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开颅手术麻醉处理。方法随机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麻醉与保护措施资料。结果60例患者术后一周均未出现死亡,35例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并发症,6例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开颅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重点防护保护有助于减少患死亡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开颅手术 麻醉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芪黄汤对局灶性脑梗塞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芪黄汤,1周后分析患者血液中的Glu、MDA及NO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Glu、MDA及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黄汤可有效的保护局灶性脑梗塞患者的组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芪黄汤 局灶性脑梗塞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以对包括DNA和蛋白质、脂质等细胞组成成分的损害,导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依达拉奉 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联合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科切口保护膜在肠梗阻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6例急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急诊手术,术中脑科切口保护膜的应用,观察术后有无并发肠漏、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吻合口瘘,切口延期愈合1例。结论术中脑科切口保护膜及封闭式灌洗术的运用,对预防急诊情况下肠梗阻手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肠梗阻 脑科切口保护膜 切口保护圈 灌洗术1
  • 简介:摘要:脑损伤是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到患儿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因而成为小儿心脏术后并发症预防的重点之一。小儿心脏病大多为先天性心脏病,在胎儿时便可能存在发育不全,对于手术相关的脑损伤也更为敏感。因此对于这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诊断与监测技术、术中管理、循环设备以及药物研究等方面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术期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脑损伤 脑保护 体外循环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行海马保护预防性照射(PCI)的可行性。方法2016-2019年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对进行PCI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至常规组22例与海马保护组18例。根据RTOG 0933试验勾画靶区,海马保护组采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技术,放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霍普金斯言语测试及MRI随访。结果海马体积(4.01±1.57) cm3,海马回避区体积(20.13±4.14) cm3,海马保护区域D100%为(7.19±0.38) Gy,Dmax为(14.38±1.18) Gy。霍普金斯言语测试中,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测试3、测试4、学习数、保留百分比)相比,以及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后(测试3、学习数)相比,海马保护组较常规组下降程度低。平均随访时间(17.00±8.47)个月,共2例患者出现脑部转移,均为常规放疗组且转移灶位于海马保护区之外。结论采用VMAT技术进行海马保护的PCI在剂量学上具有可行性,测试结果提示海马保护对于记忆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癌,小细胞肺/预防性脑照射 海马保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白勺的研究越来越多,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发现白芍总苷还对缺血区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阅读相关文献,就白芍总苷对缺血区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芍总苷 缺血区组织 病理改变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红蛋白(Ngb)高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Ngb腺病毒载体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内,使Ngb高表达,然后以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施以局灶性中度脑损伤,通过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创伤性脑损伤程度是否减轻.结果Ngb高表达组创伤性脑损伤灶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而且伤侧海马CA1区细胞丢失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组织内高表达Ngb可以减轻创伤性脑损伤的程度,即Ngb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红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腺病毒载体 神经保护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停循环温度及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以"主动脉" "主动脉弓" "保护" "灌注"和"aorta" "aortic arch" "brain protection" "cerebral perfus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2篇,其中包括3篇中文文献和39篇英文文献。对主动脉弓部手术保护措施中停循环温度和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深低温和顺行灌注是目前临床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应用较普遍的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众多研究显示中低温和逆行灌注同样安全、有效。结论低温联合灌注保护策略正逐渐成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策略的主流形式,但对于温度、灌注方式等的选择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主动脉,胸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脑灌注 停循环,深低温诱导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指数及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指数、含水量以及右/左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后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脉利颗粒 脑血栓 脑水肿 抗氧化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杨素对缺血缺氧性病模型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杨素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缺血缺氧性病大鼠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白杨素低、高剂量组立刻腹腔注射白杨素30、6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 d。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测定组织SOD、CAT、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 Nrf2)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规则有序,胞核圆形,核仁明显;模型组大鼠组织水肿,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白杨素低、高剂量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白杨素低、高剂量组大鼠组织中SOD[(55.74±5.14)U/mg、(69.84±5.05)U/mg比(37.64±6.41)U/mg]、CAT[(2.44±0.22)U/mg、(2.59±0.42)U/mg比(2.08±0.37)U/mg]活性升高(P<0.05),MDA[(3.74±0.05)mmol/mg、(2.60±0.18)mmol/mg比(4.35±0.24)mmol/mg]水平降低(P<0.05);组织HO-1[(0.43±0.08)、(1.02±0.15)比(0.14±0.07)]、Nrf2[(0.48±0.07)、(0.79±0.09)比(0.26±0.08)]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白杨素可减轻缺血缺氧性病大鼠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O-1、Nrf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白杨素 缺氧缺血,脑 氧化性应激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的保护作用分析。方法 选取100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为 2019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 例和对照组 50 例。两组患者都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研究组,在气管插管前 10 分钟先泵注 1μg/kg 右美托咪定,且持续泵注 0.5μg/kg/h 至缝皮,对照组则泵注相同剂量的 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 拔管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氧合,减轻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颅脑手术 脑保护
  • 简介:目的:从红蛋白(neuroglobin,Ngb)正性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病大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盲肠结肠穿孔(CLP)造模成功的脓毒症大鼠,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制作脓毒性病模型。随机选取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24h组、电针72h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组。电针24h组和电针72h组在造模成功后开始采用电针百会、水沟穴电针治疗,每12h治疗30min;其余组不实施电针治疗。分别治疗24h和72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大鼠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组织Ngb,采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Ngb、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Ngb免疫阳性表达、Ngb及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4h组及72h组Ngb阳性表达、Ngb及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组织Ngb表达,从而正性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相关。

  • 标签: 脓毒性脑病 电针 p38 MAPK信号通路 脑红蛋白 神经元突起
  • 简介:思想一勤快,头脑就活跃,工作就风生水起。这正是'烧'的效应,让大脑全速开动起来,在多思善思中,往往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求得工作的突破。相反,思想一懒惰,头脑就贫困,工作就平庸。结果就是经常'挠',遇事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哲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思想不落伍,行动不掉队,就要多'烧'少'挠'。

  • 标签: 效应 活跃 思想 善思 烧脑 工作
  • 简介: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弥漫性或多灶性白质改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神经病理学研究表明,这类白质改变通常表现脱髓鞘、反应性胶质增生和小动脉硬化,其严重程度与放射学改变呈正相关。对于这种白质改变的命名还比较混乱,有人称之为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有人称之为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

  • 标签: 理学研究 动脉硬化 神经病 影像学 反应性 放射学
  • 简介:"C-H-I-N-A",电脑屏幕上,英文单词"中国"被精准打出,但电脑前的测试员却没有敲击键盘,而是通过头上戴的与屏幕相连的"黑头罩",运用"脑电波"打字;电动轮椅上的测试员也戴着黑色电帽,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只凭"意念"就完成了轮椅的行进、转弯操控……日前召开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控机器人"展示的场景令人惊叹。

  • 标签: 脑-机接口 技术 电脑屏幕 电动轮椅 英文单词 脑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