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广东省现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法对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免疫疗效和病毒抑制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HIV/AIDS病例的HAART治疗数据信息,采用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学指标HIV病毒载量(VL)进行评价。结果2004—2013年共有12886例HIV/AIDS病例接受了HAART治疗,其中男性9393例,女性3493例,平均年龄(40.94±11.87)岁,平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28.17±24.28)个月。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占61.63%(7941/12886),200-350个/μL的占33.08%(4263/12886),〉350个/μL的占5.29%(682/12886)。治疗后最后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21.32%(2747/12886),200-350个/μL的占31.17%(4017/12886),〉350个/μL的占47.51%(6122/12886)。同基线时相比,不同治疗时间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886例病例接受HAART后,1833例(占14.22%)VL≥400CP/mL,病毒抑制失败;11053例VL〈400CP/mL,病毒抑制率为85.78%。接受HAART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病毒抑制率分别为14.42%、84.25%、91.01%、90.56%、90.86%。结论广东省HIV/AIDS对HAART有较好的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现行的艾滋病HAART治疗疗效较好,应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病毒抑制率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项影响比较广泛的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严重影响,在目前的感染人数中,全世界的感染人数达到了1.7~2亿人。在我国,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了总人口的3.2%,约4200万,是能够引起慢性肝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本文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的探讨,总结其发展展望,这对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利比里亚当局担心国内最新1起埃博拉病例可能起因于性行为传染,呼吁埃博拉幸存者禁欲,在痊愈后3个月内不要发生性行为,或是做好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发生的特点是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发生越晚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越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提出以农业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尽早防治。本文结合具体实验,从该辣椒病毒病症状着手,重点阐述了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以期为相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辣椒病毒病 影响 防治
  • 简介:入秋以来,气候干燥,烂嘴角的患者增多。许多患者口唇周围出现水泡并感到疼痛或瘙痒,人们常把这种现象说是“上火了”或“起热疮了”,好像这种症状与气候、体热有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李蕾医生说,其实嘴巴上“火”与气候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一种反应,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医学上称为单纯疱疹。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火” 烂嘴角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免疫力低下 气候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医药文化,在各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更加具有显著的效果,根据临床试验的相关结果,在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中医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且与临床试验的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效果的显著提升,这一用药方法已经取得了相关的进展,希望在今后儿科抗病毒的中药选择上取得更为有效的进步,将我国的中医药体系发扬光大,将其应用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

  • 标签: 儿科 抗病毒 中药 选用
  • 简介:2014年,最受关注的健康话题无疑是埃博拉病毒的肆虐。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这轮埃博拉疫情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近期还有科学家预言,此次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危机可能要持续到2015年底,为此人类不得不面临长期的努力。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引发 世界卫生组织 紧急事件 公共卫生 科学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心理指导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25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其用药监管及指导,自我护理指导,能够使患者从心里上得到安慰,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与认可,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护理方面需要加强心理护理等内容,强化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自身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心理指导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短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正常率、AST正常率、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46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病例患儿所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并且将这些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分别给予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背景下的观察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而在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背景下的对照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活动中,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 标签: 病毒性 心肌炎 治疗方案 黄芪注射液 抗病毒 观察组
  • 简介:作为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因素,人乳头痛病毒(简称HPV)已经成为全世界科研医疗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人类对HPV的认识及其感染人体引起宫颈癌进程的掌握,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能够预防的癌症,及时消除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就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 消毒 宫颈癌 持续感染 医疗界
  • 简介: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明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病毒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扰乱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对计算机病毒新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 标签: 计算机 病毒新技术 探讨
  • 简介:2015年5月5日某蛋鸭养殖场带8只产蛋期蛋鸭到我处就诊,8只蛋鸭有3只死亡,其余精神萎靡不振。经问询,鸭场存栏蛋鸭2000只,产蛋骤降,有零星死亡,有的精神不振。治疗4d,疗效不明显。

  • 标签: 蛋鸭 病毒病 防治 产蛋期 养殖场 死亡
  • 简介:日前,工作于福建厦门一家媒体的王记者收到一条车辆"交通违法"短信,附加了交通违法详情的图片链接。但点开链接后,王记者银行卡里的1370元钱在两分钟内就被转走了。骗子的卷款速度快得惊人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案件回放误点短信链接几分钟被卷走千元8月2日下午4点半,王记者收到一条来自"福建交警"的车辆违法提醒短信,内容为:"闽D×××××不按规定路线违法行驶,违法行为记3分罚款200元,详情请查看图片wap.fjob122.com福建交警"。

  • 标签: 开链 福建厦门 支付功能 卡里 在现场 中国移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