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正>当前,苏联改革正日益深入,公开性的方针得到普遍贯彻。过去多年来被禁止、被压制的作品得到发表或重见天日,许多从文学史上“销声匿迹”的作家又重现于文坛,在档案库中封存多年鲜为人知的资料,或公之于众,或对研究者敞开使用大门。苏联文坛的这种天翻地复的变化仿佛宇宙飞船使人们看到月球的另一面似地将苏联文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另一方面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传统的苏联文学史著作就暴露出许多缺憾而显得片面了。苏联文艺界、文艺理论界、高等学校的文学史教师目前正

  • 标签: 高尔基 苏联文学史 文艺界 历史进程 研究者 作家
  • 简介:<正>文艺理论课怎样才能取得教学上满意的效果,自然这是有关老师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去年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庐山召开学术会议的时候,一部分赴会的代表还专门为此座谈过一次,以交流经验。这是很必要,很有意义的。根据座谈会以及其它方面的反映,全国高等学校中文系的情况虽然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同学们都不够重视文艺理论课。至少一部分学生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有人说,这是由于学生的思想有问题,

  • 标签: 文学概论 交流经验 文艺思想 中文系 政治 五十年代
  • 简介: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著作以及他的诗词作品,都曾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并在世界的五大洲流传.其中,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最集中体现的,在短短几年间,先后便有30几个国家用数十种文字翻译、出版了这部著作,有的还同时出现多种译本.还有不少国外报刊,用大量篇幅介绍毛泽东的文艺理论著作和诗词作品.阅读过毛泽东关于文艺的论著和诗词作品的众多文艺家、理论家,尽管所持观点并不相同,思想倾向也不尽一致,但绝大多数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有些作家、艺术家还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和文艺实践,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某些基本原理,作为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直到今天,毛泽东关于文艺的理论著作和诗词作品,仍然在许多国家广泛流传,并继续产生着重大影响.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诗词作品 文艺实践 广泛 为文 文艺理论
  • 简介:<正>在目前为数众多的美学论著中,文艺美学从书编辑委员会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艺美学丛书》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原因在它有自己的面目。该从书已问世的第一批著作,差不多都具有某种开拓性的意义:金开诚的《文艺心理

  • 标签: 文艺美学 北京大学 美学观点 编辑委员会 文艺心理学 小说美学
  • 简介:针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有关争论,本文作者提出将“日常生活”转换为“民俗生活”和研究文艺民俗审美的思路与观念。作者认为民俗审美既顾及传统又面向当代,民俗审美有多层次性,民俗视野扩大了民众的阶层范畴,民俗生活拓展“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这样的探讨主要是针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批评所作出的一种回应与补救,根本目的还在于为当下的文艺和美学理论研究及其创作和实践寻求新突破或回归的途径与方法。

  • 标签: 文艺 民俗 日常生活 审美
  • 简介:作者袁敏走南闯北半生,由北国回归江南,走进《江南》杂志。九年,弹指一挥间。在将要和《江南》告别的时候,袁敏留下一份小小的礼物——《江南九年》。礼物很轻,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心意很重,它是作者和《江南》九年朝夕相伴荣辱相依一路走来的见证。岁月无痕,文字也许可以留下如丝的印迹。

  • 标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朝夕相伴 弹指一挥
  • 简介:我国文艺自汉末以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是由社会政治的动荡、儒家思想的衰落、玄学佛学的兴盛等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魏晋南北朝虽然长时间处在分裂、动乱之中,但却是继先秦之后有一个思想大发展的时期,人的自觉、文艺的自觉延续近四百年。正如徐公持先生所说“衰世文学未必衰”。(参徐公持先生《衰世文学未必衰——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中心》,载《文学遗产》,2013年第1期)西晋(265—316)、东晋(317—420)的文艺发展有得有失。以前关于两晋文艺的研究多指出其过度形式化的缺陷,对其张扬个体人性的特征太过忽视。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关怀人伦日用文艺精神在两晋诗歌、辞赋、文艺思想、书法等方面确实极度缺失,这使得两晋文艺大大丧失了关怀人伦日用的积极精神,文艺作品的批判讽刺等社会功能大大减弱,两晋文艺的总体品质的确不高。但是,两晋关怀人伦日用的文艺精神的缺失又促进了士人思想的解放,以东晋玄言诗为代表的关怀人性的文艺精神得到极大的张扬,这也是不容否认的。总之,两晋文艺既有明显的缺陷,同时在文艺精神上又有凝聚和深化。两晋士人将目光转向文艺自身的特质、规律,在文艺领域大胆探索,不仅拓宽了文艺的范围,而且深化了文艺的抒情性,显示出独具特色的两晋文艺精神,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隋唐以后的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士人精神。

  • 标签: 文艺精神 两晋 张扬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东晋玄言诗 《文学遗产》
  • 简介:<正>文艺理论学科总是随着历史推移而不断更新.目前处于新时期,文艺理论学科应该有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能是在既定的历史基础上的演进,因为人们无法割断现实与历史的联系.文艺理论学科建设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项是文学概论或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教材有六十多年历史,其中解放前不到三十年,解放后将近四十年.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国家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文科推荐三部文学理论教材.这代表了那个时期教材建设所达到的高度.如果回顾六十余年编写教材所走过的道路,探索其历史踪迹;解剖

  • 标签: 创作方法 文艺理论教学 《概论》 文学作品 作家 学科建设
  • 简介:1954年春天,时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李希凡和北师大附属工农速成中学教师的蓝翎,不满意俞平伯《红楼梦简论》中的观点,决定合写一篇文章提出反驳。他们曾是山东大学的同学,前一年刚刚毕业分配到北京。这本是很正常的学术讨论,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想到,几个月后,最高国家领导人介入了,称他们为“小人物”,认为他们的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 标签: 1954年 《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文艺报》 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领导人 “小人物”
  • 简介:1964年9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陈莲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反映该院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毛泽东作了批示,肯定此信,指示解决她所提出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批示中,毛泽东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

  • 标签: 古为今用 文艺方针 中央音乐学院 毛泽东 批示
  • 简介:在倡导“中国中心观”的名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柯文(PaulA.Cohen)描述了美国中国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方性”转向——对现代中国历史的探讨从以整个国家为单位转向以某一地区为单位。作为该转向的一种代表性实践,在对三四十年代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中,

  • 标签: 文艺生产 新中国 性问题 《在中国发现历史》 20世纪70年代 “中国中心观”
  • 简介:首先我代表《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向我刊第一任主编陈涌老师逝世致以最沉痛的哀悼。陈涌老师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对党的文艺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陈涌老师的逝世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阵地 鲁迅研究专家 文艺观 文艺事业 革命文艺
  • 简介:白先勇是台港及华文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特殊视角和对不同文化的吸纳与创新,形成了白先勇独特的文艺价值思想,即文学的价值在于表现人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其"情感教育"的功能。

  • 标签: 白先勇 非功利主义 价值观
  • 简介:<正>一九八五年八月下旬,应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批评家》编辑部邀请,全国十八家文艺评论刊物的代表会聚太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党中央倡导的评论自由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的文艺评论工作正进入一个振兴、起飞的崭新阶段。为了加速社会主义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我们特倡议如下: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文艺评论和文艺研究工作。文艺评论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重创作、

  • 标签: 文艺评论 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中国作家 自由精神 批评家
  • 简介: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系统地总结了我党数十年来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原则和方针、政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思想。在党对文艺的领导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一种是把创作上、批评上的行政命令和文艺领域的衙门作风当作是加强党的领导,其结果是违背了文艺的特征和规律,导致了创作上的萎缩、批评上的单调,文艺丧失了创造活力。另一种错误认识则是籍口改善党的领导,实际上放松、削弱乃至是完全否定、放弃党对文艺的领导,这样的结果,致使文艺创作偏离“二为”方向,一些严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病态的、黄色的东西在文化市场泛滥成灾。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之

  • 标签: 文艺工作 文艺创作 毛泽东文艺思想 衙门作风 文艺领域 党的领导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问题导向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文艺实践层面,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方位,以问题导向的现实维度、历史维度和世界维度聚焦于“新时代文艺何为”;二是在理论建构层面,以问题导向引领中国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建构通过强化新时代丈艺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信视域中飭丈艺理论学术体系建构,助力新时代中国文艺迈向全球高势能文化,融汇于全球复数的“世界文学”。

  • 标签: 新时代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 问题导向 文艺何为 文论体系建构
  • 简介:<正>88年6月15日《文论报》报导了周申明在河北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艺问题理论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要点,指出:我们面临的文艺问题,举其要者,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时代主旋律的高扬和文艺创作多样化的关系;严肃文艺的艰难步履和娱乐文艺的强力冲击波;现实主义文艺的深入发展和诸多创作方法的交汇融合;历史——美学批评的强大生命力与多种批评模式的并存;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的文艺和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作品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艺的价值取向及其规律;文艺表演团体的“双轨”运行与文化市场的管理;社会效益第一与搞活文艺经营的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发言认为: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四条应对之策:第一,文艺理论工作者要投身时代大潮,强化理论研究的实

  • 标签: 时代主旋律 现实主义 交汇融合 价值取向 创作方法 美学批评
  • 简介:<正>一九二三年,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西方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机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纳粹掌权时期,这个研究所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和美国,一九五○年迁回德国。多年来,这个研究所延揽了一批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作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了一套与“非批判的”传统理论相对立的“批判的社会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在实际研究中,这个学派的成员在探讨文艺问题时侧重于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强调“思想观念的决定性作用”。

  • 标签: 艺术作品 思想观念 艺术生产关系 决定性作用 艺术生产力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