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简单介绍了世界采样大会的由来与PierreGy采样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重点阐述了PierreGy公式和采样理论的涵义与应用,以及化学计量学对采样理论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采样理论的发展也推动了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类先进采样、制样和混样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对采样理论和实践应用有着迫切的需求,将第九届世界采样与混样大会引入中国,必将促进和提升我国采样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和检验检测市场服务。

  • 标签: 世界采样与混样大会 PIERRE Gy采样理论 化学计量学 过程分析技术 采制样设备
  • 简介:设计了系列环丙烷衍生物,考察了这类分子作为含能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使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分子结构和频率,确定了这些结构是势能面上的极小点.为了进一步考察这类分子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它们的键解离能和生成热等性质,确定了A1分子的引发键为侧链上的N—NO2键和环上的C—C键几乎同时断裂,A2和A3分子的引发键为N—NO2键,而且所有引发键的解离能均大于80kJ/mol,证明这类分子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进行实验室合成.高能量密度分子的爆轰性能和感度是2个最重要的指标.爆轰性质方面,使用K-J方程计算了这类分子的爆速、爆压.在感度性质方面计算了分子的氧平衡和撞击感度参数.结果表明,A3分子具有最为优秀的爆轰参数(D=9.87km/s,P=43.33GPa),是该类分子中最有潜力的高能量密度分子.

  • 标签: 理论计算 环丙烷衍生物 高能密度材料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以硅橡胶泡沫材料单体二甲基硅氧烷和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基础,对这2种单体和由其构成的4种短链结构进行了构型优化、能量计算、前沿轨道和振动分析等方面的理论计算探索,结果显示,当分子链结构中的原子排布更易形成共轭或等效于共轭的离域结构时,在遭受辐照等能量注入的情况下可将能量及时转移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链结构的断裂,分子链裂解的部位发生在共轭链段间隙处的可能性比较大,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的引入并非一定会对材料的耐辐照稳定性起到增强作用.

  • 标签: 硅橡胶泡沫 二甲基硅氧烷 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辐照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通过典型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和烯烃亲电加成反应,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伸缩振动力常数和分子中1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D_(pb))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分子中1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能够很好地描述反应中键形成和断裂时的化学键强度.

  • 标签: 力常数 PAEM DPB 化学键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计算了45种苯砜基羧酸酯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描述此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模型:-lgEC50=3.02+6.24EHOMO-0.091μ-0.006P+1.22q(1)-6.67q(10),其中R=92,rsdj^2=0.82,F=42.0,q^2=0.79.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苯环和酯基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大,分子体积越小,毒性越大.该研究为探讨此类化合物急性毒性的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苯砜基羧酸酯 急性毒性 密度泛函理论 QSAR
  • 简介:借助密度泛函理论,用B3LYP和BP86方法,对一系列潜在的新型高能密度材料分子H2N5MN5H2(M=Be,Mg,Ca,Zn,和Cd)进行了理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分子都非常稳定,不容易分解,其中H2N5MN5H2最稳定.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对化合物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配体H2N5也因从金属M获得一个电子变成H2N^-离子而变得更稳定.

  • 标签: 高能密度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稳定性
  • 简介: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软件CPMD对64个水分子体系在330K温度下氢键成键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氢键的能量判别标准与几何判别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研究氢键特征时应该根据体系特点选择合适的氢键判别标准.

  • 标签: 氢键 判别标准 分析
  • 简介:分别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丁二酸酯磺酸钠(AOT)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羟基丁二酸酯磺酸钠(AHOT)与异辛烷/水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为微反应器,合成了CoFe2O4纳米粒子;利用TGA,XRD,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两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系对产物合成过程及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 标签: 反胶束 铁酸钻 纳米粒子 制备 表面活性剂
  • 简介:基于乙醇/水溶液体系结晶纯化制备了Fmoc-L-亮氨酸.通过HRMS,IR和1HNMR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分析.被测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Fmoc-L-亮氨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含有芴环、酰胺键和苯环等Fmoc-L-亮氨酸特征基团,其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一致.

  • 标签: 乙醇 水体系溶液 Fmoc-L-亮氨酸 化合物 化学结构 分析
  • 简介:给出了使用GAUSSIAN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量子化学计算时遇到的一类问题-六氟锗乙烷分子F3Ge-GeF3的基态构型随计算积分精度不同而改变,即GAUSSIAN程序中计算积分精度对计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例子。

  • 标签: GAUSSIAN程序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积分精度
  • 简介:利用Gaussian-94计算程序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2d)6d基组下,对Si5,Si5H3,Si5H6,Si5Li3和Si5Na3原子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结果表明,Si5原子簇中最稳定的具有D3h对称性的结构中,位于同一平面上的3个Si原子确实具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可以与3个H,Li,Na原子和6个H原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研究还发现,虽然H,Li和Na都属同一主族,但它们与Si5原子簇中Si原子的键连方式却不同,而且它们的加入,对Si5原子簇的'三角双锥'结构也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Si5H3 Si5H6 Si5Li3 Si5Na3 硅原子簇 结构
  • 简介:给出了使用GAUSSIAN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量子化学计算时遇到的一类问题———六氟锗乙烷分子F3Ge—GeF3的基态构型随计算积分精度不同而改变,即GAUSSIAN程序中计算积分精度对计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例子.更多还原

  • 标签: GAUSSIAN程序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积分精度
  • 简介:利用无限维李代数方法处理了在BC分子能谱中含有二级与三级非简谐项的散射体系A+BC的平-振能量传递问题,获得了散射过程的含有主要动力学参量的跃迁矩阵元和跃迁几率的解析表达式

  • 标签: 李代数 振动 跃迁几率
  • 简介:通过甲醛法、四苯硼钠沉淀法以及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测定模拟体系中铵离子含量,分析比较确定了聚马来酸酐(PMA)与氨气反应产物中铵离子的测定方法,即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镁结合铵离子形成磷酸铵镁沉淀,并通过凯式定氮法确定体系中铵离子含量。结果表明,pH值为9.0时,铵离子测定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测定平均值为5.50mmol/g,测定平均误差为2.1%,方法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实际测试要求。

  • 标签: 甲醛法 四苯硼钠 磷酸铵镁沉淀法 凯式定氮
  • 简介:在酸性介质条件下,钒(Ⅳ)能显著催化溴酸钾对二甲酚橙的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钒(Ⅳ)的顺序注射催化光度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ng/mL、检出限为0.4ng/mL.对10ng/mL的钒(Ⅳ)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钒(Ⅳ)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1%~108%.

  • 标签: 钒(Ⅳ) 二甲酚橙 溴酸钾 催化光度法 顺序注射
  • 简介: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选用反铁磁双核配合物[Cu2(MMBPT)2Cl4(H2O)2.5](MMBPT=3-甲基-4-对甲基苯基-5-(2-吡啶)-1,2,4-三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探讨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对计算铜配合物交换耦合常数的准确度.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DFT(B3LYP,B3P86,B3PW91和PBE0)的计算结果都能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值-31cm-1符号一致,但只有B3PW91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程度最好,同时采用方法B3PW91方法计算所得的交换耦合常数Jab对基组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 标签: 1 2 4-三氮唑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对称性破损态
  • 简介:以Keggin型钨硅酸H4[SiW(12)O(40)]·24H2O和MN(2+)为原料,4,4′-联吡啶(4,4′-bipy)为有机前驱体,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混合溶剂,在水热条件下,4,4′-bipy发生N-甲基化,并与DMSO共同修饰[SiW(12)O(40)](4-)阴离子,形成了1个钨硅酸盐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CH3)2bipy)((CH3)2SOH)2[SiW(12)O(4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TG)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该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H2O2还原的电催化活性.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钨硅酸盐 水热合成 N-甲基化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 简介:Ferron(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逐时络合比色法是目前各领域对羟基聚合铝形态开展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全面分析该方法在测定水体系中羟基聚合铝形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主要从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不同羟基聚合铝形态的原理,Al-Ferron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ε)及其与羟基聚合铝形态测定的关系,Al-Ferron络合显色的影响因素以及其测定结果的分析,综合评述了目前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亟待澄清的问题。以期为研究者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 标签: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羟基聚合铝 形态 研究进展
  • 简介:以水簇模拟水环境介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状态用水-有机污染物分子复合体模拟,得出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介质中微观分布的数学表达式,经过微观动力学方法处理,得到了相应的数学解析式。用abinitio方法STO-3G基组计算了4个多环芳烃在水中的微观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实验值相吻合。

  • 标签: 水环境介质 有机污染物 水污染 分布 水簇模型
  • 简介:理论设计了由6位单羟丙基α(β)-环糊精(Cyclodextrin,HPCD)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复合主体化合物(GO-HPCD).结合量子化学计算(QM)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系统研究了该复合主体对金刚烷(Adamantane,AD)的超分子包合行为,并与HPCD对AD的包合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研究的结果从构型、热力学性质、径向分布函数(RadialDistributionFunction,RDF)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气相条件下,B3LYP/6-31G(d,p)计算结果显示,4种主体对金刚烷的相互作用均较弱;HPαCD和GOHPαCD与金刚烷的MD模拟与QM结果一致,而HPβCD和GO-HPβCD能与金刚烷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在水溶剂中,4种主体均能与金刚烷形成包合物,HPβCD和GO-HPβCD与金刚烷的包合物稳定性明显高于HPαCD和GO-HPαCD的包合物.氧化石墨烯片段的引入未改变环糊精与金刚烷的包合本质,但起到了辅助捕获客体分子的作用.

  • 标签: 环糊精 氧化石墨烯 金刚烷 超分子包合 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