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社会公共伦理作为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共伦理建构中,却存在一种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的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伦理的缺乏与道德日益多元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面对如此困境,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或尝试也许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的建构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 标签: 公共伦理 个体 角色
  • 简介: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要求我们对其理论境遇进行澄清。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文化说明的是人类精神的内在价值,它表达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自觉;文明指涉的是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从词源上看,文明又是一个彻底的现代性概念。人类文化生命的展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进程,文化时常被运用于针对文明进程的批判。现代西方文明的悖论性质与其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历史性展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技术理性与实证主义的弥漫使人们感性的幸福、灵魂的激情受到了压抑,西方现代性文明不再能为其文化发展提供健康的精神环境。在现代性境遇下进行文化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值得我们注意:在文化精神的培育方面,保持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在文化传统的涵养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文化景观的设计方面,力争让文化载体提供丰富的能指意义群;在文化产品的提供方面,借助公共性批判来提升文化产品的公共性品格。

  • 标签: 现代性 理性主义 灵魂 能指 公共性批判
  • 简介: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 建筑表达 伦理叙事 教化
  • 简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意识以及对全人类负责的意识。从整体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是认同的,关心国家、社会和自我的发展,也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为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应当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在教育方法上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与社会结合。

  • 标签: 大学生 责任 责任意识
  • 简介:郭店战国简书等儒家早期著作的发现,使我们获得了对于早期儒家思想发展情况的新认识.将的思想内容与这部儒家的形上学著作进行沟通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性情思想方面的论题,这主要表现在性、情、道、诚、和、中节等问题上的思考上.这些伦理思想与哲学思考构成了早期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 标签: 中节
  • 简介:“市场公正”是指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蕴涵的,并渗透于各项市场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等环节以及市场机制顺利运行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或精神。然而,政府的不当作用与干预,极易引起供求、竞争、价格等市场机制的扭曲,造成不公正的利益分配过程和局面,降低市场经济公正程度,损害市场公正。所以,政府应充当一只灵巧公正的手,在确定好政府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进行科学适度的干预,在实现市场公正与效率的基础上,追寻更理想的公正与效率。

  • 标签: 政府 市场 公正
  • 简介: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之所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传统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构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这三个方面来厘清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创新
  • 简介:2009年11月27号至29号,由中国伦理学学会、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普瑞温泉酒店隆重举行。此次会议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与卢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复旦大学林宏星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和张怀承教授、湖南大学陈谷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高兆明教授等诸多伦理学名家聚首一堂,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国伦理学 传统理念 道德文化 研讨会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经典研读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过,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未引起当代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要改变此种状况,除了需要增强大学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自觉性之外,也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多读传统文化经典,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传统文化 经典研读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7月30日至8月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湖南省伦理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伦理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暨2018年岳麓国际道德文化论坛”在长沙如期举行。

  • 标签: 国际道德 文化论坛 暑期学校 伦理学 研究生 长沙
  • 简介:不管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抑或是理论自信,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自信。其中,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文化在经历扬弃之后转换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才是获得这种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

  • 标签: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传统理念 中国道德文化 文化自信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宗教伦理学研究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重视、从自发到自觉,逐步开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宗教伦理学研究兴起的主导原因是:中国社会宗教信仰广泛存在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良好的民族宗教政策环境、现代宗教对社会道德和信仰的挑战,以及宗教与道德之间关系的内在一体性。在不断整理和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国伦理学研究者做出了开拓性探索,使宗教伦理学逐步系统化、学科化。宗教伦理学研究发展趋向体现为:学术视阈不断拓展,基本理论研究走向深化;比较研究持续推进,理论、应用层面多元发展;客观理性的学术态度逐步确立,科学方法论体系日渐形成;针对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成为主流,理论建构显示活力。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 宗教伦理学
  • 简介: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仅那些自然科学理论以及那些依靠自然科学(例如数学)建立起来因而能够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理论属于理论模型,而且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是理论模型。对于这一重要事实的忽视严重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导致了很多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长期处于永无结果的虚假争论之中。本文试图依据哲学思辨,探讨社会科学理论的模型本质。

  • 标签: 社会科学理论 经济学模型 哲学思辨 伦理学 自然科学理论 定量分析
  • 简介: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是"基础课"建设系统工程的着力点。为此,要解决好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突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针对性,做好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等等。

  • 标签: “基础课” 针对性 时效性
  • 简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内涵丰富、工程浩大的文化事业,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这首先需要我们说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提醒国人重视精神家园建设。

  • 标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人 文化焦虑 路径 设计 理想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 标签: 德育 公民社会 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