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饮食及运动综合干预影响肥胖儿童人体成分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的36名肥胖儿童,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入组研究儿童各项人体成分数据,对所有儿童给予饮食和运动综合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各项人体成分数据变化。结果 干预后儿童各项人体成分变化显著(P<0.05)。结论 饮食及运动综合干预有助于肥胖儿童体重的减少,及各项人体成分维持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饮食干预 运动干预 肥胖儿童 人体成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样本在本院近三年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小儿患者中选择,104例患者根据1:1比例分成对照组、研究组,52例/组,治疗方法各为常规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评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未在GMQ、FMQ、TMQ评分上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在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成效显著,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小儿运动发育迟缓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 常规运动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运动疗法的透析效果 。方法:将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 82 例(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3 月)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分成 41 例对照组和 41 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则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分析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 尿素下降率和尿素清除指数同对照组相比,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应用运动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数,透析效果提升 。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运动疗法 透析效果
  • 简介:摘要 膝骨关节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有效的干预,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世界范围内,由于老龄化加剧,已经成为世界上非常严峻的中老年疾病,是当今世界急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统运动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传遍世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国内外人民群众所接受,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常见的传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运动建立在在中医学整体观、经络、脏腑等理论的基础之上,具有舒筋通脉、行气益血、调节阴阳、调整五脏等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传统运动可以加强KOA病人膝关节屈伸肌群,提高病人的平衡能力和姿态控制能力,抑制炎症因子,缓解疼痛,加强膝关节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传统运动疗法 膝骨关节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提高心绞痛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效果,以提高医院康复治疗工作的质量及水平。方法 在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 60例,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方案及体外反搏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运动心肺能力上优于常规组患者( P< 0.05)。结论 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干预,可提高心绞痛患者心肺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心绞痛患者 运动心肺功能 影响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时开展早期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符合实验要求 脑卒中偏瘫患者 84 例,病例选择区间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 4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疗法治疗,分析 早期运动疗法对实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肢体 FMA 活动评分、生活能力 BI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肢体功能改善 50% 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实验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t=5.222 , P < 0.05 )。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 早期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的 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升,神经功能缺损指数明显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促进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康复 早期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及运动习惯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CT、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习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与凝血功能。

  • 标签: 饮食及运动习惯 急性胰腺炎 发病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小儿脑瘫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对其运动功能及康复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患儿,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以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ADL、NIH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NI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瘫患儿康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同时在运动功能方面也会有显著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运动护理模式对于妊高症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妊高症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预见性运动护理模式将孕妇分为对照组(32例:未开展预见性运动护理模式而行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2例:开展预见性运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3.13%)以及胎儿不良状况发生率(12.50%)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预见性运动护理模式 妊高症 常规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宁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接受冠心病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正大青春宝药业生产的中成药冠心宁片。干预前后分别查心肺运动试验。比较心肺运动试验中反应运动耐力的各种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反应运动耐力的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功率、最大代谢当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有助于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提高。

  • 标签: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   冠心宁  心肺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宁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接受冠心病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正大青春宝药业生产的中成药冠心宁片。干预前后分别查心肺运动试验。比较心肺运动试验中反应运动耐力的各种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反应运动耐力的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功率、最大代谢当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有助于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提高。

  • 标签: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   冠心宁  心肺运动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 1个月之内的应用有效性,确定偏瘫运动模式在早期康复治疗活动中的使用效果,找出最佳运动法。方法:选取 100例脑梗死患者,其发病时间在最近两周内,随机设置分组,包括康复 A组与治疗 B组,患者人数均为 50例, B组患者接受对应自身疾病的常规治疗, A组则在展开常规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康复治疗,关注患者康复治疗流程的设置,患者与治疗人员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对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确定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可以确定,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变其原有的痉挛模式,患者能够形成更强的日常生活能力。结论:在早期治疗中,给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设置合适的偏瘫运动模式,可帮助患者改善其原本的痉挛模式与运动性能,有利于患者全方位康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运动模式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医院中进行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5T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损伤及骨挫伤的诊断:在60例患者中,给予所有患者踝关节镜检验方法,有14例患者存在骨折,对14例骨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有14例患者有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1.5T磁共振成像中可见,患者的骨髓中出现水肿及挫伤,信号显示骨髓内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的信号主要表现为高信号。踝关节韧带损伤磁共振诊断:在60例患者中,经切开术及踝关节镜检查方法显示,诊断出踝关节韧带损伤者有3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有32例,其中,有11例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8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3例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在对38例诊断出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1.5T磁共振诊断时,有31例患者被诊断为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1.58%。1.5T磁共振成像中可见,患者的韧带出现完全及部分连续性中断,韧带出现增粗及皱缩状态,信号状态异常。结论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疾病诊断中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展现出了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疾病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1.5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假刺激;研究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真刺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握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握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与握力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将采用物理治疗与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对急性肩袖损伤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患者,经检查后均确认为急性肩袖损伤,其中58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根据患者治疗顺序,分别采用单双数形式进行方案选择。控制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以理疗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康复治疗,进一步分析患者病情改善的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6.2%,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肩袖损伤 运动康复 物理疗法 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