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躁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躁狂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碳酸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口服碳酸锂结合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70.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BRM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是在治疗2周后开始,观察组患者的BRM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时的TESS评分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且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逐渐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躁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碳酸锂的用量,且具有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辨证分型 躁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普萘洛尔,对照组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及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ALB、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进而降低门静脉、脾静脉压力及TBiL、ALB及ALT水平。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系统 血流动力学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适宜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的住院资料,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9例,采用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方法为分期治疗,即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月,再进行颅骨修补术。追踪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记录,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相较于术前,患者的GCS和GO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总数为7例,对照组患者为17例,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表现在分流过度和硬膜下积液、血肿两方面,而其他如切口感染、切口脑脊液渗漏和脑水肿等项目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相较于早期分期应用而言,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并发发生率低,是该手术的较适宜时期,值得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按照医学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第8版对急性脑血管病给予规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少量糖皮质激素,给予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乌司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钠尿肽(BNP)水平差异。对比观察2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病死率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可以明显降低肺功能损害,减轻心脏负荷,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汀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乌司他汀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疗效满意,并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治疗中,采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依据奇偶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口服,20mg-40mg/日);此外,研究组(40例)治疗初期合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共2周;对照组(40例)给予经颅磁无效刺激,共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接受治疗后1周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于治疗后1周、2周其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较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药物治疗抑郁的同时,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弥补抗抑郁药起效的滞后性,提高早期疗效,降低自杀风险。

  • 标签: 药物治疗 经颅磁刺激 超低频 抑郁症 HAM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其他民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的病因,为有效预防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朝鲜族和其他民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患儿对比分析。结果延边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病因依次为围产、感染、母乳、溶血及其他不明因素。对比分析,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血病因中围产和感染因素显著低于其他民族(P<0.05);母乳和溶血因素中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结论延边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病因主要为围产,感染和母乳因素,其中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病因中母乳因素显著高于其他民族,改善产妇哺乳期生活饮食习惯是降低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64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多发于女性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肾虚型11例(6.71%)、脾肾两虚型37例(22.56%)、脾肾两虚血瘀型116例(70.73%),各证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脾肾两虚血瘀型患者有骨折史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证型。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肾虚型、脾肾两虚型及脾肾两虚淤血型,其中脾肾两虚淤血型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证型分布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双环醇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及内分泌并发脂肪肝的有效率。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均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双环醇片治疗,对两组脂肪肝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观察组ALT、AST及TBIL指标改善显著,而对照组肝功能则出现程度不同的损伤,观察组脂肪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时应用双环醇干预可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环醇 乳腺癌 化疗 内分泌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路减压内固定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干预组40例,给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这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度、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吸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2、72h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72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PaO2、PaCO2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的8例患者为观察组,以临床综合诊断或者经病理确诊但影像表现不典型的纵膈与肺门区团块病变1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肿块影像与强化扫描特点予以观察。结果8例LCD患者中,病灶位置1例在左肺门淋巴结,6例在纵膈,均属于透明血管型;其余1例在右肺门淋巴结,属于混合型。8例LCD患者的CT平扫表现是边界清晰,显示为结节与球形软组织密度影,1例患者病灶处可见片状、分支钙化,4例患者病灶处可见条状、斑片状、分支低密度影。强化扫描后,7例病灶透明血管型患者中,3例病灶处可见粗大滋养血管;1例病灶综合型患者影像呈现中度增强。与支气管腔内类癌相比,透明血管型患者的CT强化最大值明显较小;与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纵膈及肺门淋巴结结核、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相比,透明血管型患者的CT强化最大值明显较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特征显著,对LC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 标签: 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CT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精神分裂患者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精神分裂患者(患者组)和59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GAP-43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GAP-43水平(1.13±0.65μg/L)低于对照组(1.92±0.78μg/L)(P<0.01),其中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血(LGAP-43<0.5μg/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GAP-43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负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血清GAP-43水平的降低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与精神分裂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酶联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推广的价值,为疾病的治疗康复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强迫患者共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喹硫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强迫症状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广大临床工作者应当予以重视。

  • 标签:
  • 简介:1例6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厄贝沙坦(150mg/a),因疗效不佳将厄贝沙坦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剂量继续服用。首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约8h,患者左上肢皮肤出现红斑、局部水疱伴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次日患者周身皮肤充血、水肿,可见弥漫性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及水疱疹,颜面、躯干、手足可见大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严重,颜面、眼睑水肿明显,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1次/d。第6天,患者皮肤充血减轻,皮疹颜色变暗,水疱疹减少。停用地塞米松,给予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d。第8天,患者躯干、上肢和眼睑处皮肤红斑渐消退,皮温正常,部分结痂。11d后随诊,皮损全部消退。

  • 标签: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大疱性表皮松解 药疹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联合运动对老年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老年血瘀大鼠模型。采用3×3析因设计分组,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9组,分别给予丹参(0、1.5、3g·kg^-1)及游泳(0、20、40min)处理。持续7周后,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测定下肢压力后反应性充血(POR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取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丹参与运动均可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微循环灌注量(P〈0.01,P〈0.05),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5)。丹参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充血速率(P〈0.01)。丹参与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5),且均可降低模型大鼠FIB含量(P〈0.01,P〈0.01),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1)。运动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SOD的含量(P〈0.05)。丹参和运动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MDA含量(P〈0.05,P〈0.01)。结论丹参联合适当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FIB、MDA,并提高SOD,从而提高老年血瘀大鼠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 标签: 丹参 运动 微循环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胆石ERCP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ERCP手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石患者ERCP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插管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胆石症 舒适护理 ERCP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试验组(舒肝解郁胶囊+经颅磁刺激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7例(92.5%),高于对照组的30例(75.0%);治疗3周、6周后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12.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抑郁患者,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磁刺激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证痛风/高尿酸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对照组60例予秋水仙碱、别嘌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尿酸(UA)值及临床疗效,并进行适当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UA值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UA值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优于常规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非布司他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中药痛风汤