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文艺理论中关于文艺的审美属性、艺术美的存在形态、美感的效果与价值等的阐述存在着诸多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文学艺术与审美、美的遭遇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美本来是一个公认的具有正面价值的概念,却在20世纪遭到各方面质疑。文学艺术拒斥美,消费文化使美堕落为商品,日常生活审美化使美进一步贬值,自律美的观念受到批判,美之美学被宣告终结。在这个背景下思考和研究文学艺术的超越性,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形式美学的观点上,仰赖于审美感性和形式,而应该加强审美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的结合,更多地呼吁审美中的理性,从而规约和保证审美感性的价值。

  • 标签: 文艺的审美性 “反审美” 审美化 美的回归 审美理性
  • 简介:审美交流是审美人类学凸显出来的重要问题。审美交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阐释维度。现代美学的审美交流是一种以审美普遍性为基础的、以想象为核心的精神性交流,企望自由境界;后现代美学突破了审美的自律性,其语境观和问性观念使审美交流的理解具有了新基础,突出了审美交流的平等性和复杂性;而审美人类学对审美交流阐释注重其文化机制,从而凸显了审美的语境性、经验性和完整性。

  • 标签: 审美交流 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审美人类学
  • 简介:服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它是人的第二皮肤。它通过一定的材料、款式、色彩、配饰等,不仅能揭示穿衣者的身份、地位,展示出鲜明、光彩照人的形象,还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体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往往给人留下第一印象,正如人们所说的“服装会说话”。服装是美的,能使人美的愿望得以实现。什么是美的服装?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现从服装自身来谈谈现代服饰审美

  • 标签: 现代服饰 中国传统服装 服饰审美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精神文明 科学文化水平
  • 简介:<正>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审美现代性也悄然而生。改革开放之初的那股文化启蒙思潮,本身尚充盈着现代审美精神,推动着文学艺术的与时俱进。大众文化、通俗艺术的兴起,推进了审美现代性的新变,成为我国审美文化的新维度,从而改变了审美文化的格局。如今,主流文化、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已三足鼎立,各显神通,三分天下,各领风骚。在审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三者既分立又互动,相互作用,彼此影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我们要自觉把握这个契机,在促进文化的互动和沟通中提升,向着先进文化方向发展,唤起和焕发新审美精神。

  • 标签: 审美精神 审美现代性 文化生活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启蒙思潮
  • 简介:审美范畴研究是美学研究中的传统内容,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如何理解审美范畴、如何把中国的审美范畴引入美学原理等值得探讨的新的问题。

  • 标签: 美学原理 审美范畴 中国的审美范畴
  • 简介:(一)意象选择。选择,是一个用得非常广泛的动词,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面对大干世界,随时可能发生的行为。例如,面前有两个苹果,一个红色扁圆而味酸,一个色黄胡芦形而味甜;

  • 标签: 意象选择 运动 活着
  • 简介:第一节如蛹化蝶,形成之际思维意象的所谓“形成之际”是指“胸中之象”由知觉情象(表象)转化为思维意象的“正在发生”的那个短暂的瞬间。也就是形成于B—C阶段上的表象,跃过临界点C,进入理性形象的初级阶段C—D成为思维意象的过程中,在C点上所发生的事情。C,只是一个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标志,突变或飞跃的界限,知觉表象的情与理的含载量之变化的一个“度”,

  • 标签: 思维 象形 意象 表象 临界点 情与理
  • 简介:旧约正典中典型的意象,反映了作为被造物的人的生存状况和本性,因而具有普遍的属灵意义。旧约的意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同时具有具体、生动、细腻、丰富的特征。因而可以被历世历代的犹太人和基督徒所传承、增广和诠释。旧约的意象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宗教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了新约。

  • 标签: 旧约的意象 形式鉴别 象征手法
  • 简介:长期以来,受德国古典美学和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学界一直强调审美的自律性、超越性和无功利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救赎之路,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审美与文化批判,期望通过建构审美乌托邦来寄托人类自由解放的希望。但是,这种审美和文化批判的理论路径过分倚重主体心理体验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忽视了现实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改造,片面夸大感性、情感、想象力的作用。今天,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依然锐不可当,并且继续以'资本主义'的实在形式遵循着其固有的逻辑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的魔力和逻辑依旧支配和塑造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资本主义正是西方经济社会新近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审美与资本关系的历史嬗变,就审美资本主义中出现的资本对审美的绑架,展开了对资本的辩证批判与反思,就审美资本主义时代'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回答。

  • 标签: 审美资本主义 审美自律 现代性 人的自由
  • 简介: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5所不同类型学校的651名青少年,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的父亲意象。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父亲意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意象”的满意度最高,“父亲时代意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现代父亲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观念,但却很难成为孩子眼中跟得上潮流的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是现代父亲的必修课。

  • 标签: 青少年学生 父亲意象 满意度
  • 简介:城市意象是在各异的地城自然条件和差别性的文化传统等多种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表现为顺应其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形象风格和生活面貌。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气候宜人,自然山水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造就了以浅绿色为主的城市色彩基调。作为历史名城,南京的建筑群落和名胜古迹都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南京不仅要保存本身城市遗留下来的地貌色彩.更要让城市具有现代气息,体现出儒雅而有活力的城市氛围。

  • 标签: 地域文化 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 文化内涵
  • 简介:意象(境)理论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包含两个层面:浅层次上,物我合一、情景交融;深层次上,虚实相生、境生象外。本文试从中国电影风景镜头的山水画意创构生成的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意象(境)理论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联性。

  • 标签: 意象 意境 中国电影 融通
  • 简介:审美理念”是康德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重要概念,它关涉到艺术创作与欣赏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解康德美学主要命题的关节点。但对“审美理念”的理解,除了从康德对这个概念的直接规定入手外,还应辨明“理性理念”、“美的理想”、典型等概念与“审美理念”的关系,以此廓清它的内涵。

  • 标签: 康德 审美理念 理性理念 美的理想 典型
  • 简介: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的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但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的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的、宏观的、辩证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正>当今社会里,服装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着装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受到了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和洗礼。与此同时,作为人们进行修饰和美化自身手段的着装文化在原有的社会意义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着装文化不仅体现着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定的文化氛围,而且也显示了着装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审美心理。

  • 标签: 着装者 审美心理 现代生活方式 历史时期 紧身裤 运动休闲
  • 简介:美学意味着一种感性的分配。康德的去功利的审美判断,以理解力与感受力之间等级关系的中立化确立了审美维度的核心,即以一种审美分离为前提的平等的'歧见',由此带来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此乃'美学的政治'。存在两种试图取消审美的政治潜力的伦理模式:其一是以'习性'为基准的社会学批判,其二是以'崇高'为中心的绝对他者原则。'政治的美学'则表现为'民主'政治乃一种'仿佛'的操作,是任何人之共同权力的平等展演。柏拉图式的共识性的'仿佛'导致了以社会分化为前提的伦理秩序的循环,德里达式的异质性的'到来的民主'则排除了人民主体的歧见力量。总之,为了强调美学的政治和政治的美学,一种蕴含了知识的美学的思考方式和话语实践势在必行。

  • 标签: 感性的分配 美学的政治 政治的美学 知识的美学 伦理 歧见
  • 简介:<正>一、实践美学的一个矛盾实践美学把美归结为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认为人通过生产劳动,尤其是工业和科技,使自然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美就是"自然的人化",或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此同时,又认为美具有

  • 标签: 实践美学 扬弃异化 审美活动 现实生活 社会实践 自然人化
  • 简介:在工业化民主国家里,审美品味,即鉴赏与享受的能力对促进消费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几十年来,资本主义已经逐渐发展成了审美品味的资本经济。审美资本主义决定了消费者的审美品味将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追溯近代审美品味产生的过程,它首先诞生于宫廷,宫廷使品味成为一种独有的特殊的系统,这个系统比礼仪系统更重要,它已成为了社会关系的支柱,是经济和社会成功的原动力。好品味的诞生属于文艺复兴以来解放思潮的一部分,这一思潮是以神学价值的衰落和人文价值的崛起为特征的。品味给我们提供了这种直接体验,把我们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它建立在对规则的认可和反对的双重机制的基础上的。从宫廷的审美品味走向大众的审美品味,从少数人影响到大多数人,好品味不仅满足社会认可的需求,也满足了物质享受的愿望,其背后的推力正是商品消费生产。

  • 标签: 审美 资本主义 贵族制度 品味
  • 简介:《孟子》君子意象的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的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的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的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的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孟子》 君子意象 文化意蕴
  • 简介: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核心范畴,后来逐渐应用到艺术各领域,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陇东皮影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其生动传神、观物取象的写意技巧,古朴优雅的艺术风格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演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朴素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 标签: 陇东皮影 意境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