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土地非农化中必须保障农民利益陈锡根农村城市化,必然有大片农田转向非农化。以上海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伴此而来的是大批农田转为非农用途。1991~1995年的5年间,政府批准的征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的...

  • 标签: 土地非农化 农民利益 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城市化进程 劳动就业 失地农民
  • 简介: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 标签: 非农化 农地 土地市场 中国 土地产权 土地管理体制
  • 简介:地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对较低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地租模型的结论便需要重新审视,而且马克思地租模型缺乏对非农用地地租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说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一个局部的、静态的均衡分析。本文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关于农业和非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一般分析框架。

  • 标签: 资本有机构成 地权流转 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一般均衡分析
  • 简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土地非农化制度改革必须打破既有的制度框架,将农民土地财产权纳入物权保护的框架,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石,政府有效调控下市场机制主导的新型制度,最终实现土地市场建设的“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的一体化目标。

  • 标签: 城乡统筹 农地非农化 土地市场
  • 简介:文章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到东部地区,将能够达到全国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的效率最优。然而,上述结论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而不是农地非农化的社会最优配置,因为最优配置还涉及其他方面效率的改善。所以,结论进一步指出,在现阶段农地资源存在过度非农化的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要的。

  • 标签: 空间配置 配置效率 效率损失 非农化 农地 资源经济学
  • 简介:摘要:粮食是国家战略资源,粮食安全是保障我国战略性发展的根本,是保障农村发展的根本,是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集体土地流转的总体速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导致了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这将会对粮食和耕地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要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非粮化和非农化问题,严格控制问题,确保粮食生产的总体水平。

  • 标签: 耕地 非粮化 非农化
  • 简介:摘要:土地非农化,是指农用地转变用途,成为居住、交通、工业、商服业等城乡建设用地的过程,耕地非农化会造成的耕地面积减少,对耕地资源造成永久性伤害,因此针对于耕地用地类型的变化,严防耕地地块内从事非农化等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一种基于GEE云平台,主要针对于耕地用地类型的变化,通过两期或者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图斑变化监测,结合耕地地块矢量数据,提取耕地变化图斑的一种方法。

  • 标签: GEE云平台,耕地非农化 遥感监测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耕地非农化的现象日益普遍。然而,耕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其生态价值的损失也不可忽视。本文旨在探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生态价值补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土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并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多种形式及实施方案,以保护耕地的生态环境。最后,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建议来推动我国耕地非农化过程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 标签: 耕地 土地生态价值 生态补偿
  • 简介:以福建省长汀县农区为研究区域,依据1978-2008年社会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耕地撂荒影响的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社会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于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户耕地撂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程度虽逐渐提高,而农户耕地开垦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00年以来,农户从耕地净开垦转向耕地净撂荒,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着农户耕地撂荒面积的不断增加.同时发现,与外出务工以及本地雇佣劳动相比,从事传统农业较高的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耕地撂荒产生影响的主要中介.

  • 标签: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户 耕地撂荒 长汀
  • 简介:耕地非农化是资源由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的转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越不过的一道坎,它加剧了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这一突出矛盾,使得加强耕地非农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对湖南省1997-2005年的耕地非农化过程进行分析,从耕地非农化的产生机制、实现机制和驱动因子三方面探讨了湖南省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减缓措施。

  • 标签: 耕地非农化 边际收益 动力机制 湖南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4
  • 简介:当前,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其基本类别、流转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法放开和规范非农用地流转对策及长远目标、流转的准入条件及具体形式、如何协调非农用地交易市场与国有土地市场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政策关系等提点粗浅看法,以其抛砖引玉。

  • 标签: 农村 非农建设用地 流转
  • 简介:趋利非农产业──农民扩张收入的自觉选择许平在农村现有条件下,靠什么增加收入?这是农民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的渠县有庆镇军营村所进行的两项调查──军营村综合调查和50户记帐农户的典型调查后发现: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越...

  • 标签: 利非 综合调查 农业增长 未来农业 农业劳动力 务工经商
  • 简介: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以来,农地非农化过程为湖北省及各城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但随着农地非农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造成农用地资源大量流失,这无疑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何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宏观配置效率已迫在眉睫。基于宏观视角,在界定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及各城市的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及效率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由于审批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指标的无效投入大幅变动致使湖北省及各城市的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值成波动趋势,结合数据包络分析的“投影”方法,针对土地资源要素投入指标给出了湖北省总体及各城市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优化路径.指出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优化需减少审批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指标数量。

  • 标签: 农地非农化 宏观配置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BCC模型
  • 简介:我们设计了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放羊来维护草地图05落日中的稻田、便捷道、杨树和谈心的学生图06稻田中的读书台图07可进入的稻田和稻穗之美图08校园插秧节图09校园收割节图10冬天收割后的稻禾斑块图11冬天收割后的稻穗图12建院金米

  • 标签: 大学景观设计 建筑大学 时代稻田
  • 简介: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双重任务。就改革而言,其中心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就发展而言,则其中心应是提高中国经济的非农化水平。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最低估计目前为55%左右,最高估计为75%左右,最大值为

  • 标签: 中国 经济非农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 农民知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