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CD4+ CD25+ FoxP3+ 和CD4+ CD25+ CD127-/low 两种设门方法对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T reg) 细胞的界定效果, 并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 reg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 HBV携带者36例,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36例, 正常对照者40例, 采用CD4+ CD25+ CD127-/low设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其中正常对照组和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采用CD4+ CD25+ FoxP3+设门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采用CD4+ CD25+ CD127-/low设门方法检测外周血T reg与CD4+ CD25+ FoxP3+设门方法在正常组和患者组均呈正相关( r=0.408, P

  • 标签: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CD127 FoxP3 慢性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60例(T2DM组),其中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4例,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25-(OH)D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为(7.82±1.03)%,明显低于对照组[(15.53±3.82)%,P<0.05];T2DM组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程为(7.71±1.18)年,明显长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0.05),而25-(OH)D3和CD4+CD25+Foxp3+Treg比例分别为(49.88±12.27)mmol/L和(5.88±1.20)%,明显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0.05);T2DM组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明显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82±2.01)分vs (4.41±0.43)分,P<0.05]。T2DM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与25-(OH)D3呈正相关(r=0.367,P<0.05),与MDNS评分呈负相关(r=-0.398,P<0.05);CD4+CD25+Foxp3+Treg预测T2DM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截断值为6.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2.00%。结论T2D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水平降低,在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60例(T2DM组),其中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4例,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25-(OH)D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为(7.82±1.03)%,明显低于对照组[(15.53±3.82)%,P<0.05];T2DM组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程为(7.71±1.18)年,明显长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0.05),而25-(OH)D3和CD4+CD25+Foxp3+Treg比例分别为(49.88±12.27)mmol/L和(5.88±1.20)%,明显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0.05);T2DM组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明显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82±2.01)分vs (4.41±0.43)分,P<0.05]。T2DM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与25-(OH)D3呈正相关(r=0.367,P<0.05),与MDNS评分呈负相关(r=-0.398,P<0.05);CD4+CD25+Foxp3+Treg预测T2DM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截断值为6.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2.00%。结论T2D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水平降低,在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3A(Sema3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稳定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免疫磁珠法分离和培养C57BL/6J小鼠脾脏CD4+CD25+ Tregs,将分离的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给予抗小鼠CD3e和CD28诱导细胞处于激活状态)、LP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LPS 100 μg/L)、LP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给予LPS 100 μg/L+PDTC 25 mg/L)、LPS+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给予LPS 100 μg/L+PBS 10 μL)、LPS+PDTC+重组Sema3A(rSema3A)组(给予LPS 100 μg/L+PDTC 25 mg/L+rSema3A 300 μg/L)和LPS+PBS+rSema3A组(给予LPS 100 μg/L+PBS 10 μL+rSema3A 300 μg/L)。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25+ Tregs特异性标志物叉头翼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膜相关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分泌型转化生长因子-β1(sTGF-β1)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Foxp-3-Tregs特异性去甲基化区(Foxp-3-TSDR)的去甲基化程度,以反映CD4+CD25+ Tregs的稳定性,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能够增加细胞稳定性,表现为Foxp-3、CTLA-4和TGF-β1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IL-10和sTGF-β1分泌增加,细胞凋亡减少,Foxp-3-TSDR去甲基化程度增加;同时LPS可增加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以及主要分子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和p65的磷酸化水平,说明LPS增加细胞稳定性的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与LPS组比较,PBS并未对细胞稳定性和NF-κB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但添加rSema3A后能进一步增加细胞稳定性,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PDTC能够抑制rSema3A增加细胞稳定性的功能,表现为:与LPS+PBS+rSema3A组比较,LPS+PDTC+rSema3A组Foxp-3、CTLA-4和TGF-β1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Foxp-3基因(2-ΔΔCt):8.092±1.117比18.509±1.068,Foxp-3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224±0.033比1.826±0.181;CTLA-4基因(2-ΔΔCt):3.254±0.760比11.840±0.827,CTLA-4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305±0.058比1.842±0.111;TGF-β1m+基因(2-ΔΔCt):3.589±1.180比8.509±0.472,TGF-β1m+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319±0.033比1.822±0.063,均P<0.01〕,IL-10和sTGF-β1分泌减少〔IL-10(ng/L):445.33±54.08比992.67±83.10,sTGF-β1(ng/L):1 116.67±65.25比1 494.67±94.45,均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荧光强度:0.398±0.031比0.268±0.046,P<0.01),Foxp-3-TSDR去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灰度值:0.467±0.048比1.780±0.119,P<0.01),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被明显抑制(灰度值:1.23±0.02比3.95±0.06,P<0.01),IKKβ和p65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IKKβ表达(p-IKKβ/IKKβ):0.97±0.07比1.97±0.04,p-p65(p-p65/p65):0.95±0.08比1.93±0.06,均P<0.01〕。结论LPS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增加CD4+CD25+ Tregs稳定性;Sema3A能够进一步增加CD4+CD25+ Tregs稳定性,并且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调节性T细胞 细胞稳定性 轴突导向因子-3A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硬化性苔藓(VLS)患者外阴组织Foxp3表达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数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确诊的VLS患者15例(VLS组,并根据外阴活检部位分为皮损组和皮损旁组),选择同期外阴修复手术者10例(外阴对照组)和健康体检者15例(外周血对照组)分别作为外阴组织和外周血的相应对照。亚硫酸氢钠基因测序法检测外阴组织Foxp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蛋白印迹法检测外阴组织Foxp3、DNMT1、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数量。结果与外阴对照组比较,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皮损组和皮损旁组均显著下降(分别为0.58±0.05、0.32±0.05、0.42±0.06;P<0.05);DNMT1和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皮损组显著升高(分别为0.52±0.10、0.39±0.04;P<0.05)。3组Foxp3基因启动子区的总甲基化率无差异(P>0.05);10个CpG位点中,CpG1(皮损旁组)、CpG9(皮损组)、CpG4及CpG10(皮损旁组和皮损组)甲基化率均高于外阴对照组(P<0.05)。VLS组患者10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率与Foxp3、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关(P>0.05);皮损组、皮损旁组Foxp3与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相关性(r=0.375, P=0.032; r=-0.665, P=0.007),而与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无相关(P>0.05)。VLS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数量明显下降[VLS组和外周血对照组分别为(6.8±1.5)%、(8.3±1.7)%;P<0.05]。结论VLS患者外阴组织Foxp3低表达所致外阴局部Treg数量减少或抑制功能异常,可导致VLS发生,这可能有部分甲基化的因素,可能与DNMT1表达上调有关。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数量下降可能是VLS的发病原因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8+FoxP3+CD25+ T细胞亚群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子宫颈癌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分析疗效和安全性。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未缓解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预测患者疗效的效能。结果全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17.14%(18/1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5%(41/105)。缓解组中有子宫颈癌家族史患者比例低于未缓解组[5.56%(1/18)比34.48%(3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14)。105例患者治疗前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0.83±0.21)%、(0.77±0.10)%;其中,缓解组治疗前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0.55±0.26)%、(0.31±0.12)%,未缓解组分别为(0.89±0.30)%、(0.87±0.28)%;缓解组治疗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P<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组(均P<0.001)。治疗前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全组均值及治疗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后全组均值为疾病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2,95% CI 1.649~3.918,P<0.001;OR=2.936,95% CI 2.154~4.00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预测疾病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最佳临界值为0.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70.11%。结论早期检测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有助于预测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

  • 标签: 宫颈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淋巴细胞亚群 CD8+FoxP3+CD25+ T细胞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V71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频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明确诊断EV71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其中重症患儿25例,危重患儿65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患儿30例。于病情确诊后的第一日抽取静脉全血5ml,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频率,同时检测患者WBC、CPR以及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在EV-71病毒感染的患儿中,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且这种情况可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CD4+CD25+Foxp3+Treg细胞频率与白细胞呈显著正相关,但与CRP、血糖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EV71病毒可能是通过升高CD4+CD25+Foxp3+Treg细胞频率对人体的细胞免疫进行抑制,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严重程度可能与外周WB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35例IM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患儿分别采集2个)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标本采集时期分为IM急性期组(n=35)和IM恢复期组(n=35)。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儿童采集1个)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检测3组血样标本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表达率及Foxp3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IM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IM急性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4+CD25+Treg测定结果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急性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急性期组CD4+CD25+Treg与Foxp3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3,P〈0.05)。结论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CD8+明显增高,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其免疫失衡原因可能是由于CD4+CD25+Treg数量降低及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所致。

  • 标签: FOXP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幼儿喘息患儿瘦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69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作为观察组,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PCR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痰及血CMVDNA水平,比较以上二组痰、血CMV-DNA阳性率;根据患儿CMV感染及是否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情况,分为CMV感染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治疗组和非CMV感染组。放射免疫法检测患儿入院后24h内、治疗结束24h内及治疗后12周的血清瘦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门诊或电话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作次数。结果(1)69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37例(阳性率53.6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3.57%)(p<0.01);(2)37名婴幼儿喘息患儿痰CMVDNA为30,3769.8拷贝/ml,其中23例血CMVDNA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047;(3)入院24h内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LR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组间瘦素水平、CD4+CD25+Treg百分比及TLR4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24h内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D4+CD25+Treg百分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低于同期非更昔洛韦治疗组TLR4水平(p<0.05)。治疗后12周更昔洛韦治疗组瘦素及TLR4水平低于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CD4+CD25+Treg百分比高于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瘦素水平、CD4+CD25+Treg百分比及TLR4水平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结束24小时内比较无明显差异。(4)更昔洛韦治疗后随访2年患儿喘息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有关,婴幼儿喘息患儿痰CMVDNA检测优于血CMVDNA检测;(2)CMV感染可能通过血清瘦素高水平表达、CD4+CD25+Treg数量的减少和TLR4表达增加及三者间相互作用导致Th1/Th2失衡,从而在婴幼儿喘息中发挥作用;(3)更昔洛韦治疗能有效减少CMV感染导致喘息发作次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IL-10、TGF-β1和CD4+CD25+T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治疗时间分为治疗前组、治疗1年组和治疗2年组,检测并记录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IL-10、TGF-β1和CD4+CD25+T细胞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1年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2年,IL-10水平变化差异显著;TGF-β1水平变化差异不明显;治疗1年后的CD4+CD25hig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显效率达68.42%,疗效显著。结论儿童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且可能在该治疗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IL-10、CD4+CD25highT细胞。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时外周血CD64及CD3、CD4、CD8的表达,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细菌感染时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提供循证支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120例感染和非感染新生儿外周血CD64分子及CD3、CD4、CD8的表达变化,并将败血症组患儿的CD64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及血培养进行比较。结果败血症组CD64为(6.7±2.8),高于局部感染组(4.1±1.4)与非感染组(2.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感染组CD64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CD64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7.9%,阳性预测值83.8%,阴性预测值92.0%,均高于CRP,CD64的检测阳性率为87%,高于血培养;败血症组的CD3为(46.3±12.3)%、CD4为(31.0±10.0)%低于局部感染组CD3(62.6±10.3)%、CD4(45.4±10.8)%和非感染组CD3(61.6±11.3)%、CD4(45.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的CD3、CD4与非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4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严重细菌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CD64 CD3 CD4 CD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ur,SCPFT)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诊断的25例SCPFT,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38岁,中位40岁)。肿瘤分别发生于大腿(9例)、臀部(4例)、上臂(3例)、肩部(2例)、腰部(2例)、小腿(2例)、胸壁(1例)、腹部(1例)及会阴部(1例)。术前病程1周至30年,多表现为缓慢性生长肿块,最大径1~5 cm(平均2.6 cm)。镜下观察:绝大多数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界限相对清楚,但常可见局部皮下脂肪组织浸润。肿瘤主要由条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片状分布的多边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显示明显的多形性,核深染、畸形,核仁明显,可见核内假包涵体,但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胞质呈颗粒状或磨玻璃状,部分病例内可见脂质化细胞。间质内常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局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和结蛋白,INI1表达无缺失,Ki-67阳性指数多小于5%。18例获随访资料,随访时间7~69个月(平均45个月),除1例局部复发外,其余均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SCPFT是一种新近报道的低级别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因肿瘤显示有明显的多形性,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多形性软组织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形态上有重叠的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纤维母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者与一过性感染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局部脱落细胞的HPV,将HPV阳性者分为HPV持续感染组和一过性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三组受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经筛查,入组HPV感染者143例,其中持续感染者36例,一过性感染者107例。持续感染组HPV混合感染率为52.7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93,P〈0.01)。HPV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7.72±2.0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8±1.21)%;HPV持续感染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8.84±1.9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7.28±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3.91,P值均〈0.05)。结论:在HPV持续感染者中混合感染率更高;HPV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健康人增加,表明HPV感染者细胞免疫受抑制;持续感染者较一过性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加更明显,其细胞免疫受抑制的程度更显著。

  • 标签: HPV持续感染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推荐理由:用心灵去感受,让心情去放松。漫步在一个心灵与自然的世界,感受自然带来的惬意,聆听属于自己的一份心情。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面对世事人情,沧桑变幻。悉听佛的真言,感悟佛的智慧。聆听此专辑,从天籁之音中理悟生活的态度,坦然处之,顺其自然,但凡要来的且让它来,你且随其哭笑怒痴,不必强求,随性而过。

  • 标签: 顺其自然 感受 心灵 人情
  • 简介:推荐理由:庭园四周的兰草随风漫心轻舞,轻曳着长长的叶子透出深深温柔的爱意,闻着兰草淡淡香气,微微弥漫于整个身心,遐思于青山绿水间,令万物迷蒙,诗意。那淡淡幽香绝无蕙兰的浓香俗媚旷远弥幽。郁郁葱葱的兰草每一片兰叶都干娇百媚地舒展着温柔的语气和宁静的声音,大自然提供了一个和平的二重唱,令人想起舒适温馨的家……

  • 标签: 养生 《兰草庭院》 书评 书介绍
  • 简介: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CD3+稍有上升。重型肝炎、慢乙肝活动期和急性肝炎CD4+下降而慢乙肝静止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CD4+下降不明显,而代偿期肝硬化CD4+反而上升。除肝硬化CD8+下降外,其他肝病组则上升。肝病CD4+/CD8+变化与CD4+相类似。除重型肝炎和慢乙肝CDl6+56+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恶性肿瘤CDl6广卜56+下降。相关分析发现,肝病患者CDl6+56+与CD3+和CD4+/CD8+负相关,仅CD8+与急、慢性肝损伤指标有关。结论: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不宜仅单凭CD4+、CDl6+56+和CD4+/CD8+上升与否和CD8+下降与否来评判疾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结合其他亚群标志物可能更有利于疾病机制研制了解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

  • 标签: 肝脏疾病 外周血 CD4+ CD8+ CD16+56+ 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对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女性(未孕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各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CD8+CD25+FoxP3+Treg比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mRNA;Luminex液相芯片法测定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分析CD8+CD25+FoxP3+Treg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PROM组、正常妊娠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孕组[(0.15 ± 0.03)%和 (0.35 ± 0.09)%比(0.47 ± 0.11)%、0.89 ± 0.11和3.15 ± 0.67比3.75 ± 0.23],PROM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正常妊娠组IFN-γ、IL-2水平高于未孕组,IL-4水平低于未孕组,PROM组IFN-γ、IL-2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IFN-γ(r = - 0.413、- 0.451, P<0.05)、IL-2(r = - 0.645、- 0.535, P<0.05)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 = 0.558、0.469,P<0.05)。结论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影响Th1/Th2免疫平衡,引起Th1免疫漂移,可能为PROM发生的相关免疫机制。

  • 标签: 胎膜早破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A、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75岁,肿瘤TNM分期Ⅰ、Ⅱ级,BMI 18.5~28.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吸入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组选用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6 μg/kg,丙泊酚1.5~2.0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吸入组选用依托咪酯0.2 mg/kg替代丙泊酚,其余诱导用药同静脉组。静脉组采用微量泵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模式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靶控浓度3~4 mg/L;吸入组持续吸入1.5%~2.0%浓度的七氟醚;维持BIS 40~60。两组患者分别于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D0,术前)、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法检测血浆中IL-17A、IFN-γ、IL-6和IL-10浓度。结果与D0比较:两组患者D1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降低,IL-17A、IL-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时均基本恢复至D0水平。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患者D1时IL-17A、IL-6浓度较低(P<0.05),其余指标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相较于全凭吸入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可抑制IL-17A、IL-6的过度表达,可能有利于减轻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全凭吸入麻醉 乳腺癌 围手术期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对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女性(未孕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各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CD8+CD25+FoxP3+Treg比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mRNA;Luminex液相芯片法测定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分析CD8+CD25+FoxP3+Treg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PROM组、正常妊娠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孕组[(0.15 ± 0.03)%和 (0.35 ± 0.09)%比(0.47 ± 0.11)%、0.89 ± 0.11和3.15 ± 0.67比3.75 ± 0.23],PROM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正常妊娠组IFN-γ、IL-2水平高于未孕组,IL-4水平低于未孕组,PROM组IFN-γ、IL-2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IFN-γ(r = - 0.413、- 0.451, P<0.05)、IL-2(r = - 0.645、- 0.535, P<0.05)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 = 0.558、0.469,P<0.05)。结论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影响Th1/Th2免疫平衡,引起Th1免疫漂移,可能为PROM发生的相关免疫机制。

  • 标签: 胎膜早破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免疫,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CD8+CD28-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CD8+CD28-T的百分数,并计算CD8+CD28+T/CD8+CD28-T比值,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HBV-DNA含量分为两组,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6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6拷贝/ml),并分别计算CD8+CD28+T/CD8+CD28-T比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CD8+CD28+T/CD8+CD28-T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组CD8+CD28+T/CD8+CD28-T比值低于低病毒载量组(P=0.0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CD8+CD28-T比值下降可能是病毒不能清除,而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CD8+CD28+T/CD8+CD28-T比值 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