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单左侧20例,单右侧6例,双侧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

  • 标签: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62例,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一疗程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与平均住院时均优于常规组,即*P<0.05,**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作用。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肾中真阳是维持人体所有机能活动运转的动力,是人体阳气生化之源头,是机体生命之根本。肾中真阴是一身阴气的来源,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一旦阴气调控作用遭到破坏,出现精血津液无以聚形,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精血津液亏损到了一定程度则无法充血脉、调脏腑,导致机体阴阳失衡。中医认为肿瘤是痰淤、寒滞和瘤毒停留于机体而引起的积块。这是一个由于阳虚无法化气,导致阴气凝聚成阴毒的病理过程。阳虚无以化,参与了肿瘤出现、发展和转归的整个过程,是导致疾病出现的根本原因。本篇主要对“阳化气,阴成形”与肿瘤形成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阳化气 阴成形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12~2013.12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x2=4.082,p<0.05,提示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骨科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川崎病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要点,提高川崎病治疗中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13年川崎病合并血栓形成患儿的护理。结果经早期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结合细致的临床护理,5例患儿治愈,无明显后遗症,1例患儿发生猝死。结论川崎病合血栓形成的患儿有猝死风险,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严谨、细致的护理对这些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川崎病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喉癌患者术后肺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有效预防。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耳鼻喉科其他疾病手术患者分组比较,评估喉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及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根据喉癌患者特点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干预。结果喉癌组患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有一例确诊肺栓塞。结论喉癌患者术后也有较高的发生血栓致肺栓塞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预防血栓形成,及时发现与救治,可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肺栓塞 喉癌术后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术后病人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后使用中医护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138例外科术后形成DVT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69例采用中医护理作为观察组,另69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治疗对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t=-0.071、0.141,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明显减少(t=-5.926、-10.771,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对术后形成DVT病人展开护理,可有效减缓病人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使用。

  • 标签: 外科 术后 DVT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引起临床对骨科手术医源性操作形成假性动脉瘤的重视。方法回顾1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患者踝部包块消除,切口愈合,血管通畅。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因及时积极处理,形成假性动脉瘤后早期易误诊,一旦发现,建议早期行手术探查处理。

  • 标签: 距骨骨折术后 假性动脉瘤 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患者平均年龄(52.5±13.5)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手术。分析(1)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变部位。(2)对比正常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确率。结果(1)5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位于左侧27例,右侧21例,双侧2例。主要位于下肢近端静脉(40例),下肢远端静脉10例。急性者36例,慢性者14例。(2)正常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存在明显差异。(3)以手术为金标准,彩超诊断出4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诊断为股静脉血栓,手术显示为左髂外及股静脉血栓,诊断正确率为9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独特的优越性,可早期发现、诊断急慢性下肢静脉血栓,对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下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预防对策的临床分析。方法针对我院1998年9月—2006年1月的骨科卧床患者(n=985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2月—2016年6月的骨科卧床患者(n=1065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治疗组根据2006年1月份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采取综合预防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肺动脉栓塞症(PTE)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后(手术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指导早期康复锻炼、卧床期间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2例(5.27%),肺动脉栓塞症5例(0.51%),死亡3例(0.30%)。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基本、物理、药物)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1.13%),肺动脉栓塞症1例(0.09%),死亡1例(0.09%)。两组病例在DVT的发生率、PTE的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仅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在DVT的发生率、PTE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综合预防组。

  • 标签: 骨科 卧床 深静脉血栓 基本 综合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我科对2008—2010年收治的18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静脉复通,下肢局部水肿消退。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循证护理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同时,为护士的学习、工作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指明了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 标签: 循证护理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左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年龄﹑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左房内径可降低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房血栓 左房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滤器置入联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11月收治的5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后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随访。结果5例患者都成功置入永久性滤器,且在术后随访中,5例患者无一例再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症。结论有效、正确的术后护理措施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治疗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下腔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 术后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Ful-meyer评分(61.2±14.7)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62.3±1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14.3)分与(40.7±11.6)分(P<0.05)。结论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运动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 疗效 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致死人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占到将近一半。在合并多系统损伤致死病人中,75%存在颅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我科一名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于2013年3月11日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其病因、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消肿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到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血栓的消肿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