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治疗方式,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医微创松解钩针作为针灸学发展产物,即包括针灸学特点,又具有外科手术优势,主要使用中医微创松解钩针,通过拨刺、钩割等方式,对机体病变部位痛根穴进行拨刺,钩割使得粘连组织得以松解,重建通路。从动态平衡,不通则痛的中医理论入手,为患者提供中医辨证施治。在针灸治疗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古代学者根据不同疾病需求,提出“九针”治疗。而笔者则根据当代社会发展,提出了中医微创松解钩针,其中医微创松解钩针作为针灸学发展产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根据中医微创松解钩针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讨论。

  • 标签: 中医微创松解钩针术 脊柱疾病 针灸 九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CSEA)不同的穿刺间隙麻醉效果,寻找 CSEA 合适的间隙。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80 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 2 组,每组 40 例,其中 A 组采用 L2-3  间隙, B 组采用  L3-4间隙。两组均在 CSEA 下行剖宫产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同时麻醉期间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麻醉效果 B组显著优于 A组,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采用 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 L3-4 间隙,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麻醉效果理想。   关键词:腰 -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剖宫产手术   剖宫的成功与否与临床麻醉质量息息相关,但是传统麻醉方式(如单纯使用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效果不理想,作用时间短、术后疼痛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随着腰硬联合麻醉( CSEA)广泛的在产科使用,克服了传统麻醉的诱导时间长、阻滞效果差等缺点的同时麻醉药品用量少。麻醉穿刺方式可以选择一点法和两点法,本院选取剖宫产妇患者共 80 例,随机将其分为 2组,分别在不同部位实施穿刺,从而探寻最佳麻醉穿刺间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间 80 例需要行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 A、 B两组,每组 40 例, ASA I~Ⅱ级。 A组采用 L2-3  间隙, B 组采用  L3-4间隙,两组患者年龄均在 22-32岁之间, A组平均 22.5岁, B组平均 23岁。术前经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在术前 30Min均肌注 0.5mg阿托品及 0.1g苯巴比妥钠,人室后同时监测一般生理指标(血压、心率学氧饱和度等)。    A组:穿刺部位选择 L2-3间隙,硬膜外麻醉后,向头端置入深度为 3cm管道;    B组::穿刺部位选择在 L3-4间隙,硬膜外腰麻后,向头端置管至脑脊液。   麻醉用药选择 0.75%布比卡因 2mL+10%葡萄糖液 1mL的混合液,镇痛药物选择浓度为为 0.2%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为 10ml,负荷量为 9ml,背景剂量保 2ml/h。    1.3中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症状的发生、新生儿出生 1min和 5min的 Apgar评分 [1]。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效果显效:患者彻底麻醉、肌肉完全松弛,对于中刺激无反应,可顺利进行剖宫手术。有效:患者对于中刺激有些许反应,但不影响手术进行 [2]。无效:患 者对中刺激反应明显,剖宫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 t、 x2进行检验,以( ±s)记录计量资料,若 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麻醉效果评价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见表 1,但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例数, B组优于 A组( P<0.05),见表 2。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 1min均大于 8分, 5min评分为 10分。   表 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 :产科出血是引起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剖宫产率及中出血率也迅速升高,输血作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由于高难度手术的大量开展,加上特殊血型供血稀缺,血源紧张,库存血供不应求,以及输异体血所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等风险,使得中自体血回输( 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OCS) 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旨在总体对产科中自体血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及中自体血回输在产科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产科手术 产后出血 术中自体血回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讨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使用宫腔镜电切的价值。方法:在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择取 280例,限定入院时间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执行随机分组法, 140例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治疗, 140例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诊刮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对,实验组治疗后月经期、经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分析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 P> 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使用宫腔镜电切,存在较高的临床 价值,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电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我科收治的宫颈妊娠患者 45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方式将其分为 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超声下清宫治疗 ,观察组给予 子宫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 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治疗宫颈妊娠效果显著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宫腔镜 清宫术 宫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胃癌患者通过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根除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失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为观察组较少或较短P<0.05,手术时长组间横向对比差异微小P>0.05;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5.71%,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并减少并发症,该手术方案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 开腹手术 并发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师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院内 68 例围期患者做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35 例参照组在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进行药师药学干预, 33 例观察组在进行抗菌药物时开展药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预防用药情况、合理性 。结果 干预 后,观察组 预防用药情况比参照组好; 观察组 比参照组预防用药合理性更好, 统计学意义明显 ( P< 0.05 )。结论 药师药学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在 围期中的 预防效果,减少使用率,保障预防用药合理性,适合推广。

  • 标签: 抗菌 药师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 : 观察半导体激光对舌系带过短患儿进行矫正 , 以改善吸吮 , 咀嚼及语言障碍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 方法: 23  例舌系带过短患儿,在阿替卡因局麻下采用半导体激光进行舌系带矫正中护理配合及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中操作时间 30 ~ 60 s 、不出血,损伤低、无需缝合,术后无疼痛、肿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剖宫产围期产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在心理情绪状况、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 9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 26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剖宫产分娩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 131 例)及对照组( 131 例),两组产妇均开展剖宫产围期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围期心理情绪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前研究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出院前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患者剖宫产术后恢复自主排尿及排便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同时乳腺胀痛、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剖宫产围期产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负性心理情绪状况,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开展。

  • 标签: 剖宫产 围术期 心理护理 心理情绪状况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难产助产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179例头位难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90,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中实施体位改变+徒手旋转胎头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体位改变 徒手旋转胎头术 难产助产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围期优质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收治的 5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7例。对照组予以围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围期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施围期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围术期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 实验将 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护理效果及应用。 方法: 本次 实验选取了 201 8 年 6 月~ 20 20 年 3 月 本院收治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 回顾式分析 中,对 40 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分为两组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结果: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为( 21.85±3.34 ),对照组为( 21.84±3.3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本次实验的数据的 护理 结果 上看, 干预后, 观察组 的神经功能评分 为( 6.65±1.23 )分,对照组 的神经功能评分 为( 14.93±2.31 )分,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10.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4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来说, 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蒙医传统疗对颈椎病治疗的个性化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所收治的 10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 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蒙医传统疗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疼痛、颈椎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8.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8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蒙医传统疗对颈椎病治疗的个性化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还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加快颈椎功能恢复,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蒙医传统疗术 颈椎病 个性化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失血的影响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 9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9例,其中对照组仅行全膝关节置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输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其中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患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2022.04-2023.03时段内本医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病患按照收治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参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病患收治时段为2022.04-2022.09;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方式,病患收治时段为2022.10-2023.03,对比两组病患在不同麻醉方案下的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两组病患认知功能指标,可发现观察组病患在术后6h、24h、72h的MMSE认知功能评分都高于参照组病患,认知功能障碍事件发生少于参照组。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好,对病患的认知功能康复有更为积极的影响,且认知功能障碍事件发生更少。此种麻醉模式效果优异,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干预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4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入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43例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肝移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 肝移植术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苓桂甘汤 加减 的临床疗效, 探讨 该 药方 在治疗 水肿中的价值 。 方法: 选择我 院于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治疗的 53 例 水肿 患者为对象 , 所有患者予以 苓桂甘汤 加减 治疗,观察其临床 疗效。 结果: 本次 研究中, 患者治疗后的 CCr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BUN (血尿素氮)、 SCr (血清肌酐)、 24h 尿蛋白定量水平 较治疗前改善显著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水肿 患者 的 治疗 中实施苓桂甘汤 加减 中医治疗 ,能够 改善 CCr 、 BUN 、 SCr 、 24h 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治疗效果显著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 价值。

  • 标签: 苓桂术甘汤 水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80 例 ASAⅠ或Ⅱ级在腰 -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以及新生儿在 1~ 10min时的 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效果理想,对产妇循环和新生儿出生评分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剖宫产;麻醉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四肢骨折患者的 手术围手术期采用 中医护理干预,探究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 方法: 以 100 例 围手术期 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方案)和观察组( 中医护理干预方案 )。就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 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干预后,观察组的 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 有着明显变化的患者数较多, 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 结论: 在 四肢骨折患者的 手术围手术期采用 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持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临床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 标签: 四肢骨折 围术期 中医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以后术后随访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62.25±5.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40.51±4.30分)( t=20.563, P=0.001< 0.05);治疗组患者 VAS评分( 3.26±1.42分)、住院时间( 15.26±2.16d)、发热时间( 4.02±1.26d)显著由于对照组患者 [( 1.59±0.84分)、( 8.51±2.30d)、( 2.98±0.53d) ]( 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 4.45%)以及转移率( 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 20.00%)、( 24.44%) ]( x2=5.075, P=0.024< 0.05、 x2=5.414, P=0.020< 0.05)。结论:宫腔镜电切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早期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 宫腔镜电切术联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