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加密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产品对2010年8月19—22日辽宁地区一大暴雨过程的雨情特点、环境条件、水汽输送、能量场、中尺度云团的演变特征、雷达反射率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此次暴雨过程包括冷涡东移和低涡北上两个降水阶段,总体表现为过程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和局地爆发性强的特点.西风带长波槽稳定,副热带高压和日本海高压维持,"东低西阻"形势明显;东北冷涡、高层幅散、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等高低空系统耦合.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在降水区汇合,水汽条件充沛.随着锋面系统东移,暴雨区具有极强的动力抬升条件.中α尺度云团发展,对流云团的组织化特征明显,冷云砧面积决定了强降水范围.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回波长轴方向与回波移动方向一致,"列车效应引发局地强降水,回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回波垂直结构表明此次暴雨具有低质心的热带降水特点.

  • 标签: 强降水 东北冷涡 能量锋 MCC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08年5月24日海西州茫崖地区一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西风带低槽分裂东移的冷空气在茫崖交绥,在茫崖地区形成风向风速辐合,此辐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 标签: 茫崖 短时强降水 成因 分析
  • 简介:1概况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管理组(CBS—MG)第6会议于2006年4月3~5日在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召开。管理组成员、WMO秘书处有关官员和GEO秘书处有关官员出席了会议。CBS主席Gusev先生主持会议,颜宏副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WMOWWW司新任司长JackHayes先生,原司长、现任综合协调办(Cross—cuttingCoordinationOffice)主任Schiessl先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会议总结 WMO CBS 管理 世界气象组织 第6次会议
  • 简介:1概况世界气象组织(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第17届会[组第1会议于2018年11月29—30日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召开。参加会议人员包括本次届会的主席RogerStone(澳大利亚)、副主席OrivaldoBrunini(巴西)、主席顾问FedericaRossi(意大利),第1至第4重点领域组的组长和联合组长,即重点领域1(农业天气和气候服务)的组长YvetteEveringham(澳大利亚)和联合组长KyurangKim(韩国)、重点领域2(农业气象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组长HarlanShannon(美国)和联合组长LorenaFerreira(阿根廷)、重点领域3(农业气象风险管理)的组长周文胜(中国)和联合组长MeriemAlaouri(摩洛哥)、重点领域4(沟通、教育与能力)的组长AdamouSitta(尼日尔)和联合组长ElenaMateescu(罗马尼亚),以及WMO农业气象处的处长RobertStefanski、科学总监JoseCamacho和秘书JenniferMunqai.

  • 标签: 农业气象学 风险管理 WMO 会议总结 世界气象组织 澳大利亚
  • 简介:台站管理包括气象业务(含服务,下同)和人、财、物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台站管理分上级对台站的管理和台站自身管理两种。不论上级对台站的管理,还是台站自身管理,气象业务管理都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由于气象业务是各级气象部门的中心工作所决定的。本讲试图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知识,联系台站实际,谈谈台站自身业务管理的有关问题。

  • 标签: 气象业务 现代管理科学 精神文明建设 中心工作 预报服务 业务技术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性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下西安出现的一对流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的秦岭地形影响下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性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的持续输送是500hPa切断涡旋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低层冷平流沿其前方输入,后部有更强的暖平流输入,使涡旋不断加深发展,在其附近激发孤立对流云团,孤立云团上空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其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孤立对流云团得以维持和发展,其间形成的γ-中尺度和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而地面海上高压后部水汽的持续加强和高空脊前干空气南侵,产生明显干锋生作用,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显示,此次强对流过程是由单体回波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这些单体回波的演变经历了“单体—加强合并—带状回波—弓形回波—减弱消亡”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2个阶段,其回波面积、强度、移动速度不同,造成强对流天气特征差异明显。此次强对流天气存在3种类型,其温湿廓线结构及环境参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判断强对流天气类型的指标。

  • 标签: 区域强对流 孤立云团 干锋生 温湿廓线 环境参数
  • 简介:2011年6月2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了有关"中国的减排目标以及国际谈判战略"的小型研讨会。会议邀请美国东西方中心资深研究员张中祥博士作主题报告。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任国玉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博士介绍了会议背景以及主题报告人的主要学术背景。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气候变化 主题报告 开放实验室 国际谈判 研究员
  • 简介:对2009年2月4日08时到11时30分,呼和浩特市区出现的微量雨夹雪、雾、道路结冰的复杂天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500hPa弱的短波槽及850hPa槽前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全市大部的微量雨夹雪;雨夹雪落地融化与地面进行热量交换,致使低于0℃的地面结了薄冰;雾主要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区,一方面是由于适合的温度范围、高湿度条件、以及微风有关,另一方面冬季市区污染物较重,在低层存在逆温的情况下,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使水汽产生大量的凝结核,从而形成了雾,雾中及地水汽直接凝华也对地面结冰起到了作用。

  • 标签: 高影响天气 弱天气形势 成因
  • 简介:1引言大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它是影响飞行,甚至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2002年12月5-6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机场)出现连续两天大雾天气,严重影响航班正常飞行。大雾共造成5个航班备降,9个航班取消,从而导致原定航班计划无法有序执行,航空公司、机场运力调配严重受阻。迫使多达3000多名旅客未能按时进出航空港,

  • 标签: 国际机场 福州 雾分析 大雾天气 航班计划 飞行安全
  • 简介:利用高频次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闪电定位仪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9日湖北暴雨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不同生命阶段地闪所处位置不同,正、负闪同时跃增至峰值是MCS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地闪密集区和MCS中移速较快的强回波位置基本吻合,MCS强回波区域出现的正闪、负闪和45--55dBz回波后部区域对应较好,强降水发生在MCS成熟后趋于消亡阶段。

  • 标签: 西南涡 雷达回波 地闪
  • 简介: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13年4月29日西昌一降雹过程进行催化数值模拟,根据碘化银的催化时间、催化高度、催化用量和催化方式开展一系列防雹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催化时间、催化剂量、催化位置及催化方式,可以达到最佳防雹效果;通过对催化例和未催化例的冰雹形成机制对比分析得出,在播撒碘化银后,激发了"有利竞争",雹块不能长大;霰胚的减少及冰雹碰并云水的减少,导致降雹减少。

  • 标签: 人工防雹 AG I 催化试验 数值模拟
  • 简介:1998年5月27日19∶55~20∶55时,武功机场出现了连续1h的强雷暴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是今年进入雷雨季节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雷暴天气过程,瞬时最大风速25m/s,降水量9.1mm。以下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触发机制和地形...

  • 标签: 诊断分析 中尺度 雷暴过程 辐合线 关中盆地 不稳定能量
  • 简介: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2001年4月28日出现在江西境内、沿浙赣铁路线一带的大风、陆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指出这是1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地面弱冷空气的入侵是本次过程的触发因素;高空低槽、低空急流的存在以及各层次温湿场的分布差异为这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露点锋附近对流绕扰动的发展与地形作用关系密切;高空槽尾端云系与暖区对流单体结合形成的弧形云带是本次过程的飑线云系.

  • 标签: 飑线 天气 分析
  • 简介:罕见的暖切暴雹天气分析周丽峰,马廷标(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4年6月28日晚,延安地区南部和渭北之间,出现了一场局地性的暴雨、冰雹、大风天气(简称暴雹),暴雹中心在黄龙、澄城一带。黄龙县6h降水量在90mm以上,最大一小时达32....

  • 标签: 天气分析 低空急流 地面流场 副热带高压 雷达回波 环流形势
  • 简介:2004年8月30日~9月6日浙江省出现了一持续时间长、局地降水强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文章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初步揭示此次连阴雨过程的成因,为今后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一些依据.

  • 标签: 连阴雨 强对流 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 连阴雨 夏季
  • 简介:2010年1月25日新疆博州东北部的阿拉山口出现一大雪天气,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这次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西伯利亚低涡是主导系统,低层鞍形气压场有利用低层水汽辐合,近地面层较强的东南风辐合环流是动力触发机制,物理量场与降雪区对应较好。

  • 标签: 环流背景 主导系统 水汽条件 物理量场
  • 简介:在分析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各层物理量特征基础上,结合MICAPS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2009年11月9—12日雨雪转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西风槽、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及南下的强冷空气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雨)雪期间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及其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本次过程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持续的逆温层存在使本次过程灾害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暖湿气流提供了持续的水汽输送;500hPa的定容等熵温度梯度负值中心与未来24h的降(雨)雪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陕西 暴雪 诊断分析 等熵温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