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陶晶孙作为创造社的元老,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由于政治的原因,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惨遭埋没。长期的日本生活,导致陶晶孙与中国的疏离、隔膜,尴尬的局面于是不得不出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陶晶孙都无法深入,他成了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的"边缘人"。

  • 标签: 陶晶孙 移根 边缘人
  • 简介: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人。1940年出生,北京人。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学习科研室主任,全国现代养成教育课题组副组长。由其首创的"阶梯教育"和"活动教育",在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引导孩子爱学会学、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人格方面均有显要、系统的真知灼见。

  • 标签: 世界教育 阶梯式 专家委员会 关心下一代工作 对话 教授
  • 简介:有80余年历史的英文杂志《当代世界文学》从1935年开始关注中国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评论范围日益扩大,探讨的频率不断增加。杂志所属的纽斯塔国际文学奖从80年代开始不断邀请中国知名作家担任评委,多名中国作家成为此奖的候选人。该杂志还为新设立的纽曼华语文学奖开设推介和研究中国文学的窗口。这些都显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在日益增强,对世界文学的贡献越来越大。

  • 标签: 《当代世界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纽斯塔国际文学奖 纽曼华语文学奖
  • 简介:国家旅游局在今年1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4766万人次,增长4.O%。另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称,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达27.5%,登上奢侈品消费亚军宝座。

  • 标签: 奢侈品消费 中国游客 世界 国家旅游局 2009年 旅游人数
  • 简介:中国邮品拍卖随着经济好转再创佳绩。存世仅余32枚俗称“小壹圆”的清代邮票,其中一枚近日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中亮相,由于品相极佳,经20口叫价后,即由原来底价220万港元,扯高至480万港元成交,连佣金高达552万元,不仅打破去年9月同款邮票录得258万港元的纪录,更刨下中国邮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 标签: 世界纪录 邮票 清代 经济好转 拍卖会 港元
  • 简介:<正>现在我们到了旅程的终点。把二十世纪前八十年的英国文学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作了一个概貌式的观察之后,现在要放眼世界,看看这个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里的地位和作用了。一没有哪一种语言的文学能有英语文学那样的世界影响,这首先是因为英语是世界

  • 标签: 英国文学 二十世纪 世界文学 英语文学 作家 语言
  • 简介:2011年11月11日晚,伴随着熊熊燃烧的“华运”火炬之光,首届世界华人运动大会在修顿室内运动场拉开帷幕。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嘉宾。容纳2000多人的香港修顿室内运动场一片欢腾,共迎世界华人期盼已久的“奥林匹克”盛会隆重举行。

  • 标签: 运动场 华人 世界 嘉宾 香港 澳大利亚
  • 简介:近些年来,恐龙热遍及世界。在这当中,美国作家克莱顿的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特别是根据这一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实,对于克莱顿这位颇有名气的畅销书作家,我国的读者并不陌生,尤其是,1993年,《译林》刊登了他的小说《升起

  • 标签: 《侏罗纪公园》 科幻小说 混沌理论 恐龙灭绝 物种灭绝 故事情节
  • 简介:犹太《圣经》不仅开启了犹太文化之源,而且昭显了突出的世界性意义,主要表现在:《圣经》以对世俗性生活、生产要素的汇聚整理和显著的史实特征,显示出典型的超神学性;《圣经》以对周边异质文化要素的吸纳、整合和创造,展示了一系列具有启始性、起源性的文化意象,呈现了可资参照的文化元典意义;《圣经》以一种非形式化的审美理想、突出的具象化思维、典型的文学性文本特征,展示出强烈的审美性;《圣经》以人为重心,以对人的境遇、情感、愿望、幸福等的强烈关注为标识,呈现了强烈的个人性;《圣经》以对权威的怀疑、挑战,对犹太人自身的怀疑和反思,表现了突出的批判性。《圣经》的世界意义展示了犹太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种联结,其深层则蕴涵着犹太传统的延展、更新及未来走向等富有挑战性的文化命题。

  • 标签: 《圣经》 典型 具象化 呈现 境遇 展示
  • 简介:“另一世界”或“另一世界性”,是纳博科夫传达其文学要义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但是,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另一世界”理解为具有某种神秘意义的精神内核。本文认为,“另一世界”是纳博科夫创建的具有现代性的多重意义空间;将“另一世界”放置在多重语境里来分析,可以更好地解读纳博科夫的艺术特色。本文以纳博科夫短篇小说为例,从“火车”这一隐喻出发,通过探究“另一世界”的心理、历史叙事、自我以及文化建构等不同层面的意义,来阐释纳博科夫的“另一世界”之旅。

  • 标签: 纳博科夫 短篇小说“另一世界” “火车” 他者
  • 简介:<正>最近我写了一本小书,题名《美国现代小说的风格:1900—1945》。那本书考察了九位小说家的实验,着重在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和文体特色等方面。写完之后,我发现除了他们各自存在的不同特点之外,还有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值得归纳,一些相似或相反的倾向值得比较和研究。这些问题虽不敢说个个都涉及到有关创作的规律,但作为一个时代的

  • 标签: 美国现代小说 海明威 德莱塞 斯坦贝克 菲茨杰拉尔德 福克纳
  • 简介:据中新社报道,“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于7月25日至28日在广州举办.200多位海外华侨华人优秀科学家、专家、科技企业家和国内知名人士,在论坛上共同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及和谐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华侨华人 论坛 广州 世界 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企业家
  • 简介: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俄罗斯20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剧作家、政论家,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和"白银时代"文学中最光彩夺目的代表.他对象征主义的一大诗学范畴--"音乐精神"的理论阐释和创作体现,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他充满变化的思想历程和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本文从勃洛克如何走近音乐入手,论述其作为"世界乐队"的鉴赏家,在各个创作阶段所捕捉到的不同的"音乐冲击".

  • 标签: 亚历山大·勃洛克 俄罗斯 诗歌创作 音乐艺术 文学评论 鉴赏能力
  • 简介:海明威和福克尼都以冰山为喻体来阐述各自的文学创作原则或语言学理论.后者的"心理空间"理论从逻辑上可视为海明威小说水上和水下世界的中介.以为范例,通过挖掘其中多层次的"心理空间",尝试性地寻找海明威水下世界的八分之七,我们看到,定冠词"山e"的妙用引导读者的心理向过去的时间域投射,白象的意象铸成人物对话中语言和语义错位的构建,开放式的结尾映射着未来空间的悲剧.这一切表明语言学"心理空间"理论不失为走向海明威水下世界的宽阔途径.

  • 标签: 《白象似的群山》 海明威 “心理空间” “冰山原则” 文学语言 美国
  • 简介:曹禺秉持着"以剧写诗"的创作思想在《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四个作品里建构起"戏剧诗"本体世界。作品一方面试图揭示生存之谜,一方面指向对人生归宿的诗意探寻。"戏剧诗"本体在《蜕变》等作品中遭遇消解。《蜕变》和《明朗的天》继承但变形了四大剧的戏剧结构;而曹禺的诗才在《家》《胆剑篇》和《王昭君》中则衍化成为抒情性语言。"戏剧诗"本体的建构和消解造成曹禺建国前后创作成就的巨大落差。

  • 标签: 戏剧诗 建构 消解
  • 简介:印第安诗人哈荷是美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她非常关注印第安土著文化与美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致力于表现由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美国当代异化社会中印第安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在自己的诗歌中探索一条图存之路。哈荷着眼于印第安民族传统,主张通过记忆实现向印第安神话世界的精神回归。这种回归突出了具有均衡位置与空间意识的生态思想,为解决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乔伊·哈荷 回归 记忆 位置与空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