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微分求积法(DQM)是1种求解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通常以较小的计算工作量即可获得较高的数值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领域时多用来解决梁、板等结构的静力分析或结构特征值分析等问题,即对边值问题的微分方程的求解。结构动力分析属于初值问题,荷载和结构反应都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DQM求解边值问题并不能获得问题的解。本文尝试利用微分求积原理建立求解结构动力反应的具体方法。借鉴单元法的思想,将荷载持时划分为若干个时步,在每个时步内对动态荷载和结构反应进行离散,然后用DQM对时步逐个进行求解,得到体系在整个时域内的反应过程。通过对3种不同自振周期的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反应的计算,阐释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时步内相对较优的节点数,并为时步长度的选取提供了建议。

  • 标签: 结构 动力分析 微分求积法 初值问题 参数选择
  • 简介:依据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制定的《地下流体观测站(点)质量与效能评估方案》,从5个方面对海南省地下流体3个固定观测网三大测项的监测效能进行了评估,较全面地分析了海南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改进措施。

  • 标签: 地下流体 监测预报 效能评估
  • 简介: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区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地震序列 地震类型 主震 余震
  • 简介:由于施工、材料、改建等因素的影响,自建民居往往达不到抗震设防的目标.本文以玉溪市某社区房屋为例,利用砖混结构的震害预测计算方法,探讨了加层及底层改建的做法对自建民居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层会减低民居的抗震性能,层数越多,抗震性能越弱,而底层改建更明显地降低了民居的抗震性能.

  • 标签: 自建民居 加层 底层改建 抗震性能 易损性分析
  • 简介:为编制能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中亚地区统一震级标度为矩震级的地震目录,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下载得到该地区1907-2012年的地震数据,该数据包含众多机构不同震级标度的地震记录.以MW,GCMT为参考机构震级标度,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其他机构震级标度与MW,GCMT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挑选某次地震事件的唯一震级记录时,以对应转换关系的相关系数大且剩余标准差小为准则进行筛选.对于少量没有震级转换关系或者拟合优度过差的地震记录,使用间接转换关系或者全球转换关系予以补充转换.震级转换后,用时空窗法删除前余震,并考虑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子区域.采用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最大曲率法(MAXC)和拟合优度检验法(GFT)综合分析各个分区的最小完整震级(MC),并在此基础上用极大似然法拟合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每种完整性分析方法各具一定的优缺点,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能够得出最佳的MC.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能分析出高质量地震目录的起始时间,以作为后两种方法的基础,但容易受到地震活动水平随时间波动的影响.由于研究区目录质量较差,最大曲率法误差过大以至于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拟合优度检验法的GFT参数也普遍只能达到80%左右.GFT最大值点可能并不对应MC,但是MC通常都在GFT极大值点取得.5个分区1964-2012年的MC普遍在Mw4.8左右,b值在1.136-1.514之间波动.

  • 标签: 矩震级 震级转换 最小完整震级 最大曲率法 拟合优度检验法 极大似然法
  • 简介:选取龙岩台的地磁资料,总结漳华龙地区震例,用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等理论解释、分析地震与地磁异常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地震,在孕育地震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地磁异常也是不尽相同的。地磁异常的显著程度不仅与地震的应力降、震级、以及岩石的磁性有关,还和震源机制关系很大。

  • 标签: 地磁 幅度比 压磁效应 感应磁效应 震源机制
  • 简介:利用昌黎等台的磁测资料,并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出现了约3个月的短期异常,这对于地震的预测预报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地磁异常 幅值比 地震预报
  • 简介:介绍了水库地震台网的布设情况及一些历史地震资料,通过水库台网的资料,比较了蓄水前后地震频次的变化,并对水位值与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是有关系的。分析了水库地震的基本特点,蓄水后的地震资料对研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台网 水库诱发地震
  • 简介:对南北地震带基础数据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总结归类,并通过分析,找出基础数据的影响因素,以便今后在收集和更新基础数据时,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努力提高基础数据可靠性的同时优化数据库,更加方便、及时地进行基础数据库更新维护。

  • 标签: 地震应急 南北地震带 基础数据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利用长诏带十二期LCR-G重力仪复测资料精度情况,对在施测中存在着问题,误差来源情况,结合重力仪的构造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观测精度主要来源有二类,一类是客观因素,如振动、温度、气压等因素;另一类为主观因素,如观测方法,气泡置平等。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注意这些干扰因素,可进一步提高成果精度

  • 标签: 长诏带重力复测 精度
  • 简介:本文结合四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 标签: 四川省 地震应急分区 应急准备 处置要点
  • 简介:据历史资料记载,甘肃省因地震死亡人数超过4万.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是地震强度、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轻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

  • 标签: 甘肃 地震 人员伤亡
  • 简介:通过对陕西韩城台倾斜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干扰源;并在排除干扰的基础上采用21点斯宾塞平滑滤波方法探讨该台资料变化与周边地震活动的关系。

  • 标签: 倾斜 干扰 韩城地震台
  • 简介:以青海东部5个台站(湟源、西宁、乐都、大武、门源)十几年的地震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震前地震波波速比、振幅比、S波衰减率、尾波持续时间的异常,并提取了异常指标为地震预报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波速比 振幅比 S波衰减率 尾波持续时间 青海东部
  • 简介:收集了青海6个钻孔应变台站资料,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日本9.0级地震和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钻孔应变同震响应出现阶变的起始时间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基本一致,属于同震变化,应变阶跃随震源方位、震级等因素有较好的比例关系。

  • 标签: 钻孔应变 青海地区 同震响应
  • 简介: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波速比 高值回返
  • 简介:本文介绍了应力波反射法中所使用的频域分析在判断桩身质量完整性中的优点与不足。

  • 标签: 反射波 时域 频域
  • 简介:针对2015年发生的4次磁情指数K≥6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甘肃天祝地区松山、寺滩和古丰地电场在磁暴发生期间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地电场各测向均记录到同步的地电暴变化,其最大变幅均明显高于正常日变;对同一场地地电场,其变化幅度与磁情指数K呈正相关;对不同场地地电场,因其对磁暴的响应程度不同,其变幅差别很大,这可能与地下岩石、裂隙、含水度及渗透率等水文地质因素及台址介质的电性结构有关。

  • 标签: 地电场 地磁暴 地电暴 天祝地区 K指数
  • 简介:根据1950~2002年青海省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统计数字分析了各类灾害的时空分布、频度等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并对导致青海省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机制、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历史演变及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青海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青海省 自然灾害 灾情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