分为均等2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应用品管圈活动。就两组患者护理人员合作能力评分、患者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品管圈组患者护理人员合作能力评分、患者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护理人员合作能力和患者依从性均提升,可更好开展护理工作,解决护理问题,预防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减轻失禁性皮炎程度,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患者 失禁性皮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患者50例为试验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根据品管圈活动方案,对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期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周期为6个月。结果经品管圈管理活动后,试验组支气管哮喘有效控制率为80.00%,完全控制率为52.00%;对照组分别为62.00%,22.00%,且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遵医嘱用药情况、疾病复发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较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护士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支气管哮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好一满意”活动在结肠造口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永久结肠造口患者120例,根据护理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由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造口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护理指导,由造口专科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造口自理与造口康复比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总生活质量量表、功能量表、症状量表、症状子量表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好一满意”活动在结肠造口病人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康复情况,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ldquo 三好一满意&rdquo 活动 结肠造口 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7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使用止痛针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8~10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疼痛知识知晓率及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医生疼痛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疼痛爆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肿瘤患者 爆发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