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危重病人预警蛋白(LGT—LostGoodwillTarge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转变后是否出现有意义的差异指纹。方法:应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检测2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析纽)LG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变异前后的血清蛋白质指纹谱。以质/核比(M/Z):11100+H~11900+H,出现丰度〉10%峰簇(cluster),视为LGT阳性,反之为阴性。另选择12例肿瘤患者各1份血清样本,间隔一周检测一次,再选择5例肿瘤患者取连续两天血清标本各1份进行检测,以此作为影响因素对照组。去除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指纹后,比较LGT阳性向阴性转变后差异蛋白质组指纹有无显著性。结果:分析组中恶性肿瘤患者LG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变异时,有18个蛋白质指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差异指纹44个,其中M/Z为1005、1008的指纹与分析组相同,将之剔除后,剩余了1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指纹,其中上调指纹的m/z(质/核比)值分别为6626、2889、6429、8866、3452、1259、3052、3699、8531、757、1146和8765。下调指纹的m/z值分别为17650、7979、778和1006。结论:SEL-DI—TOF-Ms技术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捕获的m/z:6626、2889、6429、8866、3452、1259、3052、3699、8531、757、1146和8765蛋白质指纹呈上调趋势,m/z:17650、7979、778和1006蛋白质指纹呈下调趋势,可视为恶性肿瘤LGT指纹阴转阳的差异蛋白质。

  • 标签: 恶性肿瘤 蛋白质指纹 SELDI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应用广泛及疗效肯定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目前基因重组TNF主要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进行发酵生产,由于大肠杆菌自身含有毒蛋白,表达的重组TNF如不经严格的分离纯化,其临床应用毒副反应明显。此外,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较贵重的有机物和生化制剂,从而使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TNF的纯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蓝藻是光合自养生物,结合简单、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易于进行遗传操作,且多数不含毒蛋白。利用蓝藻为宿主,进行重组TNF的生产,具有减低生产成

  • 标签: 鱼腥藻7120 肿瘤坏死因子 穿梭表达载体 医学实验中心 人肿瘤 大肠杆菌表达
  • 简介:犬传染性肉瘤是犬类动物生殖系统自然发生的肿瘤,其具有独特的同种与异种移植特性.本文着重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肿瘤模型的建立,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模拟性及接种的多样性,能够在难以接种肿瘤的器官及大动物体内建立较为理想的原位移植性肿瘤模型,为临床及影像学科开展原位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

  • 标签: 传染性肉瘤 原位移植肿瘤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夜香树(CN)茎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CN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法对CN茎各个部位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结果显示CN95%乙醇和正丁醇部位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4、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但CN乙酸乙酯和乙醚部位对上述2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CN茎抗肿瘤成分主要富集在95%乙醇和正丁醇部位.

  • 标签: 夜香树茎 MTT 抗肿瘤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膜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 标签: 生物膜 脂多糖 阿萨希毛孢子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膜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
  • 简介: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二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二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 标签: 黄盖鹅膏 二羟鬼笔毒肽 MTT法 H22荷瘤鼠
  • 简介: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药物临床反应一致性高,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种模型溯源性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 标签: 异种移植模型 溯源性 毒性 疗效评价
  • 简介:Tie2是胚胎血管发育和肿瘤血管形成都需要的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血管生成素(Ang)是其配体。正常成人组织中,Ang/Tie2受体水平较低,用于维持成熟的血管结构;一般癌组织中Ang/Tie2的表达较为活跃。本文综述了Ang/Tie2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Ang/Tie2在血管形成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以及可溶性Tie2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前景。

  • 标签: TIE2 受体 血管生成素 肿瘤 调节作用 治疗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一些严重病例的出现,人们对于肿瘤及放疗的恐惧和担忧,使得肿瘤病人在生活中受到比较到的影响.本文实验为基础进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细菌的免疫能力和测定患者在心理干预的情况下的研究.来达到更好的保证患者在手术后更好的恢复,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生活,从而有利于病人更好的康复.

  • 标签: 肿瘤放疗 心理健康 措施
  • 简介: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分为cDNA微阵列和寡聚核苷酸微阵列.DNA微阵列技术是探索基两组功能的一种强有力工具.扼要介绍基因芯片、表达谱芯片技术和原理,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DNA微阵列 表达谱芯片 肿瘤基因组学
  • 简介:对6种"桑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mg/kg)以及黑壳目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100mg/kg)对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均〉40%;瓦宁木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50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为76.82%,其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IL2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阳性组,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椭圆嗜蓝孢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高、低剂量(100,50mg/kg)抑瘤率分别为39.30%和36.17%。

  • 标签: “桑黄” 火木层孔菌 鲍姆木层孔菌 瓦尼木层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 粗毛纤孔菌
  • 简介:DNA损伤反应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并不足以导致肿瘤发生,还需要一些协同突变促进肿瘤的生长或存活,因此,基因组结构不稳定和周期检验点突变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检验点反应缺陷,当肿瘤细胞遭受基因毒药物损伤时,可通过激活周期检验点反应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加强损伤修复,导致耐药表型的产生。因此,寻找特异性的检验点抑制剂来加强化疗药物或辐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研究方向。

  • 标签: 细胞周期 检验点 肿瘤
  • 简介:为了研究黏菌孢囊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文中探讨了番红-固绿和铁帆-苏木精染色条件下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孢囊不同发育阶段显微结构的差异显示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孢囊中原质团有种水平的割裂,大割裂和微割裂,这些割裂和孢丝及孢子的形成有关;全白绒泡菌囊轴表现了和孢囊柄不一致的状态和染色结果;番红-固绿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在孢囊形成前期原质团被染成淡红色,可以分辨出大量游离存在的细胞核;孢囊壁及囊轴被染成绿色,孢子灰绿色;全白绒泡菌原质团被染成绿色,初期可见较厚孢囊壁,囊轴绿色。铁帆-苏木精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原质团均被染成灰色,囊壁不明显,成熟孢子发生皱缩。

  • 标签: 黏菌 原质团 孢囊 番红-固绿 铁帆-苏木精
  • 简介:目的利用新型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建立小鼠肝脏成像方法,并用于肝脏肿瘤的活体成像。方法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纳米颗粒造影剂ExiTronnano1200050μL和100μL;在注射前、注射后3min、24h、7d、14d、28d和56d对所有小鼠肝脏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分别在小鼠肝左叶和肝右叶内选取感兴趣区(ROI)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对比度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造影剂剂量,尾静脉注射至3只雄性16月龄HBV转基因肝癌模型小鼠(C组),同上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并于第56天全部安乐死后取肝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和B组小鼠在注射不同浓度造影剂后,冠状位重建图像及肝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肝脏实质造影后均比注射前明显增强,24h达到峰值,注射后56d内,小鼠肝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与注射前相比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B组显著高于A组(P〈0.01),确定后续实验采用B组造影剂剂量(100μL)。C组注射100μL造影剂后,各时间点均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肝脏癌性结节存在,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出现非典型增生,肿瘤细胞核大,染色质加深和肝细胞坏死。结论利用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活体成像方法,并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活体成像研究。

  • 标签: 小鼠 肝癌 MICRO-CT 造影剂
  • 简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基底样和三阴性乳腺癌中RhoGTP酶Rnd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敲除Rnd1蛋白破坏了上皮细胞的粘连和极性,导致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发生,同时胞内的c-Myc表达发生紊乱、肿瘤抑制因子p53受到抑制,也导致了细胞产生肿瘤化转变。机制研究显示Rnd1通过激活PlexinB1蛋白的GAP结构域抑制Ras信号的传导,从而抑制Rap1的功能。

  • 标签: 细胞转化 乳腺肿瘤 GTP酶 Cell 间质 功能
  • 简介: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具有癌干细胞(CSC)标志的CTC(CSC-CTC),探讨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CSC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和健康者PBMC与磁珠偶联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单抗孵育后,用磁性分离法富集PBMC中的上皮细胞。以CK+为患者PBMC中CTC标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健康者和患者的PBMC中CK+细胞及CK+/CD44+/CD24-细胞含量,并比较各组间CTC、CSC-CTC含量的差异。结果:用FCM在73.07%的患者中检测到CTC,在19例检测到CTC的患者中18例有CSC-CTC(94.74%),CTC中CSC数量比例平均为19.01%,且患者PBMC中CTC和CSC-CTC比例与临床TNM分期相关。结论:初步建立了患者外周血CSC-CTC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中有CSC-CTC的参与,临床分期越晚的患者CTC和CSC-CTC的数量越多。

  • 标签: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癌干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磁性分离
  • 简介:采用MTT法对从瓦宁木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樱花亭、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二氢莰非素、hispolon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分别为34.83%和48.0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分别为71.09%和74.57%;半数抑制量IC50分别为69.48,61.57,30.22,24.68μg/mL。说明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SMMC-7721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瓦宁木层孔菌 MTT法 SMMC-7721细胞 MCF-7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贫血与其肿瘤大体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按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大体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的血常规与铁代谢指标.结果:非浸润型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浸润型(p〈0.05).A、B期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C、D期(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贫血与肿瘤大体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关联,值得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 标签: 结肠癌患者贫血 肿瘤大体分型 临床病理分期 关系
  • 简介:生长在代谢恶劣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往往得到的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非常匮乏,而在接近40%的浸润性导管癌中均发现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具有过量高表达。在代谢应激情况下ACSS2促使肿瘤细胞将乙酸作为额外的营养来源使得肿瘤细胞可以适应恶劣代谢环境维持肿瘤细胞存活。近日,国际期刊Cancercell发表了德国和英国科学家共同合作的这一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指出,在许多肿瘤类型中都会有脂肪酸合成通路的选择性激活。

  • 标签: 乙酰辅酶A合成酶 肿瘤细胞 细胞存活 CELL 机制 2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