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重音在满语研究中没有引起应有注意,以至通常的研究认为,满语重音不具备区别词义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田野调查中,往往多注重音位描写,而忽略了重音的采录.实际上,满语和一部分通古斯语族语言中,重音不仅客观存在,有些还区别词义.清代舞格寿平最先对ai、aba二词因重音之不同而引起词义变化的情况作了记载.当代唯一讨论此问题者为赵杰,他就一个语言点举出了五个例证.本文在笔者田野调查基础上和相关语料的横向比较中提出了其它方言点共有的新例证,以为面上普遍性之补充.

  • 标签: 满语口语 重音 区别词义 普遍性
  • 简介:《皇清职贡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绘的大型民族图志,由画像和图说两部分组成,生动地描绘了清朝盛世时期藩属国、海外交往诸国以及国内各少数民族人物的样貌、服饰、生活等状况;满汉舍璧的图说文字概括地记录了相关国家、民族或部落的地理分布、历史沿革、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民族关系以及向清政府贡赋等情况。《皇清职贡图》不仅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清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为中国美术史、中外关系史以及满语文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 标签: 职贡图 皇清职贡图 满文文献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旦布尔加甫博士撰写的著作《卫拉特英雄故事研究》于200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吉如嘎岱莫尔根》(1988年)、《哈日阿让嘎》(1993年)、《萨丽与萨德格》(1996年)、《卡尔梅克(江格尔)校注》(2002年)、《汗哈冉贵一卫拉特英雄史诗文本及校)(2006年)等著作之后又一部研究蒙古民间文学的专著。

  • 标签: 民族出版社 英雄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民间文学 英雄史诗
  • 简介:东亚同文会于1898年成立,1946年解散,是现日本民间团体“霞山会”的前身。该机构组织编纂的《中国年鉴》是一种综合性中国年鉴,共出版过七回,系统记录了1910年至1941年间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是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 标签: 东亚同文会 中国年鉴 文化交流
  • 简介:乾隆十三年详备满文篆书三十二体,并将其中十体应用于玺印谥宝,形成中国历史上字体最多且最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篆字与汉文篆字合璧之玺印制度。满文篆字于清代合璧玺印中通用达174年之久,从帝后玺宝到百官印信,其中不乏生造、讹形、脱衍、错位、混体甚至缺文等失误,乾隆时代即现端倪,以降诸帝亦步其踪迹,尤以光绪时为烈,其末年竟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极个别的官印中满文篆字俨然形同虚设的装饰点缀,完全丧失了传达信息的功能。

  • 标签: 清代玺印 满文篆字 舛误
  • 简介:屯落式居住:赫哲族居住的基本方式赫哲族是渔猎民族,他们依靠打鱼狩猎为生,但是同鄂伦春族不同的是,赫哲族是“城郭渔猎之民族”,他们有着稳定的居住地和住屋。虽然他们过着经常迁徙的游动生活,但在打鱼和狩猎的时候很少有举家而迁的,只有那些主要劳力才出去,而老人、孩子、病弱之人一般都留在村子里。

  • 标签: 赫哲族 居住地 文化研究 渔猎民族 鄂伦春族 狩猎
  • 简介:有清一代,满语文作为官方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文献。为加强满语文的学习和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而编纂的满文读本会话类文献,语种较多,内容丰富,在清代满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满文读本会话类文献所记录的清代满语、汉语对于我们了解当时满汉语言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满语 满文文献 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