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一年内所收治的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了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后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后患者 肺部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PDCA 循环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护理成效 。 方法: 纳入 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神经外科收治 82 例胃管留置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 41 例) PDCA 循环护理;对照组( 41 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及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 研究组非计划拔管对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二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 P<0.05 。 结论: PDCA 循环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预后,值得推广 。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10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来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处理。同时把他们平均的分成两组。一组是编号全部为奇数,为一般组。另一组编号全部为偶数,为改进组。每组有 50例患者。一般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改进组采用优化的分诊流程方法,以比较两成分的诊断效果,患者满意度,抑郁和焦虑评分。 结果: 改进组的分诊等待时间比一般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改进组的投诉低于一般组,分诊准确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进组的满意度得分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诊前,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诊后,两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分诊前,改进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提高分诊的准确性,改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使患者对分诊人员的工作更加满意。

  • 标签: 满意度 分诊准确率 优化门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0月到 2019年 10月期间,采用随机选号法对 90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 n=45)采用普通护理分诊法,观察组( n=45)采用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对门诊护理分诊流程进行优化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分诊效率和准确,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护理分诊流程 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围产期保健对孕妇分娩、产后出血及妊娠并发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产检的 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00例,行常规保健,观察组 100例,行围产期保健,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为92%、产后出血发生为 3%、妊娠并发症发生为 4%、母婴不良结局发生为 5%,对照组分别为 54%、 16%、 21%、 19%,观察组自然分娩更高,产后出血、妊娠并发症、母婴不良结局等发生均更低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有效提高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出血及妊娠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围产期保健 妊娠结局 产后出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0月到 2019年 10月期间,采用随机选号法对 90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 n=45)采用普通护理分诊法,观察组( n=45)采用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对门诊护理分诊流程进行优化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分诊效率和准确,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护理分诊流程 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临床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鼓膜穿刺治疗。比较有效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复发。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治疗,最终的治疗效果理想,帮助更多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治疗无效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将到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84 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42 例,实施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照组 42 例,实施常规 门诊护理分诊流程,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 分 诊准确、护理 满意程度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能显著提高患者 分 诊准确和护理总 满意度,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 分 诊准确率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采用腹部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9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于2019年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泌尿科收诊,所有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互比,阐述腹部超声检查方法的效果和准确性。结果:手术结果中输尿管中段结石共25例,腹部超声共检出24例,准确性(96.00%);而手术结果中输尿管下段65例,腹部超声共检出64例(98.46%);腹部超声总准确高达97.78%,与手术结果互比(P>0.05)。结论:腹部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故该种诊断方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腹部超声 X线 准确性
  • 简介: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56600 【摘要】目的 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2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60 例, 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治疗,研究组运用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遵医均高于参照组( P <0.05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均优于参照组( P <0.05 )。 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情况和控制血糖值。

  • 标签: 社区护理 糖尿病 遵医率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门诊护理中,对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程度以及对门诊的满意程度的影响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 100名门诊患者,所选门诊患者检查时间在 2017-6月 ~2019-11月中,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区分方式为应用于门诊的分诊流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分诊流程作为主要分诊方式,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方式为优化门诊护理。为确定不同门诊措施的效果差异,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程度以及对门诊的满意程等数据,探究门诊方式的不同,对患者带来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分析整理后发现,两组门诊患者采用不同门诊方式之后,在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程度以及对门诊的满意程等数据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对于门诊阶段来说,采用优化门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就诊准确等数据,在医院门诊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 分诊准确率 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检查高分辨磁共振检查,且被证实为脑梗死30例患者及同时期到我院接受高分辨磁共振等常规体检,经证实无脑梗死的25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管壁负荷指标和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观察组WV、WT、NWI、Stenosis与CA、LRNC、IPH及F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可准确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并且可直观显现病变颈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可为临床脑梗死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评价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自然分娩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抽取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接收的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 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时接受常规镇痛措施,研究组则接受气囊仿生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比较分析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研究组会阴侧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05。结论 产妇在自然分娩时选取气囊仿生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措施,有利于缓解产妇疼痛感,降低会阴侧切

  • 标签: 自然分娩 气囊仿生助产术 分娩镇痛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进精神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执行合格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2019年 9月起进行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执行合格 ”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精神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执行合格 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将活动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的静脉输液执行合格明显上升 。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输液操作的合格,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和死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 本院收治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 64 例,纳入时间自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对比两组心脏骤停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死亡。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动脉压、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施行 急诊护理对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患者检查的诊断准确,观察患者超声显示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后的患者诊断准确与手术病理检查后的患者诊断准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查下,甲状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微小钙化、边缘不规则、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结节、晕圈缺如、甲状腺外侵犯等。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筛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临床诊断准确高等优势,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病灶部位具体情况,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癌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分析 。 方法:随机抽取 2019 年 1 月份— 2 019年 12 月份我院 10 0例就诊的脑出血 手术 患者,采取随机法将所有 研究对象平均 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方法; 观察组 50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额外增加 集束化 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股静脉血流速度 。结果:经过临床数据比对 分析,观察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为 2 % ,对照组的为 1 0 %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 明显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针对脑出血 手术 患者,采用 集束化 护理干预, 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取得显著临床效果,适宜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集束化 护理 脑出血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我 院收治的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且为首次剖腹产的产妇 96 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相同例数的两个组别: 对照组、研究 组,每组各有患者 48 例。 对照组患者 采用子宫下段常规缝合方式,研究 组患者 采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方式。评估术后 1 年两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 憩室周围厚度明显升高,憩室容积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子宫憩室发生为 4.17%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8.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憩室周围厚度明显升高,憩室容积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法优于分层缝合法,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全层缝合 剖宫产 子宫切口憩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4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参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其中予以常规基础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护理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得到更加有效的改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也会获得更大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