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11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7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精神、躯体功能、心理功能PSD、独立性LID、总量表)。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87.14%)显著低于护理组(98.57%),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WHOQOL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 简介:摘要创伤外科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属于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病死率、致残率,且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精神障碍属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发症的一种,对患者恢复效果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会给护理带来不便。本研究主要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因素和精神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以此来为其早期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相关因素 精神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44例患者,按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心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在采取差异性治疗干预后,研究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较差,通过音乐疗法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促进意识恢复,有利于其身体健康。

  • 标签: 音乐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强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2月—6月老年科收治的老年病患者入组,2~4月,进行试调查,入选对象56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HAMD调查,5~6月再次入选对象60例(不包括之前预调查的对象),纳入观察组,强化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对比不同时间段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复查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出院前、复查时HAMD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会持续到出院后,强化心理干预可有助于减轻抑郁表现。

  • 标签: 老年病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精神病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其用药依从性评估为完全不依从,根据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依从率为72.73%,观察组总依从率93.18%,两组统计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用药依从性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进行全身麻醉实施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对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本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2000台全麻后手术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1000台实施常规护理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1000台实施PDCA循环护理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比率为8%,而观察组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比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后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神经精神症状的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全麻手术 神经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文化在医院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从笔者医院精神科选取40位护理人员、200例入院治疗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经过临床护理文化建设并合格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以护理人员素质考评、护理质量考评、精神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指标,评价护理文化建设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经过临床护理文化建设后,其素质水平、护理行为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有了积极促进作用,并且观察组精神科患者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生活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还能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文化 精神科 工作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奥氮平组(40例)和利培酮组(40例);8周后用阴性及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奥氮平组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能较好的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介绍精神科门诊的基本要求和通讯设备的配置、导诊流程,要求精神科导诊护士熟悉各类精神疾病症状的表现,导诊时做到心中有数;了解病人家属的心理,取得家属的配合;加强安全管理,避免导诊中出现意外事件;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做好门诊病人家庭护理有关知识的宣教。

  • 标签: 精神科 门诊 导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10月,入选90例,抽到1号签对象46例纳入对照组,抽到2号签44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支持治疗。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AS评分高于干预前,两组SDSS低于干预前,观察组GA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破坏物品、暴力行为发生率分别为6.8%、9.1%低于对照组30.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大体状况,减轻社会缺陷。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支持性心理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该医院门诊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份1799张门诊精神药品处方,按性别、年龄分段的处方量及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799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中,涉及药品14种,氯硝西泮使用量居多,男性大于女性,大多数药品利用指数≤1,仅艾司唑仑、硝西泮利用指数大于1。结论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第二类精神药品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幻觉、妄想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言语性幻听、争论性幻听、被害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差距,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幻觉、妄想症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幻觉 妄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药物依从性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40例加强药物依从性治疗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在服药依从性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三项指标评分上,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PRS评分、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依从性干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药物依从性 首发精神分裂症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哌罗匹隆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哌罗匹隆与齐拉西酮口服治疗,观察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哌罗匹隆与齐拉西酮组在有效率、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均好,不良反应轻。

  • 标签: 哌罗匹隆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干预措施和治疗结局。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的伴兴奋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例数为89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实施综合治疗,对两组伴冲动、激越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结果作观察分析。结果治疗2,4,6周后实验组PANSS、MOAS、GG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综合治疗干预对于伴冲动、激越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将其症状被控制的时间缩短,改善其治疗结局。

  • 标签: 激越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治疗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100例患者按照单双号数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MECT治疗,观察组给予MECT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MS-RC评分和WCS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MECT联合rTMS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

  • 标签: MECT联合rTMS治疗 偏执型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责任制管理在社区精神病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方法用“随机法”将246例精神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予以社区责任制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管理满意度(96.7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在社区精神病患者随访中实施社区责任制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责任制管理 精神病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2例,分析其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46例患者。结果观察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出院时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迟钝、抑郁、精神状况、激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著高于对照组,(95.65%)>(71.74%),(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83%)>(78.26%),(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促进病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体心理干预8周。应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NS评分均下降,SSPI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状况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