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和局部控制控制中采取同步化疗与序贯化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纳入且参与收治的6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同步化疗组患者开展同步化疗,序序贯化疗组患者开展序贯放化疗,分析对比两组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和局部控制。结果同步化疗组直肠癌术后患者半年内局部控制93.33%、1年内局部控制73.33%、两年内局部控制66.67%对比序贯化疗96.67%、76.67%、70.00%,统计学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同步化疗组直肠癌术后患者半年内生存90.00%、1年内生存86.67%、两年内生存70.00%对比序贯化疗组93.33%、90.00%、73.33%,统计学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同步化疗与序贯化疗应用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存在相当的效果,但可以同步化疗存在升高趋势的远期生存

  • 标签: 同步化疗 序贯化疗 直肠癌术 局部控制率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EV1/FVC及其下降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860例反咳嗽、胸闷、喘息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与FEV1/FVC低于70%的关系。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FEV1/FVC比值明显低于阴性组(56.36±12.86,78.65±7.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与FEV1/FVC及其下降值密切相关。并且此值可由于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 标签: 支气管激发试验 阳性率 气道高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病灶全切和并发生发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脑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都采取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病灶全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54例脑肿瘤患者中,52例进行全切除,其全切除为96.30%(52/54),且在本次手术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相应的手术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为0.00%。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提高脑肿瘤手术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对瘤体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对肿瘤全部切除和手术并发症的降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 病灶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异位妊娠的宫内孕及异位妊娠比较。方法通过对2009年7月1日至2013年2月30日在我院进行异位妊娠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A、实验B组和对照组,实验A组的患者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缝合患侧输卵管进行治疗,实验B组的患者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患侧输卵管开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宫内孕及异位妊娠。结果实验A组和实验B组的宫内妊娠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A组和实验B组的宫内妊娠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异位妊娠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较药物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显著增加宫内妊娠,降低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缝合患侧输卵管和腹腔镜保守手术患侧输卵管开窗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未见显著性差异。腹腔镜保守手术对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保守手术 药物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 宫内孕率 异位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实施以来,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病历的临床资料及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两年在产程管理上,采用新产程处理理念后,剖宫产病历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新旧产程的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比分析4年来剖宫的变化。结果旧产程实施中平均剖宫产38.5%,新产程实施后平均剖宫产30.5%,剖宫产明显下降。结论新产程实施是降低剖宫产的有效措施,可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产程 剖宫产 标准 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497例初产妇分为2010年252例为对照组,2011年24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与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产科护理新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剖宫产为139例(55.2%),研究组的剖宫产为7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效果可靠,疗效满意,降低了妇科剖宫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破宫产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底到2013年12月底之间挑选出1000例孕妇,通过对这些孕妇采用产前教育、产检、怀孕期间的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孕妇班的开展等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无痛分娩技术所开展的措施和产前干预护理,并对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采用产前教育、产检以及孕妇班的开展活动等措施,可以看出孕妇选择无痛分娩的几率在上升,而选择剖腹产和会阴侧切的几率在下降。结论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孕妇产前干预护理和无痛分娩技术,进一步促进自然分娩的发展,从而降低剖腹产

  • 标签: 降低 破宫产率 自然分娩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住院的240例产妇,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均为120例产妇。对于实验组的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前选择分娩方式、分娩方式及产妇进行剖宫产的指征。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前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数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的产妇数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的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数较对照组产妇显著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产妇运用优质护理,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减少社会因素对产妇观念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对降低剖宫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计划阴道分娩对宫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70例属母婴俱乐部会员的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方式及相关问题做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疤痕子宫孕妇中择期剖宫产10例,阴道试产60例,4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0%。结论对疤痕子宫产妇应在母婴俱乐部做好产前宣教,加强充分认识、积极准备、医生充分评估,如果没有再次剖宫产指征,应给予孕妇试产机会,让其做好计划阴道分娩的准备,可降低剖宫产

  • 标签: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分娩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开展镇痛分娩的产妇18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未开展镇痛分娩的产妇18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Apgra评分和第一产程时间,并对近年的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自2015年11月开展镇痛分娩后,剖宫产和社会因素剖宫产均显著低于未实施镇痛分娩前(P<0.05)。观察组Apgra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P<0.05)。结论镇痛分娩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社会因素 镇痛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生产的38例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结果干预组的母乳喂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护理干预能提高母乳喂养,应广泛推广。

  • 标签: 产后 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直肠指诊(DRE)是否影响尿流的测定。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对共79例男性患者(分为Ⅰ组59例,Ⅱ组20例)进行研究。Ⅰ组在体格检查之前的上午10时行首次尿流测定。在首次尿流和DRE检查之后的6小时、24小时行第二次、第三次尿流测定。在未行DRE检查的Ⅱ组行同样的尿流测定。测定尿量、最大和平均尿流。明确Ⅰ组和Ⅱ组第一、二、三次尿流测定值的关系。结果在Ⅰ组和Ⅱ组之间未发现首次、6小时后、24小时后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我们未发现DRE对尿流测定有任何的影响。

  • 标签: 直肠指诊( DRE) 尿流率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11月1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应查419例,实查419例,实查100%,发生医院感染11例、1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为2.63%、例次感染为3.10%;ICU感染居首位,感染为33.3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3.30%;检出病原菌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70%。结论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与防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标本送检,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处方质量,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门诊处方905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格处方8611张,合格95.15%,不合格处方439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4.85%。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药物知识培训和处方点评制度落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分析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的死亡危险因素,明确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环节。方法分析2010-2013年我国包括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数据及资料,通过直线相关与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产科出血(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凶险性胎盘前置等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心脏病、肝病、产褥感染、分别为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城市孕产妇死亡近几年显著升高,经直线相关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瘢痕子宫再妊娠比例(r=-0.662),避孕措施比率(r=-0.739),产前接受健康教育及检查比率(r=-0.469),分娩时由专业护理人员护理(r=-7.04)。以上因素均为产妇死亡相关因素。结论近几年我国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根据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应普及产前检查与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剖宫产,加强阴道助产技术,分娩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我国孕产妇死亡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降低 影响因素 关键环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干预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的有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我院在编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每组45人,对照组不进行针刺伤干预措施。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实行半年之后,统计两组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刺伤后处理情况以及各个环节刺伤发生情况。结果从针刺伤发生情况上来看,对照组护士针刺伤发生为4.44%,观察组护士针刺伤发生为17.78%,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个环节针刺伤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临床护理中注射,采血,拔针环节刺伤发生比对照组要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针刺伤之后,所有护士处理伤口方式正确,经过相关人员评价之后,给予6人预防用药,对已经发生刺伤的护士跟踪检查血清指标半年,无感染案例发生。结论将操作流程进行全面规范,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工作,并将相关考核成绩和护士的奖金挂钩,能够在根本上将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与主动执行能力提升,进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机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的推广实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 针刺伤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手术器械的管理,降低腔镜器械的损坏和丢失。方法采用QCC小组的活动程序,分析缺陷的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制定了腔镜器械的管理制度。结果器械损坏和丢失率由原来的5%降低至1%。结论提高了科室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降低了器械的损坏和丢失

  • 标签: 腔镜器械 损坏 丢失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住院患者收费差错,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针对主题,对住院收费现状进行调查,成立QCC小组,对调查结果分析,针对原因,拟定对策,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费用收取误差明显降低,出院病人对费用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品质圈对住院患者费用进行管理,降低住院患者收费误差,提高出院病人费用满意度,减少医院损耗,完善医院收费制度,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医院声誉。

  • 标签: 品质圈 住院患者收费误差率 住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