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特腰痛患者实施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筋理论 毫针关刺法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中医为核心的慢性下腰痛(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2022年3月在连云港中医院针灸推拿病房治疗的7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36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36例。治疗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2组干预3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FPS-R、 ODI、FABQ-CHI和 PSOCQ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FPS-R、 ODI、FABQ-CH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 PSOCQ各项指标的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医为中心的慢性疼痛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腰背痛,提高患者的腰背功能,调整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护理 疼痛护理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辨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5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综合组(n=35)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常规组(n=30)给予基础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同时,综合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精神功能和提升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 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活化器整脊技术治疗非特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活化器整脊技术对C1、C3、C5、C7椎体活化调整方法进行治疗,隔天一次,六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4个疗程,平均2.4个疗程。结果52例患者,按视觉模拟评分法和颈痛残障程度评分进行评定,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8.20±1.55),(4.55±1.96)分,P<0.01。结论长期伏案工作或缺少运动导致的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是非特颈痛的主要原因,对颈椎椎体的活化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活化器整脊技术 非特异性颈痛 视觉疼痛评分 颈痛残障程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瑜伽运动治疗ICU护士非特下腰痛的疗效,为ICU护士非特下腰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通过公开招募的方法,选取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ICU护士40名,采用数字表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为期24周的瑜伽运动疗法,对照组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变。两组实验对象均在实验前、实验的第12周、第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的VAS和JOA下腰痛评价表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和治疗12周的实验组VAS、JOA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瑜伽运动对非特下腰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ICU护士非特下腰痛导致的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是一种预防和治疗ICU护士非特腰痛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开始为ST段,反映心室去极化终末至复极化开始之间的无电位变化时段。心电图学ST段偏移机制是心动学上的一个难题,理论上正常ST段不应发生偏移,因为在心室复极的2相平台期,无明显的电位差,但实际上即使在正常人在复极的早期即存在一定的电位差。T波在心电图上代表心室的复极电位。在心室复极时,大多数的心脏复极电位均相互抵消,故T波实际上反映未被抵消部分的心室复极电位差。心室去极化顺序是从心内膜到心外膜,正常的心室复极化电位则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去极化与复极化的电流方向是一致的,所以,T波极性和QRS波群的极性,正常时应是一致的,心室复极化过程为何不是从最早的去极化区(心内膜)开始,而是从最后去极化(心外膜)开始,原因有很多种,就目前而言主要与心肌电张力梯度有关。

  • 标签: T波 心内膜 心外膜 损伤 缺血
  • 简介:目的:总结对中青年非特下背痛患者康复治疗中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及该治疗在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20-50岁非特下背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核心稳定性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拉伸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使患者逐步达到身体柔韧,肌肉有力的状态,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患者功能和疼痛评分逐步下降,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用于中青年慢性非特下背痛治疗,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疗效保持良好。本课题首先进行拉伸训练,增强机体的柔韧性,训练难度适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指导患者主动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内在稳定性,起到缓解疼痛增强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中青年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稳定性训练
  • 简介:在现代训练负荷的影响下,机体对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从运动医学的观点出发,非特的抗感染防御因素的检测可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研究了冬训初、持续周期训练8周后一堂训练课前后、恢复1.5小时白细胞氧化杀菌功能、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变化,以观察一次急性训练、训练一个阶段(8周)对运动员非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跳高运动员 训练负荷 溶菌酶活性 细胞氧化 杀菌功能 运动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非特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 标签: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非特阴道炎采用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8例非特阴道炎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乳酸杆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乳酸杆菌联合双唑泰栓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治疗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的74.08%,(P

  • 标签: 不同方法 非特异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筋膜健身治疗慢性非特下背痛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将50例确诊为慢性非特下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外,通过教导告知患者利用网球、桌椅、哑铃等器具进行筋膜健身,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追踪时长为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痛觉评分,采用下腰痛评定表(JOAscore)进行患者自我量化腰部功能障碍的调查表填写评分。期间定期回访患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回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6%,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步态轮廓评分(GPS)和运动分析剖面图(MAP)来量化青年慢性非特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和健康青年人步态周期中的运动学变化。方法采用3D光学运动捕捉系统(Qualisys,Gothenburg,Sweden)采集CNLBP组和健康组受试者各11例的步态运动学数据,将其导入索尔福德大学Richard Baker教授编写的Excel文件并计算出GPS和MAP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膝关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GVS值CNLBP组为(5.66±1.83)°,健康组为(3.64±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受试者其余各项GVS变量和GP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CNLBP患者存在步态异常,GPS和MAP在青年CNLBP患者的步态评估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步态轮廓评分 运动分析剖面图 步态变量分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高雄激素血症为临床表现,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非特类固醇细胞瘤的病例。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临床表现为"胡须生长、头发稀疏、皮疹、阴蒂增大"。生化提示血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升高,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降低。影像学见左侧肾上腺低密度小结节及左侧附件区实质占位。完善ACTH兴奋试验、hCG兴奋试验、双侧肾上腺及卵巢静脉采血后,考虑过多的雄激素来源于卵巢。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后,睾酮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后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术,病理提示左附件非特类固醇细胞瘤。本例报道旨在提高对具有高雄激素临床表现的卵巢非特类固醇细胞瘤的认识。

  • 标签: 高雄激素血症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影响,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能力,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对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非特免疫治疗控制炎症反应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其中生物治疗领域广泛采用的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变应性疾病方面的进展备受瞩目。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正是针对Ⅰ型变态反应中IgE所研发的单克隆人源化抗体。近来,临床系统评价发现奥马珠单抗这种非特免疫治疗手段对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安全性良好。本文从作用机制、治疗方案、安全性等方面回顾奥马珠单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免疫疗法 生物疗法 奥马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NLBP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分别为(4.21±0.49)L、(3.81±0.45)L/S和(6.44±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CNLBP,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训练 筋膜手法 肺功能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非特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非特慢性腰痛患者100例作为实验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小针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采取运动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较优,而对照组却较差,组间对比结果显示(P﹤0.05),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小针刀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在治疗非特慢性腰痛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小针刀 运动康复 非特异性慢性腰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非特肋软骨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非特肋软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应用以氢化可的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观察指标为术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与观察组比较,其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用于非特肋软骨炎疗效满意,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曲安奈德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