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第三届DCC中国周与驻德中资企业携手搭台,以吸引中国知名企业,如国航、武钢、五矿、华为等共同参与,将DCC中国周活动真正变为中德企业之间以及中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 标签: 交流平台 经济文化 中资企业 知名企业 共同参与 中国
  • 简介:中国的期刊是借西学东渐之风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当属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或载体,因此其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影响。就中国的文学研究而论,从新文学运动开始,学术期刊已经在世界文学的研究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外国文学的输入。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期刊专业化、优秀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学术期刊 世界文学 研究 交流
  • 简介: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济慈于20世纪二十年代被引介入中国。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对其诗学和美学思想、诗歌文本阐释和生平等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其中不少观点和结论和当时的西方济慈研究最新进展产生了良性共鸣,一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外济慈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民国时期中国济慈研究与同时期西方济慈研究以及20世纪后半期中外济慈研究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展示民国时期济慈研究的历史全貌及其对当代中国济慈研究的贡献与启迪。

  • 标签: 民国时期 济慈研究 比较 贡献
  • 简介:本文是“《今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7)的主题发言,主要考察美国在过去的30年里统治文学研究领域的纪念碑式著作,以此对比20世纪早期的欧美与20世纪晚期的中国,探讨它们在“文化现代性”思潮下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变迁。

  • 标签: 文学研究 文化变迁 中国 美国
  • 简介:近期,西亚北非地缘政治不稳,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与核泄漏,使国际油价暴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国际发展环境恶化,世界须做好应对持续高油价准备。但全球石油危机不致爆发,世界经济复苏也不会因此逆转。本轮油价恐慌性上涨,源自突尼斯社会动乱引发的西亚北非危机。

  • 标签: 国际石油价格 世界经济复苏 石油危机 地缘政治 国际油价 通胀压力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进展,诸如《胡适全集》《钱穆文集》,还有萧一山、南怀瑾等人的著作,大陆征得版权公开出版,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台湾也出版了《鲁迅全集》(解放前旧版)和钱钟书先生的《钱

  • 标签: 南怀瑾 萧一山 胡适之 两岸文化交流 钱穆 《鲁迅全集》
  • 简介:《皇华集》是每次明朝使臣出使朝鲜时,与朝鲜群臣唱和的诗文作品集。自天顺元年(1457)陈鉴、高闰的《丁丑皇华集》开始,朝鲜国王每次都将这些唱和作品刊刻成集,名之《皇华集》。“皇华”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诗序》云:“皇皇者华,君遣臣使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自景泰元年(1450)倪谦出使,至崇祯六年(1633)程龙出使,184年间共刊刻了24种《皇华集》。

  • 标签: 历史见证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书架 交流 诗歌
  • 简介:<正>由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市文联、《小品文选刊》杂志社联合举办,《小品文选刊》杂志社具体承办的2009中国散文期刊年会,于2009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隆重举行。来自《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随笔》、《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小品文选刊》、《华夏散文》等九家散文期刊社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散文 小品文选刊 山西大同 期刊信息 九家 《随笔》
  • 简介:<正>《中国之欧洲》是国际比较文学大师艾田蒲的两卷本著作,荣获首届巴尔桑比较学基金奖。许钧、钱林森教授已将此书译成中文,作为钱林森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法国作家与中国》的子项目,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艾田蒲称此书是他“生命的光辉结果”,在致译者的信中又说,中译本的出版是“令人欣慰的补偿”。艾田蒲称他的著作是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文明表示的“感激之情”。他表示写此书的目的是要“答谢中国”,显然,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心底的声音,这也是他一生

  • 标签: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哲学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化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 简介:半个世纪前过世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所留给后世的遗产不仅是那些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版权已为世人共有的戏剧作品,而且更是在这些作品中和作品外所体现的奥尼尔精神.奥尼尔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养分,他的剧作又在大半个世纪中对我国的戏剧文学、戏剧艺术、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奥尼尔无形中成了促进中美文化深层次交流和融汇的杰出使者.

  • 标签: 奥尼尔 戏剧 中美文化交流
  • 简介:2018年4月18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协办,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高中)、武呜区统战部、武呜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承办的2018年“壮族三月三”桂台青少年校园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广西民族中专校园内隆重举行,学校数千名各族师生、250名台湾青少年及社会各界嘉宾群众欢聚一堂,桂台各族大联欢,共庆“壮族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等领导亲临活动现场,与学校师生、台湾同胞及各族群众一道参与校园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化交流活动 民族中专 青少年 三月三 校园
  • 简介: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克莱顿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猎物》、《恐惧状态》,屡屡挑战人们已有的观念,同时也给世人带来娱乐,激励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

  • 标签:
  • 简介: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独幕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录音机和人的并置成为该剧的焦点,贝克特着眼于录音机的技术弊端和人机互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指出:录音机的技术复制造成主体记忆的断裂,录音机的播放阻碍主体的自我认同,消解主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剧作家借助录音机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凸显了生命主体的消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该剧无疑对盲目追捧技术创新的现代人起到警醒作用,表达了剧作家对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 标签: 塞缪尔·贝克特 《最后一盘录音带》 录音机 技术异化
  • 简介:诗歌和技术是在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中被反复讨论的两个主题:技术在现代世界居于危险的统治地位,而诗歌包含着从这一危险当中获救的可能性。未来主义运动的领袖马里内蒂就诗歌与技术的关系则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这两者服从于同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即对速度的追求。在海德格尔开启的问题里对马里内蒂有关语言和抒情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诠释,或许能让我们对诗歌在现代技术的统治下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进行一番别样的思考。

  • 标签: 诗歌 技术 速度 海德格尔 马里内蒂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尔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提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
  • 简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另类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它超越一般末世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类对技术控制论的恐惧。小说借助于对末世战争境况的描写,集中展现了技术打造的仿象对真实的侵袭和抹除,揭露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轰炸所造成的权力陷阱。不过,迪克在小说中仍然保留了拯救的希望,从而摆脱了一般反乌托邦小说黑色绝望结局的窠臼。

  • 标签: 菲利普·迪克 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