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升高,国家卫生部在全国60个示范区开展了精神卫生项目工作,目的是探索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把精神疾病人的管理从医疗部门向社区转移,实现精神病人管理家庭化、社区化、专业化。

  • 标签: 依托社区 精神疾病 防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9例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精神科联络会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69岁(53.22%)和20-39岁(18.93%)年龄段;分布的科室主要包括精神内科(27.85%)、心内科(13.44%)、骨科(9.34%)、消化内科(8.78%)、呼吸内科(8.50%)、脑外科(7.27%)等;会诊原因主要为急性脑病综合征(25.93%)、精神病性症状(22.77%)、存在既往精神障碍而目前无明显症状(13.85%)、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12.89%)、抑郁症状(9.74%)等。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会涉及到各年龄段、各科室的不同患者,会诊的原因主要是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和急性脑病综合征,但是对异常情绪来说,非精神科医生的识别比较差,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抑郁、焦虑等症状。

  • 标签: 综合医院 精神科 联络会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家庭护理干预联合精神卫生指导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研究时段,抽取7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各36例。参照组行精神卫生指导,实验组行家庭护理干预联合精神卫生指导。检验研究中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评分。结果:以实验组服药依从性为97.22%(35/36)作为研究参考数据,参照组服药依从性为75.00%(27/36)较低,结果卡方值=7.4323,p值=0.0064。相比于参照组数据,干预前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无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家庭护理干预联合精神卫生指导,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其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明显提升,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家庭护理干预 精神卫生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总共筛选出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对A组患者则加以实行健康教育,就两组患者的生活水平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各指标评分均较高,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得越多其生活质量越佳,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住院精神分裂症 卫生知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导致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及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32例,发病率为32.0%,非糖尿病者有68例,占68.0%,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抗精神药物等进行分析,发现年龄≥40岁、病程≥15年、长期服用奥氮平片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发现,服用奥氮平片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高于服用利培酮、其他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 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发糖尿病是与年龄、病程及治疗药物的影响有关,因此,需谨慎用药。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之前,所选取的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得分分别为(12.05±2.06)、(38.01±3.85)、(21.62±4.95)、(75.59±7.39)分,均低于对照组(13.62±2.62)、(41.19±5.18)、(25.39±5.61)、(80.09±8.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帕罗西汀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平均分为3组,每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分别为A组选择利培酮治疗,B组选择奥氮平治疗,C组选择氯氮平治疗,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用药后心电图改变状况。结果:96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均实施10次心电图检查,共计960次,异常发生率为20.31%,A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8.75%,B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20.94%,C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31.25%,数据经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出现心电图改变,为此需要定期检查,调整用药量,减少心电图改变现象。

  • 标签:         青少年 心电图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本文汇总分析了精神科护士的同理心水平和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的相关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发现同理心水平越高的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越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被证明是影响同理心和歧视态度的关键因素。为提升精神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和精神健康服务的公平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精神科护士,同理心,歧视态度,精神健康服务,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0例,人性护理)、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社交能力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兴趣爱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中,实行人性护理,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人性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在我国医学领域中不断发达,对于精神康复的护理很多医院也是非常重视。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来统计以往精神康复中心的职业风险事件。职业风险的发生与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差,自身的素质素养不高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不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提升安全管理制度,是应对精神康复护理的保障。本文主要阐述精神康复职业的风险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精神康复 职业风险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