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方法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63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划分为三组各21例,即A组(0.15%罗哌卡因麻醉)、B组(0.25%罗哌卡因麻醉)、C组(0.5%罗哌卡因麻醉)。结果运动阻滞见效时间比较,B组高于C组,低于A组(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平面消退时间比较,B组低于C组,高于A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A组与B组少于C组(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0.25%罗哌卡因2.5ml的麻醉效果更为突出,且安全可靠。

  • 标签: 不同浓度 小剂量罗哌卡因 老年膝髋关节置换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入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96.2±2.1)分,明显高于手术前的(50.3±3.8)分;患者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为(0.51±0.53)cm,明显短于术前的(4.01±1.9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伴有轻度疼痛,1例存在轻度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其余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SuperPATH技术逐步进入了广大骨外科医师的视野。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SuperPATH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76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假体位置和髋臼外展角,采用VAS评分及髋关节HH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23个月,平均(9.1±8.4)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7.6±0.7)cm。58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122.9±3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68±258)ml,术中平均输血(268±230)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28.7±11.5)g/L,术后平均输血(135±229)ml,术中透视(6±2)次。9例双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262.2±3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17±571)ml,术中平均输血量(744±259)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32.6±12.8)g/L;术后平均输血量(372±385)ml;术中透视(13±3)次。67例患者髋臼外展角平均46.7°±0.6°,前倾角17.8°±1.1°。术前HHS评分为(40.0±25.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71.7±13.6)分、(84.1±6.5)分、(92.1±5.3)分、(94.2±4.2)分。术前VAS评分(8.0±1.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2.2±1.0)分、(1.0±0.9)分、(0.5±0.7)分、(0.3±0.6)分。单侧THA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5)d,双侧THA患者平均(12±4)d。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麻痹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学习曲线短、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 标签: SuperPATH 微创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属于较为普遍的手术。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的缺乏,对于术后的康复训练心存疑虑。因此,本文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维护进行研究。希望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可资借鉴的参考。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恢复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全身麻醉的优势。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全身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优良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4%;观察组肌肉松弛总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高血压病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8%,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缺氧率均为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对照组为40%,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起效更快、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明显镇痛,且苏醒的时间较早,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 股骨颈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而观察组则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护理现状。方法研究选取在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9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9例(实施疼痛管理措施)、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各项术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1d的VAS评分数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劣于观察组(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术后3d及7d的VAS评分数据上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实施疼痛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术后疼痛感,疗效较佳。

  • 标签: 疼痛管理 围手术期 全膝关节 人工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僵硬膝关节患者采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僵硬膝关节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僵硬膝关节患者采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僵硬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骨科医生使用金属假体实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历史已经超过40年。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y,THA)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髋疾病极为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在部分患者中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红斑、湿疹、关节疼痛、活动度受限的症状,甚至需要再次手术。20年前,Merritt针对这种表现提出了假体金属过敏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假体金属过敏的话题仍具有争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缺乏较特异的实验室检查,且难以与其他TKA术后并发症相鉴别。因此,TKA术后金属过敏的诊断仍需在除外其他诊断以后做出。斑贴试验虽是诊断Ⅳ型超敏反应的金标准,但目前共识并不推荐术前常规筛查。在治疗上,局部激素治疗皮炎反应被认为是有效的[1],但若出现严重滑膜炎、关节功能障碍时,保守治疗往往没有效果,最终需要使用不含过敏原的假体或涂层假体进行翻修手术,通常会得到疼痛缓解、活动度提升的结果。

  • 标签: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金属过敏 Ⅳ型超敏反应 皮炎 滑膜炎 斑贴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其中常规组50例予以常规化护理配合,研究组50例予以手术室护理配合。结果研究组术后心跳、呼吸、血压等体征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期间予以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进一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是关节外科的治疗难点,在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难度远大于内翻畸形。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外翻患者(外翻角大于〉15°),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WOMAC评分、外翻角,采用EQ-5D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86),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16个月。KSS临床评分由32.5分提高到92.4分,功能评分由34.5分提高到88.5分,WOMAC评分由60降到15,EQ-5D由0.42改善到0.86。术后X线提示胫骨与股骨解剖轴夹角(anatomicvalgusangulation,AVA)2°-8°,平均为6°,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得以矫正。腓总神经损伤1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伤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皮瓣覆盖、二期翻修治愈。无明显深静脉血栓事件、无髌骨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外翻畸形效果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入路及松解方法。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外翻膝 松解 软组织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使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根据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使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是94.0%,对照组的优良率是76.0%,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是6%,对照组是2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无差异性,但是不良反应率较低,临床中可以借鉴参考。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58±4.15)min、出血量(320.05±9.10)ml、下床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15±0.50)d及(6.19±1.51)d、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Harris(33.62±2.15)分、ADL(94.57±1.00)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预后。但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更加简单,而髋关节置换术则安全性更强。临床可根据高龄患者的需求,选择不同术式治疗疾病,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髋组和半髋组,每组各48例患者,分别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髋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半髋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髋组比较,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对照组与接受半髋关节置换的观察组,每组50例,对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85,P=0.444)。此外,虽然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髋关节Ha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2.5±3.0)个月,对照组远期优良率(94.00%)明显高于观察组(66.00%)(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显著,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