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通用脊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通用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手术前后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了6个月~2年的随访,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5°恢复至术后2.5°。椎体前缘由术前43%恢复至96%,椎体后缘高度由64%恢复至99%,6个月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约2mm。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所恢复。结论通用脊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和复位固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留固定物治疗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方法对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感病例采用保留固定的清创冲洗治疗法,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有效抗生素。结果16例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病例经治疗后在保留固定物的条件下成功控制感染,骨折得到顺利愈合。但外院转入1例的处理有所延迟,多次清创冲洗仍未能有效控制感染。结论积极有效的处理能在保留固定物的情况下成功治愈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感染。

  • 标签: 骨折 内固定 术后早期感染 清创 冲洗 并发症
  • 简介:自1956年White氏报告,后经仲剑平等在我国改进并推广小肠固定术以来,使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增加了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肯定的方法,但它需要有特制的米—阿氏管或小肠固定管。不少单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管子不得不放弃此手术。我们术前临时用鼻胃管改制成简易的小肠固定管,在2例病人应用,均获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取2根相同型号的橡胶鼻胃管,将其中一根末端有侧孔部分剪去(亦可不剪),套入另一根鼻胃管

  • 标签: 小肠内固定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鼻胃管 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根治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纠纷案件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方法 结合1例高龄患者肱骨骨折固定治疗术后罕见固定物移行入肺的案例,复阅医学影像片,根据《侵权责任法》、教科书、相关诊疗技术指南及规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综合病历记载、医学影像片,评价医院在替代方案告知、病情观察上存在的不足。讨论 从案例中以司法鉴定角度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病情观察相关问题。

  • 标签: 肱骨骨折 内固定移位 肺贯通伤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同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07.9)、OVIDMEDLINE(1950-2007.9)、OVIDCINAHL(1950-2007.9)、OVIDEBM(2007年第3季度)、CBMdisc(1978-2007.6),CNKI(1981-2007.6),手T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巾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钢板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425例患者。文献异质性较小(P〉0.1),累积Meta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在再次手术发生率上,2000年以前(包括2000年)Meta分析结果为钢板同定可显著降低再次手术发生率[OR=0.39,95%CI(0.17,0.90),P=0.03],但2000年以后至今,两者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54,95%CI(0.27,1.08),P=0.08:;在肩部撞击发生率上,钢板同定显著低于髓内针固定[OR=0.13,95%CI(0.03,0.65),P=0.01]。在术后再次手术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输血)量上,由于文献未提供详细数据,未能做Meta分析,只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钢板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同定治疗成人肱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在再次手术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骨折内同定 髓内针 钢板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器与固定者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骨折按固定方式分两组,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两方面比较.结果:外固定器组49例平均愈合时间148天,仅2例产生针道感染,1例复诊中发生移位.固定组35例平均愈合时间204例,出现15例并发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范围广,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损伤少,经济.值得推广.

  • 标签: 有骨折 单侧外固定器固定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Liss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Liss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6例,AO分型、A型16例、C型20例。采用复位骨干骨折后插入Liss固定系统,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36例患者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36例患者骨折无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断钉、断板等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4~12周骨痂形成,8~20周骨性愈合。结论Liss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功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肯定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 骨折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固定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失效的原因。方法1996年8月~2004年8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82例,其中18例出现固定失效。研究探讨引起固定失效的因素。结果18例固定失效病例中,同时断钉断棒2例,单纯断钉8例(钉根部),Dick侧块松动5例(二次手术探查证实),椎弓根钉突破终板进入椎间隙3例。断钉节段:胸112例;胸121例;腰14例;腰22例;腰31例。发现固定失效时间在术后2~18个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失效是一个复杂问题,总体失效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固定物本身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失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0例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随访并观察其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X线显示跖骨骨折断端无移位,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无明显发热和皮下积液,关节功能均无障碍。结论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不仅疗效满意,还可免除患者再次取固定的手术及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跖骨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中的护理。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患者共56例,对手术中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措施。结果在经过全面、充分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手术期间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时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能够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钉棒系统 内固定术 手术护理 分析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7%,其治疗方法繁多。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11年2月锁骨骨折采用钢针固定与锁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疗效。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锁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优于克氏针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锁骨骨折钢针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诊治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并发症;出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低(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3%(6/45)]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较高(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比较,近期疗效相似,但愈合时间短于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预后优于钢板固定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单纯固定固定与伤椎植骨手术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脊柱骨折患者88例均于2016年11月份-2017年11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4例患者单纯采取固定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联合固定与伤椎植骨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参照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研究组脊柱骨折患者显著改善,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患者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发生显著的变化,研究组变化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行内固定与伤椎植骨手术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伤椎植骨术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得出结论对于合并距下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切开复位钛板固定可作为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术前评估 骨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桥接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组合式桥接固定系统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干骺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为8~14岁,平均11.0岁。骨折部位:肱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3例,胫骨远端6例;骨折按Salter-Harris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5.3 d。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固定失效)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6例儿童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均为优;6例股骨远端骨折或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Bair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断钉、断棒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组合式桥接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干骺端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儿童干骺端骨折的一种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四肢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儿童
  • 简介:目的对比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使用L1SS、DCS2种固定方法治疗的7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按照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川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LISS组优良率91.43%高于DCS组的74.2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中LISS法在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等均优于DCS法,是目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 远端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