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糖酵解途径变化。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正畸7 d组、正畸14 d组,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正畸治疗后牙齿移动距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牙槽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水平;采用微量法检测大鼠牙槽骨组织中糖酵解途径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上游调控因子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畸7 d组[(0.476±0.017) mm]、正畸14 d组[(0.715±0.027) mm]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3、20.730,P<0.05)。正畸7 d组[(139.411±5.985) ng/ml]、正畸14 d组[(196.068±8.972) ng/ml]大鼠牙槽骨组织中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556±2.75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1、13.426,P<0.05)。正畸7 d组[(297.829±10.309) ng/ml]、正畸14 d组[(372.771±14.675) ng/ml] 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7.656±4.27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2、10.446,P<0.05)。正畸7 d组[(251.620±10.925) ng/ml]、正畸14 d组[(320.611±14.981) ng/ml] 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633±4.39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6、12.749,P<0.05)。正畸7 d组[(109.654±5.093) U/mgprot]、正畸14 d组[(163.626±5.282) U/mg蛋白]大鼠牙槽骨组织中PK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57.083±2.852) 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3、9.532,P<0.05)。正畸7 d组[(120.173±7.187) U/mg蛋白]、正畸14 d组[(171.069±6.230) U/mg蛋白] LDH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8.421±4.030) 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0、7.644,P<0.05)。正畸7 d组[(38.503±1.895) U/mg蛋白]、正畸14 d组[(51.411±3.095) U/mg蛋白] PFK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236±1.200) 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1、7.447,P<0.05)。正畸7 d组(1.099±0.050)、正畸14 d组(1.494±0.053)大鼠牙槽骨组织中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604±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6、9.332,P<0.05)。正畸7 d组(1.317±0.049)、正畸14 d组(1.664±0.058) 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748±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8、8.693,P<0.05)。结论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糖酵解水平明显增强,并可能进一步加剧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炎性反应。

  • 标签: 正畸 糖酵解 炎性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适龄健康足月孕妇产程中心输出量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适龄健康足月临产孕妇208例,分别在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的宫缩期和宫缩间歇期以及产后1 h共7个时间点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瓣瓣环的速度时间积分及心率,通过计算得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Wilcoxon检验。宫缩期及宫缩间歇期的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产程各时期心输出量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1)产程各时期宫缩间歇期与宫缩期比较:潜伏期中宫缩期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高于宫缩间歇期[分别为79次/min(72~84次/min)与76次/min(70~85)次/min、(77.9±13.4)与(71.1±12.8)ml、(6.9±1.2)与(5.5±1.1)L/min、(3.5±0.7)与(3.1±0.6)L/(min·m2),Z或t值分别为-2.03、-13.98、-14.19及-14.29,P值均<0.05];活跃期、第二产程宫缩期也均高于宫缩间歇期(P值均<0.05)。(2)产程各期心输出量相关指标的比较:宫缩间歇期:随产程进展,心率、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第二产程达高峰,在产后1 h下降(P值均<0.05);而每搏输出量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66)。宫缩期:随产程进展,心率、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第二产程达高峰,在产后1 h下降;而每搏输出量呈下降趋势,至第二产程降至最低(P值均<0.05)。结论适龄健康足月孕妇产程中心输出量相关指标变化显著,尤其在第二产程。因此,正确监测和管理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对分娩期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妊娠 分娩,产道 产程,第二 每搏输出量 心排血量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人群住院率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中获取2009年至2019年我国住院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不同人群住院率及不同病种住院率变化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我国住院率持续升高,从2009年的9.95%升至2019年的19.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住院率分别由9.7%、9.9%、10.8%升至17.0%、19.3%、21.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8%、6.9%和7.1%。公立医院住院量增加了1.2倍,民营医院增加了4.5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分别增长292.9%、80.8%、166.4%、4.5%; 2009年至2018年,医院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从4.5人增至5.7人,2019年下降至5.6人。城市居民住院率增长幅度小于农村居民;0~4岁和≥55岁居民住院率增速最快。近年来出院疾病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结论医改十年间我国住院率持续上升,整体趋势合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住院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住院 新医改 住院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眼压(IOP)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眼前节参数变化与IOP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6—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患者141例(258眼)的资料。根据剩余基质床厚度(RST)分为3组,分别为A组(280 μm<RST≤320 μm)、B组(320 μm<RST≤360 μm)、C组(RST>360 μm)。采用Pentacam测量眼前节形态参数,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IOP,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参数的变化。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除前房角(ACA)外,各组术后CCT、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等眼前节形态学参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第一压平时间(A1T)、角膜硬度参数(SP-A1)降低,变形幅度(DA)、峰距(PD)、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增加;组间比较A组中△A1T、第一压平速率的变化量(△A1V)、△DA及△PD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OP与|SE|、术前IOP、△CCT、△ACD、△ACV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CA无相关性(P>0.05);A组中△ACD、△ACV与△A1T、△SP-A1、△ARTh呈正相关,与△DA呈负相关(P<0.05);3组分别建立△IOP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而得出术后IOP的校正方程:A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572×IOP术前+15.759×△ACD-2.401(调整后R2=0.55,P<0.001);B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471×IOP术前+0.54×SE-1.099×△CV-3.551(调整后R2=0.50,P<0.001);C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553×IOP术前+0.304×SE-4.013(调整后R2=0.38,P<0.001)。结论:SMILE术后ACD、ACV变化与△IOP呈正相关关系,RST在280~320 μm范围时,IOP的测量需要考虑前房参数变化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压测量 剩余基质床厚度 眼前节参数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2 mm微切口与3.0 mm标准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6例(76眼)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 mm微切口组,38例;对照组,3.0 mm标准切口组,38例。术后随访4周,比较两组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角膜滞后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2.67,P=0.009;对照组:t=4.18,P<0.001)。研究组角膜滞后性在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t=1.56,P=0.123),而对照组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t=0.55,P=0.588);术前和术后角膜阻力因子相比无明显改变(研究组:t=0.15,P=0.880;对照组:t=0.57,P=0.569)。研究组术后1 d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t=-3.25,P=0.002;t=-3.45,P=0.001),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 d和1周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2.2 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和3.0 mm标准切口手术均会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但微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较快。

  • 标签: 超声乳化术,切口,微,角膜,2.2 mm 特征,角膜生物力学 滞后性,角膜
  • 简介:摘要充分的证据提示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睡眠障碍已经成为痴呆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认知功能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记忆力受损,海马是影响认知和记忆至关重要的脑区,因此睡眠障碍对海马功能影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疾病、功能影像学到生物学改变等不同维度综述了海马在睡眠障碍导致的认知受损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功能变化,旨在阐明睡眠剥夺对海马认知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为改善睡眠障碍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睡眠障碍 神经影像学 睡眠剥夺 海马 神经发生
  • 简介:摘要利用2001—2005年新疆14个探空站逐日08时和20时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计算了比湿、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强度。分析表明新疆93%的水汽集中在500hPa以下,比湿由东北向西南逐步递增,夏季最大;新疆整层水汽通量值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夏季最强;夏季水汽辐合强度远高于其它季节,水汽辐合范围在700hPa上比较大,但辐合强度仍然是近地层最大;北疆降水强度大于南疆,夏季降水强度最大,降水强度的季节差异比实际降水量要小。

  • 标签: 比湿 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降水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右心室收缩功能 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正常成年人眼压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眼压的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体检的某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共330名(330眼,右眼)。以年龄每10年分为1组,共7组,其中20~29岁组31名,30~39岁组38名,40~49岁组32名,50~59岁组54名,60~69岁组43名,70~79岁组60名,80~90岁组71名。应用非接触眼压计进行眼压的测量,釆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眼压差异,分析年龄对眼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330名受试者年龄20~90岁,眼压值为(13.57±3.42)mmHg。各年龄组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P<0.01)。将7组重新组合分为20~59岁(155眼)和60~90岁(175眼)两组,其眼压值分别为(14.53±3.18)mmHg和(12.72±3.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眼压减少0.04 mmHg/年(95%CI -0.06~-0.02)。结论在20~90岁正常人中,眼压在60岁之后出现下降。因此,对于眼压正常范围的认定需要根据年龄调整,以促进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标签: 成年人 眼压 年龄因素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冰云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云类型之一,他们由多种不同的冰晶粒子组成,形成了丰富的宏观和微观物理性质,对全球能量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云内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对了解云在气候系统中作用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分别于2013年和2007年引进了Ka-BandZenithRadar(KAZR)云雷达和MicropulseLidar(MPL)激光雷达,在西北干旱区进行云的长期连续观测。本文利用云雷达和激光雷达资料,在云检测和冰云识别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套云微物理量的反演算法,并根据反演结果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SACOL站上空云微观特性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云中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分布变化,分析了其年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在暖季的平均值要高于冷季,最大值均出现在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在过渡季节时,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变化率加快。在日出之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在白天出现三个峰值,在夜间又逐渐减小并保持稳定。云内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云的中下部,与各个高度云的发生频率密切相关。

  • 标签: 云微物理特性,云冰水含量,云滴粒子有效粒径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气象局2005-2017年干沉降月值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海东市平安区干沉降变化特征近13年干沉降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海东市平安区近13年平均干沉降260.5t/km2?30d,整体呈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一年中,4-9月干沉降最集中,该时段干沉降占全年64.7%。月平均最大值为33.8t/km2·30d,出现在5月和8月,最小值为13.1t/km2·30d,出现在12月。春、夏、秋、冬季干沉降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最大为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比冬季减少幅度要大。降水量总体上与干沉降呈弱的负相关性,但是也有部分年份呈正相关性。近两年6月和8月空气优良率均达100%,空气优良率最差为12月,仅占30.6%。空气优良率较好主要集中在4-10月,空气优良率均超过80%,空气优良率月变化与干沉降月变化主要呈正相关性。

  • 标签: 海东市平安区 干沉降 变化特征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对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方法以1991至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2009至2018年我国各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的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RIMA(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在孕产妇死亡时空分布方面:199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0.0/10万,到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1991年降低77.1%,年平均增长率为-5.3%;2009年西藏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232.2/10万,江苏孕产妇死亡率最低,为5.2/10万,两者相差44.7倍,经过9年的发展,西藏依然为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省份,为56.5/10万,上海孕产妇死亡率最低,为1.4/10万,两者相差40.4倍;1991年,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6.3/10万和100.0/10万,城市与农村死亡比为1∶2.16,到2022年,我国城乡死亡率之比为1∶0.95。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是10.1/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值是16.0/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值是15.0/10万。结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大幅降低,城乡之间孕产妇死亡率的差距由1991年的53.7/10万下降至2022年的0.7/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城市孕产妇的死亡率出现轻微反弹现象,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则保持平稳状态。

  • 标签: 孕产妇健康 时空分析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后血清IL-18、IL-1β变化的临床意义,并探索创伤后血清IL-18、IL-1β变化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0例创伤患者血清中IL-18、IL-1β的水平,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进一步对80例创伤亚组患者血清中IL-18、IL-1β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创伤患者血清中IL-1β、IL-18表达量分别为(80±2.0) pg/mL、(27±3.0)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β和IL-18于创伤后第3 d仍呈现上升趋势。创伤组组内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创伤后患者血清中IL-18、IL-1β水平升高,说明机体创伤早期外周血细胞中有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加剧炎症反应。AIS-ISS评分与血清中IL-18、IL-1β表达水平成正相关,说明创伤越严重,炎症反应越剧烈。

  • 标签: 创伤 炎症因子 IL-1β IL-18 NLRP3 炎症小体 Caspase-1 炎症瀑布
  • 简介:摘要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新一代空管运行模式是未来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新模式所需设备进行了的介绍,通过与传统空管模式的对比总结出新模式的优势,并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对新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新模式给空中交通尤其是空管所带来的变化进行了思考。

  • 标签: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空中交通管制 新一代空管运行模式 管制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雄性SPF级C57BL/6小鼠4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模型,按制模后时间分为CLP 6~12 h组(n=9)及1、2、3 d组(均n=10),并设假手术(Sham)组(n=3)。取小鼠结肠腔内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并对有效序列进行聚类,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用于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LEfSe分析),观察CLP后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随CLP后时间延长,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群落丰富程度指数降低(CLP后3 d Chao1指数:367.9±162.6比508.3±105.9,Ace指数:372.5±151.9比498.8±104.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指数降低(CLP后3 d:2.57±1.06比4.30±0.57),Simpson指数升高(CLP后3 d:0.26±0.19比0.04±0.03),提示随CLP后时间延长,肠道菌群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均下降。物种组成分析显示,在OTU水平,OTU 633在CLP后1 d时占比最高(24.79%),OTU 1016在CLP后2 d、3 d时占明显优势,CLP后3 d占比最高(61.75%);在属水平,未标记鼠杆菌的丰度随CLP后时间延长呈先轻度升高后明显下降的趋势,大肠杆菌-志贺菌丰度在CLP后2 d、3 d显著升高,乳杆菌丰度随CLP后时间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拟杆菌属丰度则随CLP后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提示随CLP后时间延长,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PCoA分析显示,CLP 6~12 h组菌群结构与Sham组相似度较高,随CLP后时间延长,菌群结构发生变化,CLP 3 d组变化显著。LEfSe分析显示,引起组间差异的主要成分为鼠杆菌科未标记属、普雷沃菌科UCG-001、鼠杆菌科未标记属拟杆菌未定义种、副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和OTU 1016。大肠杆菌-志贺菌和OTU 1016在5组样本丰度差异性排名中分别居属水平及OTU水平首位;大肠杆菌-志贺菌丰度从CLP 6~12 h的0.01%(0%,0.02%)随CLP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到3 d的44.79%(3.71%,53.75%),OTU 1016的丰度从CLP 6~12 h的0.01%(0%,0.02%)随CLP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到3 d的44.69%(3.66%,53.64%)。结论CLP小鼠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且随着CLP后时间延长,菌群多样性逐渐下降,大肠杆菌-志贺菌逐渐成为绝对优势菌。

  • 标签: 脓毒症 肠道菌群 16S rRNA 菌群多样性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健康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肠道优势菌属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菌群总DNA,利用拟杆菌属16 s DNA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肥胖儿童和健康儿童肠道拟杆菌属的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同时测量肥胖和健康儿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菌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肥胖组儿童BMI[(25.71±3.28)kg/m2]、收缩压(SBP)[(121±12.4)mmHg]、甘油三酯(TG)[(1.15±0.40)mmol/L]、总胆固醇(TC)[(4.20±0.73)mmol/L]、LEP[(18.94±1.68)μg/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BMI[(17.38±3.54)kg/m2]、SBP[(104±7.3)mmHg]、TG[(0.87±0.31)mmol/L]、TC[(3.37±0.86)mmol/L]、LEP[(11.29±2.41)μg/L](均P<0.05),HDL[(1.01±0.28)mmol/L]、ADP[(4.10±2.32)mg/L]水平均低于正常组HDL[(1.40±0.26)mmol/L]、ADP[(5.84±3.42)mg/L](均P<0.05),两组年龄、DBP及LD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9.33±1.37)]、H'指数[(2.07±0.16)]低于正常组样本[(17.33±2.80)、(2.67±0.20)],聚类分析结果示拟杆菌属肥胖组内个体间及与正常组比较组间相似性均降低;拟杆菌属两组DGGE图谱中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ADP均呈正相关(均P<0.05);正常组S、H'指数与LEP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BMI、ADP均无相关性(均P>0.05);肥胖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与ADP无相关(均P>0.05)。结论人类肠道菌群拟杆菌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属的多样性及相似性降低;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属的多样性与BMI、ADP和LEP相关。

  • 标签: 肠杆菌科 拟杆菌属 瘦素 脂联素 儿童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脓毒症大鼠早期血浆代谢组学指标,寻找不同时间点的脓毒症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初步揭示脓毒症大鼠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将15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6只)和脓毒症组(C组,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组只游离盲肠,不予以结扎和穿孔。造模后2、6、12 h通过眼眶采血收集血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血浆代谢组学,利用NIST数据库和Feihn代谢组学数据库的标准离子片段谱库比对鉴定内源性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式识别各代谢物的变化,筛选相关差异代谢物[P<0.05、变化倍数(fold change)>1.5、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 VIP)>1.5],并进一步通过KEGG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PCA和PLS-DA模式识别结果显示,各个时间点的C组和S组代谢物之间表现出聚类型分布,不同时间点的C组代谢物之间也呈现聚类型分布。2、6、12 h时点S组与C组之间分别检测出14个、25个和21个差异代谢物。2 h时差异代谢物相关信号通路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6 h时差异代谢物相关信号通路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氨酰tRNA生物合成;12 h时差异代谢物相关信号通路涉及半乳糖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以及维生素B6代谢。结论脓毒症大鼠早期血浆代谢物水平呈现显著性的动态差异,血浆差异代谢物的改变可能参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 标签: 脓毒症 血浆 代谢组学 动态变化
  • 简介:实验测定了某盐湖卤水(原料卤水)与利用盐湖卤水酸化沉淀法制备硼酸后的尾液(沉硼尾液)兑卤过程中pH值,确定了最佳混合条件为搅拌30min,搅拌速度为150r/min,混合温度为常温。结果发现兑卤过程中随着原料卤水的增加,兑卤液的pH值先变化较大后又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卤水兑卤过程中pH值变化规律对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卤水 兑卤过程 pH值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及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Smart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54例98眼,其中低度近视组23例41眼,中度近视组31例5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Q值、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总高阶像差(HOA)、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和球差(Z40),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40分别为0.445±0.191、26.973±5.611、0.671±0.142和0.384±0.188,较术前的-0.273±0.817、13.784±2.376、0.433±0.687和0.231±0.062均明显增加,中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40分别为0.693±0.203、34.038±5.773、0.874±0.216和0.520±0.129,较术前的-0.309±0.104、14.838±3.992、0.409±0.081和0.228±0.089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近视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Q值、ISV、HOA、Z40均高于低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角膜Z3-1、Z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组ΔQ值和ΔISV均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ΔQ值:低度近视组:r=-0.364,P=0.044;中度近视组:r=-0.589,P<0.01;ΔISV:低度近视组:r=-0.298,P=0.039;中度近视组:r=-0.409,P=0.022);中度近视组ΔQ值与ΔZ40呈正相关(r=0.348,P=0.009),低度近视组ΔQ值与ΔZ40无显著相关性(r=0.180,P=0.266)。结论Smart术后低度和中度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及ISV均较术前增加,角膜Q值均由负变正,但对低度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非球面性 高阶像差 Q值
  • 简介:摘要根据周口市川汇区站1961—2015年气象观测数据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站近55a气温、降水量年平均和季节平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周口站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夏季气温变化平缓,气候变化具有冬暖夏凉特征,年平均气温1991年前后有突变;本站年平均降水量表现出准20a周期波动,其中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趋于减少,而春、夏季降水量变化平缓;近几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周口 气温 降水 日照 气候倾向率 气候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