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评论要有两手:第一手是阅读文学作品;第二手是知识结构。欲作优秀评论,于第一手同应努力,但关键还在第二手。凭才情年少成名者,很快遭遇瓶颈,即因第一手硬、第二手软。

  • 标签: 文学评论家 文学作品 知识结构
  • 简介:由《人民文学》《南方文坛》、绍兴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主题峰会于6月3—5日在绍兴举行。峰会的前身是由《人民文学》《南方文坛》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批评论坛”,并历时八届,久负盛名。2013年始,更名为“青年作家批评主题峰会”,并选择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绍兴落地扎根,

  • 标签: 青年作家 批评家 峰会 《南方文坛》 《人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 简介:清中叶岭南四,指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吕坚四人,作为当时岭南诗坛的文人群体.他们具有相近的创作风格,诸如雄直清新,卓然自树;秉笔直书,不媚于人;愁怨满怀,悲患深沉等等。这些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们所浸润的文化背景及其文化性格。

  • 标签: 清中叶 岭南 文化学 创作风格 文人群体 秉笔直书
  • 简介:寺荷风》是清代官员杨二酉描写家乡晋祠东侧南、北大寺村莲园美景的一首古诗,诗曰:“步出祠东路,六月乘早凉.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浅碧翻风盖,深红贴晓妆.莲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寺”指始建于北齐年间的崇福寺,寺院隔开南、北大寺两个村子,寺庙周围是二三百亩的花池.

  • 标签: 乡村 崇福寺 古诗 北大 晋祠 清代
  • 简介:<正>汤学智在《必须重视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当代文艺探索》85年2期)一文中认为,要重视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需要破除三障碍:第一,传统的惰力。包括历史上的老传统、老观念和“五四”以来的新传统、新观念。前者把积累、鉴别、系统资料整理,把注疏、评点等视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学问,形成一种既定的固定观念,从而窒息着人们的积极的理论思维。后者把某些曾起过积极作用的具体方法当作绝对真理,当作教条,以为拿了它就可以解决一切、匡正一切,再加上盲目的排他性,导致了严重的简单化倾向和庸俗社会学倾向,使人头脑僵化,窒息了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 标签: 庸俗社会学倾向 具体方法 当代文艺 简单化 注疏 思维方式
  • 简介:个个诗各筑坛──变化中的长篇小说林为进近两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于数量上看是没有1987、1988年多,不过,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呈现出色彩缤纷,难以一言蔽之的可观态势。质朴凝重的《白鹿原》,无疑是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最大收获之一。此外...

  • 标签: 长篇小说创作 《白鹿原》 时空观念 长篇创作 作品 《废都》
  • 简介:一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题材小说普遍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愁、乡情、乡俗的乡土气息。在乡土作家的情怀中,凝聚着一种执着、真切、深沉的乡土情结。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药》、《故乡》等作品,均取自故乡往昔的其人其事。鲁迅十七岁即离开故乡,而后则很少回去,但故乡的人和事,却时时萦绕心头。沈从文的《边城》,所描写的故事、人物及湘西农村的社会风情,构成了一个乡土味特

  • 标签: 乡土情结 乡土作家 农村题材小说 《边城》 社会风情 乡土小说
  • 简介:妄自菲薄与妄自尊李继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但每一时代又都应贡献出恒久之文学。属于时代和超越时代,是文学价值的基本品位以及历史与审美的必然要求。以此衡估新时期(包括近几年或所谓"后新时期")文学,便不会也不应妄自菲薄与妄自尊。不妄自菲薄,是因为于...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批评家 批评模式 文学命运 批评术语 文学创作与批评
  • 简介:雷平阳的写作简明练达,质朴有力,他的语言,具有石头和土地的光泽;他的感情,隐忍,细腻并保持着庄稼的品质,他善于通过经验与智慧,人心与自然的语言驳难,澄明自身对事物的爱,其世界的好奇,以及对土地的敬畏。

  • 标签: 青年作家 批评家 论坛 中国 语言 土地
  • 简介:一在20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中(并非说此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优秀之小说),此篇正符合作者如下自评(其他引用内容,亦悉数引自这部21世纪最优秀的译作,由若岛正教授早前完成):"在奥林匹亚出版社将该书于巴黎出版后,某位美国评论写道,《洛丽塔》是我①与浪漫小说

  • 标签: 勤勉立志 小说家年轻人 成为小说家
  • 简介:”是横亘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要津,全民抗战的召集令,既要激发“”情怀,又要破解“”观念对个人的羁绊。老舍的话剧主要以流亡重庆的“下江人”为表现对象,根据不同家族的战时境遇,提供了相应的“国同构”策略。父子冲突与国冲突的转换,青年本位伦理的确立,国伦理裂隙的缝合,以及布景的隐喻功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老舍的抗战伦理构想。老舍对“国同构”战时伦理的建构,既符合战时需要,也带有现代意识,更考虑了中国国情,不失为中国式的、现代性的抗战伦理构想。

  • 标签: 抗战文学 老舍 重庆 家国同构 家族伦理
  • 简介:<正>山西的同志要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这件事引动我的,首先不是逻辑思维的论述,我这支不善于评长说短的笔,首先流出的是一股激动感发之情。山西、河北是我的第二故乡,整整50年前,我从延安跟随大队到达晋察冀边区,就曾经横跨了整个山西省。那是出生入死的年代。那些年,我有两次差点就死在日本法西斯的枪弹之下,其中一次,便是在山西繁峙县天岩镇。50年前,我开始在延安和全国的刊物上发表散文和报告文学,其中最早的两

  • 标签: 山西 赵树理 小说家 湖南作家群 评传 马烽
  • 简介:这是一位总让人“意外”的艺术,他的“兴趣爱好”之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艺术的门类——摄影、建筑、音乐、诗歌、小说……当然,还有他的本行,绘画。他对每一种爱好的介入之深,完全是“专业”的,他完全可以充当音乐演奏的“翻谱员”,诗歌写作的“评判者”,建筑师的“合作者”。但他认为自己的爱好又是“偏僻”的,因为相比他人,他“只注重内在的东西”。

  • 标签: 艺术家 兴趣爱好 音乐演奏 诗歌写作 “专业” 建筑师
  • 简介:侯马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对诗歌的内涵予以全新的理解,显示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进而揭示出诗歌活力的内在机制并非只有激情这一种方式,还应当包括逻辑与思考两个更为重要的侧面。侯马机智地隐蔽在第三人称“他”的面具之后,深刻地触及个人以及他人人生经验的战栗之处,触及这个时代诸方面的细节影响,包括生与死,爱与恨,

  • 标签: 青年作家 批评家 论坛 文本形式 探索精神 第三人称
  • 简介:<正>卫士,再赴漫漫维和路公元2002年12月15日,北京,首都机场。他,西装革履,英姿勃勃;她,仪态万方,含情脉脉。"建兴,我等着你凯旋而归,我还要领着儿子,捧着鲜花迎接你。""新艺,请你相信我,我将不负所有人的期望,胜利归来。"

  • 标签: 郁建兴 大爱无言 徐新 凯旋而归 博士毕业 军用化学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生产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话语与市场体制之间的罅隙似乎被缝合,官方荣誉不再是抗拒的对象。随着这种态势的发展,部分被精心筛选的批评家走上了前台,逐渐掌握了颁发“国家荣誉”的权力。与此同时,有关公正性的争议也此起彼伏。于是,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日益不容忽略:如果不对批评进行批评,那么,他们会不会异化为新的特权主体?从表面上看,少数批评之所以升格为国家层面的新型权威,是因为他们似乎具有某些稀缺的品质:博览群书,思想精

  • 标签: 前现代 主流话语 现代性 文学生产 国家荣誉 陈晓明
  • 简介:<正>当全国各地许多繁华城市纷纷自豪地以"小上海"自称时,上海就开始飘飘然了。如果上海能微笑着享受这些受宠的感觉也还不失大气,问题是上海硬是把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当真,一个个上海人都摆出一副绅士或淑女的模样,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上海人不是中国人似的,或者他们属于

  • 标签: 小上海 大城市 国际大都市 文化人格 邱华 不知道
  • 简介:<正>十面埋伏乃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一首传统琵琶古曲。又名《淮阴平楚》、《楚汉》。自明代后期流传至今。以刘邦与项羽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达了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明末琵琶演奏汤应曾以善弹此曲著称。清张山来《虞初新志》卷一所载清王猷定《汤琵琶传》电影宣传越来越成为一种华丽的包装,不论内容与质量如何,都一律包装上华丽与宏大的声势,结果如"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也就不是什么意外。许多

  • 标签: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琵琶演奏 汤琵琶传 王猷定 虞初
  • 简介:进入新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亦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那种对过去遭长期禁锢的欲望极度期盼,运转到关切更高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分量,更加注重丰富和细化对生命、社会、自然的各种体验;而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对他们这种心理精神诉求,则是一种严重的滞障,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舒缓这种焦虑的有效通道。同时,具有文化领导权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开始了中国现代性的模态转换,

  • 标签: 生态小说 缺憾 意识形态话语 中国工业化 中国现代性 文化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